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5291.html
完了完了,我的宝宝吐奶了!我们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吴老师,我家宝宝又吐奶了,一大口,感觉把吃的都吐光了,今天已经第二次了,会不会是生病了啊,医院看看?」越过屏幕,可以捕捉到妈妈的紧张与担心,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吐奶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一般来说,妈妈所说的婴儿期(0~1岁)发生的「吐奶」包含3种可能性,一种是「溢奶」,一种是「吐奶」,另一种是「病理性吐奶」。溢奶「溢奶」通常量非常非常少,挂在宝宝嘴周偏多,可能会带有一些些奶瓣,通常比较容易发生在哺乳结束放下后、睡觉当中、换尿不湿抬动宝宝下肢后等。这样的溢奶几乎绝大部分小婴儿都会发生,即便在妈妈或者家人已经拍过嗝后,宝宝很有可能还是会偶尔挂一口在嘴角。图片来源于网络当发生这样的「溢奶」时,家人可以不用太担心。这通常是因为宝宝躺着,胃的位置处于水平位,而非成人或者竖抱时的垂直位,婴儿食管下括约肌会一过性松弛,「胃的入口松」容易导致乳汁从胃里逆行入食道和口腔,从而溢出一点点。这样的溢奶每天可能经常发生,并不会对宝宝本身产生明显的不适感,妈妈和家人可以准备一些小奶巾垫在大人肩膀,拍嗝时使用。吐奶第二种,我们来看看比较容易引起妈妈担心的「吐奶」,也就是一开始我接到咨询的那种。详细询问下来通过妈妈描述看,宝宝的吐奶通常是「一口」或者「一大口」,有的发生在拍嗝时,有的发生在躺着被抱起后,有的发生在正在哺乳的当下。于是,我脑补了个实验,来我们来明确一下宝宝到底吐了多少奶。

准备一个家用勺子、一个5毫升注射器、一瓶牛奶,得到图一。

用注射器抽吸5毫升纯牛奶,挤在家用勺子里,我发现刚好是5毫升的大小,这个勺子和奶作为参考标准,再抽吸5毫升牛奶,挤在毛巾上,得到图二。

图二等待5秒钟左右得到图三。

Emmmmmmmm,图三像不像宝宝们吐出来的那「一大口」……瓦特?少了?Ok,我们脑补大气地再来一勺,emmmmmmm,10ml左右……宝宝的胃容量,宝宝的吃奶量,吐出的这「一大口」。你品,你细细品……其实,宝宝吐奶的这「一口」或者这「一大口」,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少的多的多,往往是家长脑补的部分比较吓人,实际上这样的吐奶通常也不会对宝宝本身产生不适感或疼痛感,不引起宝宝情绪波动或排泄不足、体重增长不足。这样的吐奶通常是发生在这些情况下的:

按时喂养导致间隔时间不适当,

或瓶喂时的过度喂养

针对纯母乳亲喂的妈妈来讲,按需哺乳而不是定时哺乳很重要,宝宝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饱足感来决定开始和结束哺乳的时间:按需哺乳,少量多餐;针对瓶喂的妈妈来讲,正确的水平位置使用奶瓶,并且不额外把宝宝其实已经闭眼睛在安抚吸吮奶嘴前端时奶瓶里还剩下的那一些乳汁通过「弹奶瓶底」的方式硬塞进去,减少过度喂养的可能性。

拍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拍嗝可能是我们让吃了一顿大餐的宝宝去躺着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做法,因为宝宝躺着会让食物产生的气体存留在胃里。而拍嗝的时候,宝宝通常是垂直体位,气体往上走的时候会顶出原本停在气体上方的乳汁,这样吐出的乳汁通常是清清的、刚刚吃进去的乳汁的样子,不带有奶瓣或者未消化完全的乳酪状。这种吐奶通常也不会造成宝宝身体明显的不舒服,吐出的乳汁可能会一滩的挂在家长的肩膀上或者胸前,我们可以在拍嗝时垫一块小奶巾在这个位置,小奶巾毕竟比衣服容易换洗。另一个可以避免这样吐奶的办法是哺乳结束后不马上放下宝宝,而是选择有支撑性的竖抱一会儿,重力作用能减轻反流。比较推荐的拍嗝时机是:吃配方奶的婴儿每吃完60~90毫升就拍拍嗝,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趁着换边时拍嗝。

边哭边喂或者躺着被抱起后

当宝宝因为各种原因哭闹时,哺乳往往是妈妈的第一选项,而边哭边吃时会摄入大量的空气容易引发胀气和吐奶,这时需要建议在哭闹时把宝宝安抚哄下来后再哺乳,同时哺乳时妈妈确保宝宝的嘴唇在乳晕处合紧,可以避免空气的摄入。病理性吐奶第三种是真正需要提示妈妈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bq/5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