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孩子被打了怎么办
凝爱成长团 昨天说的如何面对孩子的争抢,然后今天就有家长说要是动手被打了怎么办?也许真是墨菲定律,事情总会往我们不希望发生的方向发展。 ? 记得咪姆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位小虎同学(匿名),总是被投诉,和他一起玩的几个小男孩都和他发生过肢体冲突,导致请家长甚至惊动园长。那个时候咪姆也不想上幼儿园了,我问她是不是也被打了,她说没有,但是不想去了。 面对孩子被打我们该如何解决?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肯定都见过很多熊孩子,大家处理的态度不一,虽然有批评和议论,大都随着时间流逝而变淡了。但是当自己的孩子遇上另一个熊孩子,尤其是被“欺负”的时候,那绝对是无名火起,不教训一下孩子也得教育一下对方家长。然而心情可以理解,我们是否有更好地解决办法呢? 先说一下上面咪姆小时候那件事儿最后的结果吧,所有的家长都表示理解孩子,并且小虎同学也没有再“打人”,而咪姆还要我收小虎当干儿子。事情是这样转变的.... 小虎同学在幼儿园连续动手伤了两个小朋友,被投诉了,当第三个孩子受侵犯的时候,打了个“平手”,互有损伤。再一再二不能再三了啊,群里的家长即便再有忍耐力也开始给幼儿园的老师施压了,而老师也开始找小虎同学的家长约谈。而咪爸也因为咪姆的反常去找老师了,很巧的是我们在幼儿园门口见到了。 孩子如果是“熊孩子”,家长一般也都是“熊家长”,这是很顺理成章的逻辑,但是当我见到孩子的爸爸妈妈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印象。 在之后的了解中得知,小虎的爸爸妈妈岁数稍长我一些,说话更是很有礼貌,爸爸属于那种外表强悍内心细腻的人,并且他们对于孩子的问题也是感到很惭愧。谈话中还了解到小虎是他们自己带为主,并且孩子在家虽然活泼但是很听话。 判断的第一结果:孩子本质不坏,家长负责,容易交流。 但,作为咪姆的爸爸,我首先要解决的不是人家孩子的问题,而是自己的孩子。 咪姆由于见不得班里有“小霸王”的环境,所以不想去幼儿园了。这对于一般内向害怕或者被欺负的孩子,都会产生逃避心理。最能成行的一件事儿就是,不去幼儿园。 其实面临被打,一般家长都会有两种解决办法:告诉老师或者打回去。 但是这两种办法都没有解决孩子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不论哪种做法,我依旧会吃亏。告诉老师,在老师看不见的时候他依旧会欺负我,如果打回去,老师也会批评我。 怎么办?是不是感觉无解了? 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一个是来自外界的保护,一个是来自内心的保护。外界的保护是我们提供的,但是内心的保护,是我们教给孩子的。 我问了一下咪姆,我说你会打人吗?她说不会,我说:我教你! 我和咪姆做游戏似的,把如何握拳,如何击打对方,如何保护自己都玩了一遍,还拿自己当靶子,让咪姆练了练。我问咪姆:如果别人打你的话,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了吗?孩子说会了。 这时候有人说我是教孩子以暴制暴,但其实,我们都知道,即便孩子学会“打架”也依旧不会用拳头解决问题。那么这个过程,其实是让孩子有一个心理防线,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肯定,我不是受欺负的那个人。 我告诉孩子如果她因为保护自己而打伤别人,爸爸会帮你解决的。这其实是给孩子一个后盾的支持,我也知道这种事情不会真的发生。 在需要解决的就是对方孩子的问题了,我得知道我孩子的周围是一些什么样的“熊孩子”。 之后组织了一次参观植物园的活动,叫上了在这次事件中的孩子还有其他好朋友。发现小虎同学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孩子,就算是照相也需要多摆几个姿势的那种,对所有游戏都需要他当领头的,所有事情都抢着干。说到这里可能大家就明白了,这是一个好孩子,是一种愿意身先士卒,愿意出头的孩子。 问题出在他的家长没有给予孩子更多的沟通方法。而在那次活动之后,通过游戏还有后面的活动,所有的孩子都成了好朋友,之后再也没有出现“打人”的情况。 然后呢? 有人说,你这是运气好,没碰上不讲理的家长还有真正的熊孩子。那我要说一下,绝大多数情况,矛盾的升级来源于被打孩子的家长。所以作为“受害者”家长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首先要对对方孩子家长的素质有一个尽快的判断。 面对有素质的家长,我们进行下一步,面对没素质的家长,敬而远之。所谓君子避恶人,并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和他们讲理,而是这种成人的讲理,无需当着孩子的面。 2、判断孩子的品行,要根据对方孩子的年龄判断孩子的行为。 两三岁的孩子动手,就别深究了,这个时候孩子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也无关教养问题。 对于听的懂道理的孩子来说(至少四岁以上),要看孩子当时的情绪和目的性。比如昨天说的抢玩具,如果上来直接动手对人,那一定是不对的,但是在争夺之中无意打伤,要理智解决。 3、看自己孩子的反应 有时候遇到事儿,家长的反应比孩子还大,孩子被打未必哭,但是会被自己家长的态度弄哭,这是最愚蠢的。典型的话是: “你们家孩子怎么打人啊!怎么那么没教养......” “你也是,打回去啊,哭什么哭......” 要知道,孩子是缺少经验的,而经验是需要积累的,且大部分经验都是吃亏得来的,不吃一堑不长一智。打回去解决了家长的心理问题,解决孩子的了么? 4、介入解决 家长要做的唯一的事情是-------控制形势,不让普通事件往不好的方面发展,所以,这个时候度是很重要的。什么时候介入才是正确的? a.如果对方家长不讲理,直接介入,带孩子远离是非地,如果两个家长,一个留下来解决问题,一个带孩子离开。(即便是我们孩子不对,也要保护好) b.如果双方孩子打斗升级,需要及时劝架(也就是孩子们把解决问题升级为人身攻击的时候) c.自己孩子主动要求帮助的时候 5、收尾 对于打人的孩子:道歉是最重要的。 (如果双方互打,则需要双方对彼此道歉。) 对于被打的孩子:接受道歉是重要的。 (但绝不是对方不道歉也原谅对方) 最后说两句 不要随意把孩子之间的打架行为归为教养问题,有的时候不打不成交哦! 培养孩子保护自己的能力,就像一句广告说的:读书让我不要欺负别人,健身让别人不敢欺负我。 互动问题:你遇到过什么熊孩子?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mj/1200.html
- 上一篇文章: 我与孩子共成长表彰暨家长会
- 下一篇文章: 宝宝吃奶时哭闹原因知多少宝宝吃奶时哭闹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