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1岁幼儿浴缸玩水,几分钟后发现其溺亡
有人说:“成长就是一路磕磕绊绊。” 在每个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 有些意外是小意外, 但有些意外则可能让宝宝…… 虽然说在成长的路上难免会碰到一些磕磕绊绊、小意外,有些小意外无伤大雅,但有些意外造成的后果可能就是你没办法承受的。而且,有些小意外是可以预防和制止的,但就是因为一个不小心就…… 放任1岁幼儿浴缸玩水的后果是…新闻消息:朱某是一名保姆,主要负责照顾雇主家一岁多的小女孩。在3月31日晚,朱某抱着女孩放到浴缸内洗澡。洗完后,朱某发现浴室内没有浴巾,便想去卧室找,于是将女孩独自一人放在浴缸里面坐着玩水。 几分钟后,待朱某从卧室回到浴室,发现小女孩斜靠在浴缸里,不动也不出声了。朱某急忙抱起女孩,发现女孩已全身发乌,鼻子流血,医院抢救,后女孩经抢救无效身亡。经鉴定,女孩的死因特征符合溺水。 每年类似的事故并不少见今年4月5日晚:小泊(化名)因为不小心直接坐到了装满开水的盆里后,腰背部、侧胸壁、臀部及双大腿背侧大面积烫伤达到了浅Ⅱ度至深Ⅱ度,面积约10%。原因就是因为外婆离开去兑凉水的时候转身去洗葡萄去了,而发现小泊被烫伤之后,外婆便心急如焚的脱下小泊身上的衣裤,导致黏在衣服上的皮肤一同被撕扯掉致使创面加大。 年7月:渝北区某小区1岁多的女童囡囡(化名)在卫生间玩耍,不慎栽进水桶溺水身亡。 不管是一个小生命的逝去,还是孩子的身体遭受到了重大的损伤,带给一个家庭的都是莫大的伤痛。与此同时,大家是不是也该警醒了呢?如何防范类似的事故,提高安全意识?这是家长们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因为危及,往往潜伏在宝宝生活的方方面面: 睡觉的时候 ●宝宝睡觉的时候不小心被床单、毛绒玩具、被褥等捂住口鼻,容易引发窒息的危险; ●宝宝睡觉的床没有安装防护栏,或者是防护栏过低、不结实,宝宝从床上滚落下来发生坠床危险; ●宝宝把“弹力好”的床当成蹦蹦床在上面蹦蹦跳跳的,一不小心容易发生扭伤、蹦下床的危险; ●宝宝在床上的时候,试图去够其他地方的东西,不小心的时候容易发生坠落的风险。 玩具 ●宝宝在玩耍玩具的时候,把玩具零件误吞,比如毛绒玩具的眼睛、小衣服上的纽扣等,易发生异物窒息风险; ●宝宝把塑料袋当成玩具,套在头上玩耍,一不小心的时候就会发生窒息的风险; ●宝宝不小心被玩具的尖角、倒刺或者长柄划伤等。 水 ●给宝宝洗澡时,家长为了拿东西或者有事情暂时离开,容易导致宝宝发生溺水的风险; ●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没有做好防滑措施,易发生滑到、摔伤; ●给宝宝洗澡的时候,没有及时把热水壶收好,宝宝接触到后被烫伤; ●给宝宝洗澡的洗澡水的水温没有调试好,导致宝宝被烫伤等。 虽然以上这是随便举了几个比较常见的例子,但事实上,这些“小意外”的发生概率还是很高的,对孩子的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家长们不仅要能及时的防范,发生这些小意外之后也不能惊慌,要学会正确的处理: 溺水的紧急处理 ①清新,有呼吸、脉搏:立即呼叫,然后陪在溺水者身边,并注意溺水者的保暖,安抚溺水者的情绪,等待救护车的到来,有条件的则可医院就诊。 ②昏迷(呼叫无反应)、有呼吸有脉搏:立即呼叫,并立即清理溺水者口鼻腔内的异物,检查溺水者有没有外伤,如果有外伤则要避免搬动,如果无外伤,则应该保持侧卧位,以防口鼻腔内的异物堵塞呼吸道而引发窒息,要密切观察溺水者的呼吸和脉搏情况,必要时做心肺复苏。 ③昏迷,无呼吸有脉搏:此时应该立即清理溺水者口鼻腔内的异物,做心肺复苏,等到呼吸恢复后,让溺水者保持侧卧位,注意保暖,更要注意周围的环境安静、安全、空气流通。 ④昏迷、无呼吸、无脉搏:立即清理溺水者口鼻腔内的异物,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持续做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直至溺水者呼吸、脉搏恢复或者是急救人员的到达。 