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小儿推拿,轻松解决预防日常小病
魔妈一直觉得,在日常护理中,推拿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就如同防晒对皮肤的重要性一般,如果引起重视,就可以省掉许多时间精力。 可惜的是,大家似乎都不喜欢预防,更喜欢治疗,而这也恰恰是最费时间和金钱的行为,很多小儿问题,在暴发初期,通过基础的推拿,可以有效的制止情况的恶化,当然,如果病情继续发展的话,还是要看医生,此文仅供家庭保养使用,不做为医学建议。 自打咕噜小时候起,魔妈就不断坚持这么做,平时保健得多自然就生病少,照顾起来也就觉得较轻松了;即使是生病,有了小苗头,立即推拿,也可能把苗头压下去。当然,推拿并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起到替代治疗的作用。(文末有推拿的一些禁忌) 注意:如果病情发展较重,请及时就医解决,请勿拖延! [位置]在尾骨端上。 [手法]用中指端或拇指端揉,俗称揉龟尾。 [作用]调理大肠、消化系统,通便、止泻。 [主治]辅助治疗便秘,泄泻,遗尿,脱肛。 [位置]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于足太阳膀胱经。 [手法]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 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作用]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辅助治疗发热,咳喘等呼吸道疾病 [位置]自大椎至长强呈一条直线。 [手法]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培元气、通经络,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辅助治疗发热、惊风、疳积、夜啼、呕吐、腹泻、腹痛、便秘等 [位置]在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手法]用中指和食指分别点按于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次。 [作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在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辅助治疗腹胀、腹泻、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位置]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手法]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俗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辅助治疗腹胀,腹痛,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位置]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手法]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称分推膻中 [作用]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可止咳化痰。 [主治]辅助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气逆,呕吐,痰鸣,咳喘等症 [位置]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手法]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作用]可清热,解毒,凉血。 [主治]辅助治疗一切热证。高热,口渴,咽痛,惊风,鹅口疮(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腮腺炎,大便干燥等 [别名]外一窝风。 [位置]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手法]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作用]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 [主治]辅助治疗一切腹痛,伤风感冒,急慢惊风,关节痹痛 [位置]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手法]用中指揉,称揉劳宫。揉至次。 [作用]左揉发汗,右揉则泻心火,除烦躁。 [主治]辅助治疗发热、烦渴、目疮、虚烦内热、齿龈糜烂等 [位置]在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下图) [手法]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 [作用]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掐右端可治呕吐及鼻出血; [主治]可辅助治疗鼻出血,呕吐,痢疾,泄泻,惊风 [位置]在中指指甲根正中很下一分。 [手法]拇指甲掐,称掐老龙。 [作用]可开窍醒神,退热。 [主治]辅助治疗突然昏厥,虚脱气闭,急惊风,心火实热 [别名]鱼际交。 [位置]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手法]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为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作用]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 [主治]辅助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小便赤涩等 [位置]掌侧腕横纹。又称大横纹。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手法]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为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作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 [主治]辅助治疗寒热往来、呕吐,腹胀、腹泻、食积、烦躁不安 [位置]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手法]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 [主治]辅助治疗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位置]在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手法]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次。 [作用]掐或揉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 [主治]辅助治疗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手法]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作用]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食等症。 [主治]辅助治疗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 [位置]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手法]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作用]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辅助治疗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手法]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次。 [作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可辅助治疗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位置]在小指顶端。 [手法]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作用]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辅助治疗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手法]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作用]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辅助治疗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手法]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辅助治疗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手法]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作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辅助治疗鼻塞流涕 以上护理方法,对大人同样有效,但有些人群是不适合的。 不宜推拿治疗的 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皮肤湿疹,水火烫伤,皮肤溃疡,肿瘤,以及各种疮疡等症。此外,妇女经期,孕妇,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患者。某些久病过分虚弱的、素有严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龄体弱的患者,都是禁忌按摩的。 推拿疗法的禁忌症,指不适宜推拿或在某种情况下,手法可能使病情加重恶化的情况。 (1)诊断不明的急性脊髓损伤或伴有脊髓症状的患者,在未排除脊椎骨折时切忌推拿。出现脑脊髓症状时须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也是推拿禁忌症。 (2)各种骨折、骨关节结核、骨髓炎、骨肿瘤、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推拿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肿瘤扩散转移或炎症发展扩散。因此也属于推拿禁忌症。 (3)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人或身体过于虚弱者,由于不承受强刺激,因此一般不宜接受推拿治疗。应该采取措施,及时抢救。 (4)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腹膜炎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者,禁忌推拿治疗。应考虑手术剖腹探查。 (5)有出血倾向或有血液病的患者,推拿可能引起局部皮下出血,故不宜推拿治疗。 (6)避免在有皮肤损伤的部位施手法。但在有褥疮的周围施轻手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使缺血性坏死的创面逐渐愈合。这是70年代在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时的意外发现。 (7)妊娠3个月以上的妇女的腹部、臀部、腰骶部,为了防止流产,不宜在这些部位施手法(正常情况下,怀孕后,不建议推拿)。 (8)精神病患者或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推拿治疗。 除上述注意事项外,还要掌握推拿保健的时间 每次以20分钟为宜。 最好早晚各一次,如清晨起床前和临睡前。 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施推拿术时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肤破损、溃疡、骨折、结核、肿瘤、出血等,禁止在此处作推拿保健。 作自我推拿时,最好只穿背心短裤,操作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 此外,在过饥、过饱、酗酒或过度疲劳时,也不要作保健推拿。 推拿简便、安全、舒适,易被人接受。但如果对推拿方法、部位等不加以注意,也会使人受到不应有的痛苦或造成施术困难。 如果拿捏不准,可以先进行入门学习,再回家操作,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摸索出自己的手感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tx/859.html
- 上一篇文章: 欣华之星小课堂国学常识100题,你能
- 下一篇文章: 宝宝吃冬枣竟导致穿肠卡喉,这些危险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