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少不了面临鸡飞狗跳的状况,其中“督促孩子午睡”就令许多宝妈吐槽“分分钟被逼入暴走模式”。有些妈妈为了让宝宝准时午睡,绞尽脑汁,四处取经。起初都是一位温柔的妈妈,怀着虔诚而迫切的愿望,想让娃儿中午尽快睡觉。

但是,不管是闭上眼睛装睡,还是抱着孩子强制他们不许乱动,小祖宗们反倒愈发亢奋,抵触。心力交瘁的老母亲,灰头土脸地对宝宝一顿训斥,草草作罢。

不光父母,幼儿园也一样,执着于小朋友午睡,原因主要是认为,睡觉是休养生息的重要渠道,否则会影响后半天的精神状态,阻碍身体发育。

但事实却是,午睡不是每一个孩子的“必需品”。是否午睡,需要根据小孩当时的身体,心理,情绪,状态而定。若大人不分情况地强迫他们午饭后准点入睡,不仅会给儿童的心理造成压力,甚至可能促成“午睡事故”,遗憾终生。

01五岁男孩一觉不醒,“吃太饱被逼入睡”是罪魁祸首

近年来,幼儿园孩子午睡中途,意外c死的案例不在少数。网上曾经报道过一则新闻,“5岁孩子在园所午睡,离奇死亡”,而事故的源头竟是“吃太饱”,当时看到后不禁后背发凉。

早餐在妈妈的叮嘱下,5岁的小万吃完了一个糯米鸡外加一杯牛奶。午餐在幼儿园老师的监督下,丝毫不剩地吃光。午饭后,小朋友围着操场走了两圈,便被老师要求上床睡觉。撑得难受的小万辗转反侧,老师以为小万是在调皮捣蛋,于是严肃地警告小万不许乱动,“必须午睡”。谁曾想,被逼入睡的小男孩最终一觉不醒

恐惧和不安下,小万终是强迫自己睡着了。两小时已过,老师看小万迟迟未动,准备去叫醒他,走到床边却惊慌失措地发现,男孩已停止呼吸,嘴唇发黑,口中杂带异物。医院,然而为时已晚,回天无术。

经医生诊断,小万是因积食过多,且在太饱的状态下入睡,食物倒流堵s气管,最终z息而亡。医生的话令众人崩溃,最终园方承担了相行责任,那位老师也被勒令赔偿并被罢职。

02是否午睡要从孩子出发,而非成人一己之念

人生百态,世事无常,我们在感叹的同时,也必须深刻反省:一方面过满则亏,切勿强制喂食。另一方面,它也在告诫各位家长,保育机构,小孩不是每天都需要准时午睡。视情况而定,从孩子出发才是最好的养育方式。

未入园的婴幼儿,家长要做的是培养他们规律的生活作息,而非执着于在某个点必须入睡。譬如,宝宝一直在两点左右才有睡意,那妈妈不妨按着这个节奏安排作息,到一点左右将孩子带上床,看看绘本,聊聊天。胃里面的食物得以消化,情绪也慢慢归于平静,入睡也就水到渠成。

进入幼儿园的大孩子,首先老师得多和家长沟通,掌握每个孩子睡眠的个体差异。老师在细致了解情况后“对症下药”,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不同状况的小朋友。比如,如果孩子因为吃得太饱难以入睡,不妨让他在活动区再舒展半小时,等状态好些再让其回到床上休息即可。

不可避免,的确会有个别熊孩子,战斗力满分并且欢腾跳脱,躺在床上也忍不住打扰别人。面对这种情况,小吴所在的幼儿园想出了一个对策。园长特意将不愿意午睡,并且还爱捣乱的那些小孩统一放在一个大房间,期间有值班老师看管。看图书,玩叠纸…小家伙们玩得不亦乐乎,也不会影响其他人,相安无事。

03预防午睡事故,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

孩子睡着后,监护者也不能觉得如释重负,全然不顾。睡着后一小时内,大人必须来回检查,做到“一听”、“二看”、“三摸”、“四做”:听宝宝呼吸是否规律;看幼儿神态是否平和;摸摸孩子的额头,手心温度是否正常;做一个细心尽责的监管人,及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xx/11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