烫伤的紧急处理 ①立即远离烫伤源,将被烫者被烫的部位放置在流动的冷水下冲洗,症状轻微的可以用冷毛巾湿敷,没有皮肤损伤的可以用干净的纱布、绷带松松的缠绕在烫伤处,保护伤口,有明显外伤的最好不要包扎。 ②不能用冰敷,更不能直接把烫伤部位的衣服裤子扒了,要用煎到剪开,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③如果烫伤的部位有水泡,则不要随便把水泡弄破了,更不要在烫伤部位随便涂抹牙膏、药膏、酱油等,医院就医。 坠床的紧急处理 ①要注意安抚宝宝的情绪,尤其是哭闹不止的宝宝,要先让他冷静下来,但是不能立马抱起来安抚; ②检查宝宝的意识,如果宝宝有意识不清或者丧失、嗜睡、呕吐、昏迷等情况,应当掐人中、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③检查宝宝的皮肤,看看是否有明显的外伤,比如出血,如果有则要立即消毒、包扎、止血; ④检查宝宝的关节,如果关节活动自如,说明没有骨折,如果肢体出现瘀、肿、变形,一动就哭,那就可能发生了骨折,这时候不能随便搬动。 ⑤看宝宝是否有明显的伤口,开放性骨折多有伤口出血,可以通过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上肢1小时左右、下肢1.5小时左右应松放一次,以防患肢远端发生缺血坏死。 ⑥骨折要及时固定,可就地取材用木板、木棍、树枝等,上肢骨折可将患肢固定于胸部,下肢骨折可将患肢与对侧健肢捆绑固定。 ⑦经初步处理后,应尽快将宝宝转运至就近有医院进一步处理。 异物卡喉紧急处理 儿童篇 ①在孩子背后,双手放在孩子肚脐和胸骨间,一手握拳,另一手包住拳头; ②双臂用力收紧,瞬间按压孩子胸部; ③持续几次按压,直到气管阻塞解除。 3岁以下儿童 应该马上把孩子抱起来,一只手捏住孩子颧骨两侧,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另一只手托住孩子后颈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在孩子背上拍1-5次,并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 幼儿篇(1岁以下) ①屈膝跪坐地上; ②抱起宝宝,将宝宝的脸朝下,使其身体依靠在大人膝盖上; ③以单手用力拍宝宝两肩胛骨之间的部位5次,再将婴儿翻正,在婴儿胸骨下半段,用食指及中指压胸5次; ④重复上述动作,一直做到东西吐出来为止。 注意:勿将婴儿双脚抓住倒吊从背部拍打,不仅无法排出异物,还可能造成颈椎受伤。 海姆雷克手法婴儿版 ①5次拍背法:将患者的身体扶于救护员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救护员用手支撑伤病者头部及颈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伤病者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5次。 ②5次压胸法: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实施5次压胸法。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刚中带柔。重复操作,直至异物排出。 健康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做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不能替代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及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对这篇科普文章任何建议可在本文的右下角写留言。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bq/925.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孩子后一定不能跟老公分房睡,否则有你后
- 下一篇文章: 医个头条丨每天150个孩子死于意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