宝宝刚出生时,占据身长14的大头,可
图片源自网络 昨天,群里有位朋友私信问我: 她家“猪队友”和刚满月的宝宝玩的时候,没有支撑好孩子的颈部,一不留神让宝宝的大脑袋重重的“闪”了一下。 孩子当时好像吓了一跳,随后就开始嚎啕大哭。不过很快自己就接手抱过宝宝,亲亲、哄哄、又让吃了几口母乳,孩子不哭了。 现在宝宝睡着了,她却开始无尽的担心,会不会这一下让宝宝的脑袋或者颈椎有什么问题? 图片源自全景视觉我家小宝在头部还不能完全抬起来之前,也有过这样的一次经历。 当时是照顾宝宝的姑姑把小宝递给我,而我一手正好拿着水杯,另外一只手去接小宝,然后就是一个不留神,让小宝的小脑袋重重的向后闪了一下。 我当时把手里的水杯都甩了,直接托住了小宝的脑袋。不过,当时他睡得正酣,似乎整个事件对他没有什么影响,他继续在我的怀里睡得香甜。 后来在自责之余,想想也是,整个过程大约2秒钟的时间,他感受不到也是正常的。 随后我依旧小心翼翼的观察了他两三天,奶照喝、笑声正常、哭声也依旧……我才彻底放心下来。 图片源自全景视觉天下妈妈的心情都一样吧! 看到怀里这个软乎乎、肉嘟嘟的小宝宝,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最好的一切都给他,来换他一笑。若是不经意做了什么不太对的事情,就会产生各种莫须有的担心和忧虑,甚至自责。 就拿抱起宝宝这么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来讲吧。 前段时间有位爸爸抱宝宝的别扭姿势走红网络,好像是易碎品一般,左右不是。其实,但凡抱过新生宝宝的人看过之后,一定是在大笑之余,很有感触,就像看到了当初的自己。 图片源自全景视觉婴儿生长发育的特点是头大、头重、骨骼的胶质多,肌肉还不发达,肌肉力量较弱。 在宝宝出生6周以内,宝宝的颈部是完全没有力量的。如果从胸部抱起孩子,孩子的头部瘫软、无力,会向后面耷拉下去。 由于颈部和背部肌肉发育还不完善,1~3月龄的婴儿不能较长时间支撑头的重量。因此,抱1~3个月的婴儿的姿势是很讲究的,关键是要托住婴儿的头部。 1~2月龄的婴儿,主要是平抱,也可采用角度较小的斜抱。 平抱时让婴儿平躺在成人的怀里、斜抱时让小儿斜躺在成人的怀里。不论是平抱或斜抱,成人的一只前臂均要托住婴儿的头部,另一只手臂则托住婴儿的臀部和腰部。 对于易吐奶的小儿则应采取斜抱,这样可防止吐奶或减轻吐奶的程度。 图片源自全景视觉3月龄的婴儿,若是拉住宝宝的双手就能将孩子拉起,不需要任何帮助,宝宝自己保持头部与身体呈一条直线。 所以可以主要采取斜抱或直立抱,斜抱时宝宝向上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 若是采取直立抱时,有两种姿势可供选择。 一种直立抱姿势是婴儿背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前臂上,成人的另一只手拦住婴儿的胸部,让婴儿的头和背贴靠在成人的前胸; 另一种直立抱姿势是让婴儿面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前臂上,成人的另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颈、背部,让婴儿的胸部紧贴在成人的前胸和肩部。 抱婴儿既要注意保护好婴儿,还要抱得舒服,同时使婴儿有安全感。抱起和放下的动作要慢要轻。 图片源自网络另外,有些妈妈可能会比较心急,想要训练宝宝早点抬头。 其实,宝宝过早、过晚抬头,都是不正常的,顺其自然才最好。 过早抬头可能是宝宝的肌肉张力过大造成的,不符合成长规律;而过晚抬头并且伴随着握拳、拇指指向手心等动作,也可能是宝宝的健康出现了问题,医院检查。 因此,遵循宝宝抬头的发展规律,尊重宝宝抬头的时机,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要盲目等待。 通常到了6月龄之后,孩子的头颈就会非常结实,能自我控制,可以从床上抬起头,看自己的脚趾。 图片源自全景视觉至于在宝宝尚不能抬头时候,父母的偶尔无心之失,倒也不必过于惊慌失措,先认真地观察宝宝,只要没有其他的异常状况,正常吃喝笑闹,正常拉尿打嗝儿,就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只是,前车之鉴要牢记在心,下一次要认真规避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mj/11606.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宝出生那一刻报的体重,在暗示着智商高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