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共享自然你需要用心了解的四个自然游
作了妈妈之后,经常有人问我,你希望自己的孩子以怎样的方式长大?“我希望他能过一种自然而诗意的人生。让他在自然的世界中多待一会儿,多释放出一些自然的天性,多感受一些自然的野性。”这是张立在翻译过约瑟夫·柯内尔的书后写出一段感言。 约瑟夫·柯内尔是美国最负盛名的自然教育家,来自世界各地数以万计的人都参加他创办的认识自然的教学课。他所著的分享自然系列书籍中的第一部分——《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自年出版以来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自然教育运动,成为风靡世界、深受几代人喜爱的“自然教育圣经”,书中的每一页、每句话,都在向家长和教育者呼唤,快带孩子们哦,不,快和孩子们一起出去玩儿吧;快和他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跑、去看、去听、去探险、去笑闹、欢叫;快让他们爱上大自然中的无穷乐趣吧!真希望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们看到这本书,不要等到太晚,发现孩子们只愿意和电脑、电视、IPAD为伴,遗憾地错过本应与大自然亲近的童年。 《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中介绍了50多种自然游戏,经自然之友老师指点,小爱在此给大家介绍最常用的几种自然游戏,希望对父母们有所启发。 我的树 A.直接体验 B.同情、调动嗅觉、触觉 C.白天/森林 D.2人以上 E.4岁以上 F.眼罩 这个游戏至少两个人一起玩。蒙上小伙伴的眼睛,带他穿过林子来到一棵你喜欢的树前。 (距离远近视同伴的年龄和方向感而定。只要孩子不是特别小,二三十码的路不算太远)。 帮助你蒙上眼睛的小伙伴去探索他的树,感觉这棵树的与众不同。 最好给他们一些明确的指导。比如,如果你对孩子们说:“去感觉一下这棵树”,就不如告诉他们:“用脸颊去轻轻蹭蹭树皮。”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与其说:“去探索这棵树。”不如直接提问:“这树是活的吗?┄┄你能抱拢它吗?┄┄树的年龄比你大吗?┄┄能找到附生的植物吗?┄┄有动物的痕迹吗?┄┄有苔藓或昆虫吗?” 当你的伙伴完成了他的探索,就把他迂回带到你们起点(回来的路可以非常有趣,领路人可以故意带着他的伙伴走过草原,穿过灌木丛,并跨过地上假想的原木。)。 现在,翟调眼罩,让你的孩子睁开眼睛去找刚刚摸过的那棵树。孩子找到了“他的树!”刹那间,满眼的森林变成了一棵棵充满个性、独特的树木的集合。 一棵树能够成为一个孩子终生难忘的记忆。玩过这个游戏的孩子常常在一年后回来,拉着我到一棵树前,对我说:“看!这是我的树!” 声音和颜色 A.集中精力 B.听觉感知 C.白天或夜晚/地点不限 D.1人以上 E.3岁以上 F.无 A.集中精力 B.观察 C.白天/地点不限 D.1人以上E4岁以上 F.无 森林里,草地上,湿地边或公园里,让一群孩子躺在地上,双手握拳举向空中。只要听到一种鸟叫,就伸出一个手指。看谁的听力最好?无论是想让孩子了解自然的声音或宁静,这都是一个好办法。为了更好玩。就让孩子试试看是否默数到十都听不到一声鸟叫。 也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动物来倾听声音,或是任何声音——草丛里的风声、落叶声、急流声等等。 让孩子们站着不动,观察眼前有多少种颜色和光影的深浅变化,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观察自然的能力。 蒙眼毛毛虫 A.集中精力 B.探索精神 C.白天/森林、灌木丛 D.2—7人 E.6岁以上 F.蒙眼布 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僻静的地方,让他们蒙上眼睛,排成一列,两手放在前面孩子的肩膀上(就象一只毛毛虫)。老师在前面带路,让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去听、闻、去感觉周围的环境。沿途碰见有趣的东西,就停下来,比如摸摸奇形怪状的树或石头,闻闻花朵和灌木丛的香味。一路上变化越多越好。要想增加变化可以上坡下坡,沿着干涸的河床行走,或在阳光明媚的林地中进进出出。 当你觉得走得够远了,就摘掉孩子们的蒙眼布。这时候,孩子们都想沿着原路找到起点。回去之前,我通常叫他们把刚才蒙着眼走过的路线和经过的地方画一张草图,这有助于孩子把先前所听、所见、所闻转化为图像。听到鸭子嘎嘎叫的地方,可能会是个池塘或一片沼泽,香味可能来自某些花朵。尽量让孩子们自己找到回去的路。(注意:一旦毛毛虫超过六节,队伍就会很快变乱,并且难以控制)。 微观之旅 A.集中注意力 B.土壤表层的观察 C.白天,地点不限 D.1人以上 E.4岁以上 F.3—5英尺长细绳,放大镜 “微观之旅”就是沿3—5英尺细绳走的极短的远征。 “旅行者趴在地上沿着路线一英寸一英寸的爬过去,观察神奇的自然:弯弯草叶上五彩斑斓的露珠、沾满花粉闪闪发光的花甲虫、下颚有力的八眼蜘蛛这样的奇景。由于小孩子们对微小的事物尤为喜爱,所以他们对这缩微森林世界的全神贯注,如痴如醉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 在孩子们穿越绳索的过程中,让孩子把线搭在它最感兴趣的地面上。给每个孩子一幅魔术放大镜,让孩子把自己想象成蚂蚁大小。 你可以问一些问题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你现在到哪个国家了?你的近邻是谁?你们友好吗?他们工作辛勤工作吗?那只蜘蛛想要干嘛?是要吃掉你,还是带你去兜风?当绿色金属光泽的甲虫会是什么滋味?他怎么打发日子呢”。开始就告诉孩子们,眼睛距地面不能超过一英尺。 蝙蝠和蛾子 A.激发热情 B.警觉性,集中注意力 C.白天/林中空地或道路 D.6人以上 E.5岁以上 F.蒙眼布 让孩子们围成一个直径为10-15英尺的圆圈,选出一个充当蝙蝠,蒙上眼睛,站在中间。指定3-5名孩子充当蛾子,也让你们站在圆中,蝙蝠尽力去逮蛾子。 