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教孩子如何学习国学,国学对孩子的意义
很遗憾,没有找到后面的视频,不过有音频,大家见谅吧 现在的孩子国学教育充满了铜臭,花架子,伪国学,其实对国学的推崇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有血有肉的,错误和优点并存的视频中老梁对孩子学国学的理解,真可谓是实实在在。因为孩子还小,对社会,对人的理解远远不够,就是现在的有些大人对社会,对为人处世的理解,还差的好多,孩子学习国学不应该在培养人品,培养高高在上的东西,而在于背诵和朗读,感受文字的魅力,古诗词是如此的简约生动,培养孩子对文字的兴趣,就足以受益终生。老梁认为:国学是不分年龄的,咿呀学语就可以学。老梁虽然国学看的透彻,糟粕和精华并存,我感觉他自己还应该是没有他徒弟那么勇敢,也应该不会像苏格拉底一样老梁是在尽量保留良知的的前提下,与社会妥协,其实社会现状如此,大家每个人都有责任的,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虽然值得推崇,很伟大,我是做不到的,估计老梁也是费劲的。国学不是高大上,也不是一无是处,中医,武术也是如此,古代的认知是有限的,肯定没有现代这么科学的手段,理论去认知,同时几千年下来如果没用,不会延续下的,有些人对中医,武术的认知我觉得很搞笑,就那么缺乏共识么?就不能辩证的看待么?以前呢,群里讨论了朱熹的程朱理学,后世褒贬不一,我也没研究不做评价,只是说个小知识点,女人裹脚不是朱熹的事,朱熹是背锅侠。相反,儒家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后世明清妇女缠足已是普遍,但你把它当成自古以来的习惯,或者象有人说的,把屎盆子扣到朱熹什么的人身上,可就忒白目了。这烂事儿起自五代时的南唐李后主李煜,那小子是个艺术家,成天不管政事只关心写字画画做诗,跟宋徽宗赵佶一样,当皇帝专业不对口,可惜了那身文化才能。可他和赵佶不同的是,除了喜欢风花雪月之外还有个变态嗜好,那就是喜欢看女人的小脚,尤其爱看走起路来一摇一颤的纤弱感觉,为了满足变态嗜好,命令他最喜欢的妃子窅娘用帛缠足,还特意做了个六尺高的金莲给她穿,人间餐具啊!之后发生了什么,恐怕后世的女权主义者们想都想不到,自古宫廷就是茶几,争宠如争命,窅娘缠是缠了,但其他没得到这个“殊荣”的人心有不甘,于是为讨皇帝的欢心,宫中女人便好象中了邪,抢着玩缠足,传说中的一代陋俗就这么诞生了。不过一开始在北宋,世间缠足的人还很少,到了南宋开始增多,但主要限于江南,而等到现在的大元治下,可就是大凡有点财产的人家都争相效仿,甚至以不缠为耻[注],连北方的汉人中间都开始流行了,直把个好好的脚缠得跟弓背似的弯成一坨,小脚穿的鞋还美其名曰“弓鞋”。看来,这缠足的陋习还真不能全怪男人或是教科书上“社会对妇女的压迫”云云之辞,女人自己也要检讨检讨。跟穿高跟鞋一样,自己说舒服不?还有过度减肥的,瘦的竹竿似得..........跟裹脚区别也不大,朱熹真是背锅侠,有些事真是经不起推敲啊。最后给大家推送老梁推荐给儿童学习国学的启蒙教育音书《朱子治家格言》和《增广贤文》,这是接地气的国学书籍个人感觉比大家常见的《三字经》之类的,更能为孩子所接受。就是大人学习也应该受益匪浅,我就从中有些领悟。喜欢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xx/7334.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是什么
- 下一篇文章: 育婴知识宝宝丰富的体态语,都代表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