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课对于孩子的意义
我们大家对科学的初步了解,想到更多的是“科学家”、“科学知识”,给人的感觉是复杂的。那么,孩子这么小,学得懂吗,学科学对他们有什么帮助? 其实,科学的定义主要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态度。因为中国是应试教育体系,而我们大多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所以,从各位家长念书的年龄开始,我们对科学的理解,更多的是“科学知识”,这也是受我们习惯性思维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在体验和实践科学家的生活过程中,打下坚实的科学素养基础,提升综合能力素质特别是创造能力素质,进而获得独特超凡能力,并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展示自己的独特优秀,自己把握自己的未来。 果真如此,孩子可以自己把握自己的未来?没有问题,请看我仔细道来。 一、好奇和探求是让儿童的大脑“思考起来”的原动力,是使儿童增厚的大脑皮层得到永久保持的有效手段。 脑科学实验表明:神经刺激运动能生成更多的神经元,但并不完全成活并保存,只有复杂而丰富和连贯的环境才能帮助神经元存活下来。比如,让儿童随意按动音键是可以听到动听的声响,但并没有引起大脑的什么变化,因为对儿童讲,这只是零散的运动。可是,如果让孩子重复弹奏一首哪怕是非常简单的曲子,确能引发大脑中相应部位皮层的增厚。如果有一个适当的“刺激长度”,一般是四个月以后,增厚的大脑皮层既可以得以固定。也就是说,儿童大脑的物理结构发生了积极意义的变化。 由上我们得到启发:与其让儿童不甚规律的探索毫无目的的进行,远不如让儿童参与有目的的“科学试验活动”有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和不懈努力的感知探求周围世界的本能,把儿童带到比他(她)们具有的经验和初始(理念)想法更深,更多,更复杂,更广泛的理解领域。而这些理解的界限之突破、扩大,一方面预示着儿童“科学”创新思维萌芽的确立,另外一个方面,预示着儿童这方面的脑功能得到强化开发和永久性提高。 思维是一个人能力水平的体现,决定着孩子将来事业的发展。纵观国内外商界、政界的领袖,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拥有非常卓越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二、让儿童参加科学试验活动,可以使儿童生理意义的科学素养得到确立。 大脑发育关联理论认为,对大脑所输入的内容会改变和影响神经元的连接方式,建立新的复杂的神经回路,甚至改变神经键重量(增加质量)。或者说,那些未被使用激发的神经键会逐步丧失功能,而被使用激发的神经键,不仅保留下来,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越来越发达。 脑科学家通过实验还发现:对于大脑来说,大脑发育不是依靠足够数量的神经键,而是依靠合适的神经键去完成合适的工作。 如果对大脑的特殊部位进行有目的的刺激,使得该部位生长出更多神经元和树突,自然可以提高这部分大脑的功能。 我们列举一个实验,论证上述观点是否成立。 美国研究者马克·罗森茨韦格、戴维·瑞奇和康奈尔大学教授玛丽安·戴蒙联合进行了脑变化的对比实验。他们创设了两个环境:A、环境——单调、重复、贫乏无味;B、环境——生气勃勃、丰富多样。B环境中许多物品日日更换,每天老鼠是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仅几周后进行化学方法固定,物理切片,发现大脑皮层比对照组,厚%。结论是:繁忙又复杂的外部环境会改变大脑内部的物理结构。 我们组织的科学试验活动本身,具有非常的复杂性、丰富性、新颖性、连贯性和趣味性。在参加科学试验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有老师,同时还有小伙伴,那么互动、共同探讨的生气勃勃的环境也是必然存在的,宛如我们是让孩子们置身在了我们不经意创设的B环境之中。 对于孩子们之间相互构成的“小伙伴”关系,也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因为,脑神经系统科学告诉我们——大脑的发育高度依赖人的经历,即生活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如将孩子置于互动、充满爱心与安全的环境中,孩子的大脑便会健康发展;反之,如孩子被虐待、遭忽视、受伤害、营养不良或者空气污染等不良环境的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便会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所以,我们组织孩子进行科学试验活动,可以得到一举两得或者说是多得的效果。 三、让儿童参加科学试验活动,可为儿童提供扩展其好奇心和建立基础科学理论的机会。 儿童学习科学,如果只是学习现成的科学结论,而忽视了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与体验,那儿童就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所以,我们组织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有效保持了儿童对自然的好奇心,特别注意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使孩子们能够体验探究过程的喜悦与艰辛,促进儿童主动建构具有个人意义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习得科学探究思维的方式。 另外,科学试验活动能为儿童提供一些具体的材料及事件,帮助儿童对自然界形成逐步提高的欣赏和理解能力,进而掌握一些基础的科学概念,建立科学的思维。比如,组织儿童进行生命科学活动,可以为儿童深入理解生命科学奠定基础;组织儿童进行自然理化方面的科学活动,可以让儿童了解物质的形态特征及力与运动等的科学理论概念;组织儿童进行环境方面的科学活动,可以让儿童确定空间科学的概念等。 四、让儿童参加科学试验活动,除可以为儿童提供直接的“生活”经验,增强其能力素质外,还有助于儿童日后的学习。 参加科学试验活动的儿童,本身就是一个个天生的小“科学家”。当我们有目的指向地让他(她)们确立了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或者是地理学家的身份后,这些小“科学家”们:首先,理解了科学家——就是通过做实验来发现某些东西的人。其次,在进行着我们提供的“科学探索求知”活动时,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进行调查、自己进行观察实验记录、自己进行总结归纳、自己进行验证、自己之间进行讨论、最后是自己创建有关的理论和观点。这种自己进行思考认识的过程方式,以及由“习练”所得到的技能,对他(她)们日后的学习不无意义。 换个角度可以这样理解,我们采用大自然情境教育方法所开展的科学活动,虽然是运用简单的自然方式所进行的,但是,基于探究的目的,需要运用语言文字、数学知识,还需要协调好同伴之间的关系,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是在非常自然的情形、情景下完成的,无疑的区别于传统的“板书”、“教授”、“被迫接收”的被动学习形式。 我们有理由如此讲:这样的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让孩子的“科学探索求知”活动还原到科学的原生地;让孩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可以让孩子养成科学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智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学习的方法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主动地、掌握有科学方法的学习应该更好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mj/6330.html
- 上一篇文章: 当妈后最怕宝宝生这种病,块的保险有
- 下一篇文章: 科学已经证明自然对孩子的意义,但估计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