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手部的小动作你留意过吗这也是娃的
大家好,我是朵妈~ 作为新手爸妈,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宝宝不停地大哭,难道是尿了?于是手忙脚乱打开尿不湿,发现白忙乎一场;又急急忙忙把奶粉冲好,他却哭着就是不吸;无奈的把他抱在怀里哄,可还是一个劲儿地打挺……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都是凭着自己的猜测来做的,他是不是想让抱抱,是不是饿了,是不是紧张了等等。 有人说,儿科就是”哑科“。话虽如此,但对于小宝宝们来讲,也有一套独特的自我表达的方式,比如:哭声、面部表情、甚至是他们的小手。 那么,我们今天的内容就来聊聊宝宝是如何通过小手来表达自己的意愿的~ 小宝宝丰富的手部动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3月龄前的小宝宝,手还不能张开,大多时候都是紧握的小拳头,触摸也是被动的。 但是,到了3月以后,宝宝的手部动作就逐渐变得丰富起来,他可以有意识地张开小手,去主动的摸、拿和握等细微动作,虽然在这一阶段,动作的精准度还不是很高,但对于宝宝来讲,已经值得庆贺了。 从4、5个月开始,大多数的宝宝就已经能够把手里的东西准确地放到嘴里了,所以,不管是玩具、衣服甚至是臭袜子都会被他抓起来放在嘴里。同时,他还能够伸开手,表达出让妈妈抱抱的愿望。 当然,再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他们手部的能力发展会越来越强,手部动作也越来越自如。 正如蒙台梭利所讲: 人类的手是如此的细致与复杂,不只能使心智显现出来,也能使整个生命与环境进入新的关系。 换个角度来讲,宝宝手部动作能力的每一次提升,都是其大脑发育的重要里程碑。 仔细观察宝宝的手部动作,才能更准确的了解宝宝想要干什么! 要想照顾好宝宝,离不开宝妈的细心观察,当然,前提是,我们要能够“读”懂宝宝的小手为我们释放的那些行为信号: (1)“妈妈,我感到紧张、害怕!” 医院的儿科专家鲍秀兰医生曾做过解释: 对于新生宝宝,总喜欢把小手握成一个小拳头,其实是由于宝宝大脑皮层发育尚不成熟,手部肌肉活动调节差的缘故,这也被称作“握持发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当然,这种现象随着宝宝神经系统发育逐渐完善而逐渐减少,在宝宝3、4个月的时候,宝宝的小手也就会表现的松弛自如了。 但是,宝宝拳头紧握,除了是一种生理表现外,如果在他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时候,也会表现出来。 这时,就说明宝宝情绪有些紧张了,甚至是害怕了。宝妈就要及时的抱着宝宝并进行安抚。 (2)“妈妈,我想和你一起玩” 当小宝宝睡醒了之后,他起初会表现得很平静,会张开他的小手,这就意味着宝宝实在向妈妈发出”邀请“,希望妈妈能陪自己一起玩。 但是,往往在这个时候,如果父母没有读懂孩子,他就会急得哇哇大哭,或者干脆自顾自地玩耍起来。 那么,作为父母,如果我们能及时了解孩子手部动作传达的意思之后,就能及时地回应宝宝,满足他的情感需求了。 (3)”妈妈,请允许我尽情地学习吧!” 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他们手部能力会得到显著地提升,到宝宝八九个月龄的时候,他开始用手抓,吃的、玩的都是如此。他会拒绝你剥好的鸡蛋,然后亲自动手。 另外,在这一阶段,他会对撕纸这件事情有独钟,所以,如果宝宝把新买来的书撕坏了,妈妈也不必生气,因为这只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 (4)“妈妈,我只是好奇而已。” 很多小宝宝从1岁左右开始,就喜欢上了敲敲打打,吃饭的时候也拿着勺子、叉子不停地敲敲这,敲敲那。 这些声音在父母听来简直就是噪音,所以,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孩子是在捣乱,就往往会严肃的教训孩子。 但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讲,此时的他们大脑仍处在一种模糊的意识状态下,并且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他们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感受不同物体间碰撞的声音而已。 所以,面对类似的情况,我们能做的只是适度的包容,并耐心地引导,告诉他们,什么东西很容易破碎,不能敲打。 结束语 作为父母,我们总希望自己能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但是,对于无法用语言交流的小宝宝来讲,我们很难确保自己做得足够到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了解并读懂宝宝的手势语言就很关键了。我们在了解了宝宝的想法和需求后,也就能更好地照看他们了。 我是朵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干货、个人育儿感悟,在育儿精进的路上,期待与你“遇见”。 更多往期精彩内容: 娃的这4种行为,虽然令人抓狂,却是高智商的表现,你还会阻拦吗 儿童心理学专家:宝宝的微笑也能“透露”身体状况?建议父母了解 二胎宝妈分享:一年生俩娃,是种怎样的体会?“废妈”只是其次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bq/10375.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宝过了这个月份,家长就要帮忙打开拳头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