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9412201.html

一名身穿防护服的女生

趴在桌上睡着了

她背上的字让人心疼:

我要男朋友

疫情防控期间

这张照片让许多海淀市民动容

她是谁

她在哪儿

她为什么那么困

3月29日

在海淀区一家集中医学观察点

小编找到了照片中的她

还找到了她和另一名90后女医生

穿着防护服

在长沙发上睡着的照片

在地上坐着睡着的照片

她们用这样的姿势

短暂小憩

节省防护服

等待境外返京人员入住

“帮她许个愿,有个男朋友”

防护服上写着“我要男朋友”的女生,名叫刘思雨,是海淀区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

那张照片,是3月18日,她在海淀区一家集中医学观察点值守时,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交接班后,趴桌子上睡着了,一直关心她个人问题的同事康瑜在她背上写上“我要男朋友”,帮她许个愿。

刘思雨是年出生的年轻护士,年10月来到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班的。大年三十、初一、初二,她都值班,原定过完年回去,正月初八在河南老家过生日。受疫情影响,没能回去。一个人在外,父母觉得,今年22岁了,可以找个男朋友了,两个人相互有个照应。

康瑜比刘思雨大9岁,在观察点工作期间,像大姐姐一样照顾这位小妹妹。“那天晚上看到她累了一整天,刚趴下就睡着了,特别心疼,就在她的背上写上‘我要男朋友’,是一个心愿,希望她早点找到男朋友,变成一个“宝宝”,在辛苦忙碌的工作之余,有一个温暖的肩膀。”康瑜说。

刘思雨是3月13日来到这家集中观察点的。一同来的还有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医生康瑜,她也是一名90后,年出生的。两名90后在这里的工作是,为入住的境外返京人员进行健康医学观察。

根据北京市相关规定,从3月16日零时起,所有境外进京人员,均应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的集中观察。从这一天开始,这家集中观察点接待的境外返京人员显著增加,刘思雨和康瑜作为仅有的两名医护人员,也更为忙碌。3月17日,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安排了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前来支援。

3月18日下午5点到19日下午5点,这家集中观察点共入住41名境外返京人员。消毒、测体温、登记、安顿境外返京人员入住,四名医护人员共跑了20多趟。刘思雨和康瑜连续忙活了20多个小时。

入住人员是分批来的,为了迎接境外返京人员,两人不能睡觉,一直穿着防护服。

康瑜回忆说,3月19日早上6点20分,刚安顿完前一天的境外返京人员入住,8点,又开始接当天的“客人”入住。

那几天境外返京人员比较多,医护人员没有办法正常休息,只能找时间在桌子上趴着睡一会,甚至坐在地上打个盹又要开始新的工作。

“穿上防护服,就是责任”

在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输液室11名护士中,刘思雨是年龄最小的。

年龄虽小,但是,工作一点不含糊。在附近居民眼里,这个输液室是“一针准”,所以来的人多。经常是一拨病人输液离开,下一拨就来了。

输液室的护士,要不停地巡视,观察有没有输液反应,询问有没有不舒服。输液室医护人员接触的主要是老年人,上班也挺忙,圈子小,不好找男朋友。

防控疫情,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护士中征集人手去集中观察点。第一批征集时,刘思雨就报了名,因为名额有限,直到第三批时,她才如愿入选。

这是她第一次穿防护服,“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穿上防护服就是一份责任。自己的防护服能给境外返京人员一种心灵上的安慰,觉得很踏实。”

“不能送你们回家,就好好陪伴每一天”

正在值守的四名医护人员中,除了90后,也有70后、快50岁的护士张遇艳。“非典”时,张遇艳是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科护士长。至今,她记得特别清楚,她在发热门诊给一名患者输液。第二天,那名患者确诊。后来,不幸病逝。

当年,经历了“非典”的她,体会到了恐惧。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名党员,她又一次站了出来,来到集中观察点,穿上防护服,和80后、90后一起战斗。

每天和境外返京人员交流,聆听他们的回国经历,目睹“客人”进门时各种各样的表现,这里的医护人员都感同身受。关心他们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密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mj/1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