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堂课谈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有素养有责任有担当

——英语Iris杨老师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英语学习的过程是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也是磨砺意志,拓展视野,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其中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学生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图片上的小男孩是我们RE教材里第六单元文章里的主人公,来自德国的少年FelixFinkbeiner受邀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他在大会上提出了一个沉重而严肃的话题:气候变化。他第一次正式提到这个话题是9岁那年的一节课上,后来他呼吁全国人民种植一百万棵树。那个时候,没有人真的期待他能做些什么。一个9岁孩子的伟大理想最终在他20岁之前创造了一个更伟大的奇迹,种植的树木竟然超过了亿棵。如今Finkbeiner已经20多岁了,他不仅创建了环保组织“Plant-for-the-Planet”,还发起了联合国“为地球植树10亿棵”活动,在多个国家种下了超过亿棵树。该组织还把种植目标提高到了一万亿棵树,即全球平均每人种植棵。

读前我先让孩子们阅读了四则报刊短文,涉及科普、笑话等,最后一篇阅读是关于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文章,从这里引出这节课的话题。然后让孩子们思考并说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力所能及做到的保护环境的行为,引出植树的主题。

读中训练孩子们的阅读技巧,特别是两个重要的方法:Skimming略读和Scanning扫读。Skimming在阅读文章意图抓住文章大意时是非常重要的。Scanning是“扫描”的意思,在阅读中是指以最快速度定位要查找的信息,寻找解题的可靠依据。

同时孩子们还要训练解决以下问题的能力,这些阅读题型包括目的(Purpose)、.细节(Detail)、指代(Reference)、释义(Paraphrase)、推理(Inference)等都是今后中高考和托福雅思必考类型。

在读后环节设计了两个任务,第一个是让孩子们说说从主人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二个任务是4月22日地球日我们计划为地球做一件事。

课后给孩子们发的拓展阅读是有关该组织最新设计的一款“为地球植树”的APP的阅读文章,有了这个应用程序,全世界的人只要点击几下鼠标就可以种树了,所有筹集的资金都会给到树木种植者。只需3欧元,你就可以在巴西种一棵树。只需欧元,你就可以种植0棵树,帮助恢复印尼的风景。在APP上种一棵树也可以是我们在4月22日地球日的那天送给地球的一份礼物。

这节课孩子们学习了重点词汇、短语,训练了阅读技巧,

更重要的是从Finkbeiner身上意识到他们作为当今世界的主人应该怎样传承美好,创造美好,如果认为青少年只是学习书本知识、不谙世事的孩子,那就是我们“大人”的思维局限了。青少年身上有无限的热情,小小的声音可以改变大大的世界。让我想起前年参加蒙特梭利模拟联合国杭州国际青少年峰会的孩子们,他们一起讨论世界和平、核武器安全、放射性污染、气候变化、公平贸易、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的议题。

希望中国有更多像Finkbeiner这样的青少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mj/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