只要蝙蝠一叫“蝙蝠”,蛾子便回应一声“蛾子”。告诉蛾子们:“每次你们听到蝙蝠喊(蝙蝠),那是他的雷达波撞上了你。他发出这种信号来探测周围是否有物体。他的声音撞上你,反弹去的信号便是你所喊的‘蛾’像雷达信号一样,于是,他知道蛾就在附近,并准备出击。” 蝙蝠通过听蛾子们的回应跟踪追击几只蛾子的时候。(鼓励蝙蝠伸手摸索四周)一直成功的蝙蝠要聚精会神、自信而且行动敏捷。试着找一位这样的人扮演蝙蝠,会增加游戏的很多乐趣。必要时,可以缩小圈子:“好。大家每人向前卖一步。” 让两只蝙蝠同时在圈中捕食,会让孩子们更兴奋。应鼓励蝙蝠们组成一个队协调行动。我常常选一个高的和一个矮的充当蝙蝠,这样他们撞在一起时也不会碰着头。如果蝙蝠特别胆小,或者已经捕获了几只蛾子。另外就是蝙蝠在喊的时候,尽量使叫声更有节奏.“蝙蝠和俄子”的游戏可以用来教适应、自然选择、食物链、听觉等概念。 当所有的蛾子都被抓住后,问问是否有人知道什么办法能让他们活得时间更长?动作敏捷、弯腰弯得低和动作轻的蛾子活得长!提醒孩子们在自然中,有这些特点的蛾子也会更善于生存,这就是自然选择。孩子们喜欢“蝙蝠和蛾子”,我遇到的唯一难题是在玩过这个游戏后,孩子们对其他的活动就都没兴趣了。 如果你对自然游戏感兴趣,请接着往下看,以下几本与自然有关的书籍会帮到你。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约瑟夫?康奈尔 著,张立 译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年 美国著名的自然教育家约瑟夫·康奈尔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的一生中与大自然相关的一个个小故事。阅读这些温暖而精彩的故事,感受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你也能像缪尔一样和自然做朋友,做一个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孩子。 《与孩子共享自然》 [美]约瑟夫·克奈尔 著,郝冰 译 中国城市出版社年 《与孩子共享自然》,集录了约瑟夫·克奈尔多年来在辅导孩子“体验自然”的过程中收集和创作的50个游戏。这些游戏有助于帮助各种性格的孩子以及大人开启心扉,接近自然,是提高自然意识的最佳户外活动指南。这些游戏除了用充满创造力的方式讲述生态学知识外,还能让人们充分体会在自然中的喜悦、宁静,培养人民对周围世界的爱和尊重。 《自然史》(全新修订版) [法]布封 著,陈焕文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年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 《昆虫记》(美绘版)(上下) [法]法布尔著王光选译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年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散文作家法布尔的传世巨著。世界一代又一代读者从中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哲理和思想。我国法布尔研究专家,《昆虫记》翻译名家王光先生完成的这一选译本,既忠实于原著的特质和整体风貌,又适合于中国最年轻一代读者的普遍情趣、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 《植物的故事》 [英]安娜·帕福德著周继岚刘路明译 三联书店年 一场穿越时空惊、险离奇的植物考古学之旅。书中,作者与大家一起分享人类最古老的农业园艺活动,了解人类祖先为原始植物命名的曲折历程,介绍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植物及其习性和分类,也告诉我们,人类祖先是如何敬畏大自然、信仰大自然对物种的安排。图文并茂,为爱好大自然的读者带来惊喜。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美]丹尼尔·查莫维茨著刘夙译 长江文艺出版社年 梁文道这样说过,如果它(植物)真的能够感知到这个世界,那整个我们人类的生活会改变的,我们跟植物的关系会彻底被改变掉...... 《大自然的艺术》 [英]朱迪丝·马吉编著杨文展译 中信出版社年 《大自然的艺术》一书汇聚珍藏于伦敦自然历史博物内馆17-20世纪三百年间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学画家杰作多幅,呈现出一场惊奇的视觉盛宴。 《我爱泥巴——一年四季52个亲子趣味绿色周末》 [美]沃德(Ward,J.)著,自然之友之 译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年 当孩子们在田野中玩耍,在自然生态的园林中嬉戏,他们所有的感官都得到伸展和纾解,这是他们看电视时做不到的。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延伸到泡泡的包围以外。这里有丰富的乐趣、意义和体验在等等你——还有很多很多值得共享的故事。 《中国国家地理——自然野趣DIY》 黄一峰著 中信出版社 落叶、石子、蝉蜕、鱼骨…… 看似不起眼的自然元素,只需一点巧妙构思,再加上亲手创造,就可以变成独具魅力的艺术作品,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台湾“金鼎奖”获奖作家、资深生态设计师黄一峰与大家分享了他用自然创作记录自然之美的经历,并展现了多个精彩的自然创意作品。让我们跟随这些简洁易学的制作步骤,轻松动手捕捉自然美,DIY出属于自己的自然野趣! 回复以下关键词苯酚的性质我们该如何理解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bq/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幼儿园48种手指操不得不珍藏
- 下一篇文章: 荐读看童书可以引动孩子的7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