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拾趣妈妈看到个新闻,大概是说,一个七个月大的孩子因为被人好心喂了两瓣橘子,结果就因为窒息心跳骤停被送医抢救了,没救回来。

网络图片,与内容无关

有的人可能就会责备家长:“孩子这么小应该吃流食或者糊状食物啊!怎么能喂这种东西给宝宝吃呢?”

话虽然说得没错,但是其实,在全球各地,类似的事情发生的频率却远远超出我们想象……

“晋江2岁男孩吃苹果被噎死。”

“3岁小孩吃馒头被噎死。”

“上海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校就餐被食物噎死。”

……

我国每年有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不幸死亡,其中因气管异物堵塞是孩子最容易遇到的一种意外伤害,光是因此死亡的儿童就有近名。

婴幼儿食管直径大约只有1cm,和一根用来喝奶茶的吸管粗细差不多。小孩子注意力又不会太集中,边走神边吃东西,一个不留神可不就噎住了……

那么,现在的问题是,孩子被噎住了,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

避开不起眼的凶器

上面说到的新闻标题里,造成孩子窒息死亡的凶器大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吃得到的食物,或者,宝宝的玩具……

其中犯下最多“凶案”的儿童杀手当数下面这几位:花生仁、果冻、瓜子、豆子、糖块、果核等等,除去食物,玻璃球、曲别针、纽扣电池、玩具拼图等也是惯犯了。

说到这里,拾趣妈妈还想再加一位“元凶”,那就是孩子的家长……

宝宝年纪小不听话很难哄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了,但是为了宝宝的健康着想,有的时候家长就只能绞尽脑汁去用一切办法了。

不好好吃没事,我捏你鼻子灌你吃。或者是,孩子不愿吃饭,家长在旁边逗着追着,笑笑闹闹间,孩子就把饭吃了……实不相瞒,这种举动是真的吓人,一个喂不好可能就喂进气道引发窒息了。所以拾趣妈妈在这里奉劝各位家长,可千万别再用这种方式喂食了!太危险!

孩子噎住怎么办?

其实,按照一般人的习惯,我们看到周围有人呛住了,为了能让他们好受些,我们就会递杯水给他们,然后拍拍背,也就是“顺气儿”。

喂水?拍背?

快住手!小孩子噎住可不能胡来!

喂水或加重病情

呛住了就要喝水一直都是一个错误的常识,喝水其实是会加重呛咳的,如果呛咳太剧烈呛进肺里就会引起窒息,严重的甚至能导致吸入性肺炎。

如果孩子是被硬物噎住了,这种时候可千万不能喂水,如果喝了水没咽下去,就很有可能在喉咙堵住,让情况变得更加危险。

海姆立克急救法

鉴于孩子是气管异物堵塞窒息的主要受害者,所以拾趣妈妈郑重建议所有的父母一定要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充分利用黄金五分钟,去救孩子的命。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以一位美国的外科医生的名讳命名的,他创造的这一急救法,单单在美国,至今就至少救活了十多万人,连里根总统都是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受益者。

理解原理才能更好实施

在介绍这个急救法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异物堵塞的原理,以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急救法的作用方式:

食物进出的通道和气体进出的通道分别叫食管和气管,它们的共同入口都是咽喉。

但是,气管只能进出气体,为了避免食物误入,气管上面就安了个把门的,叫做会厌。

会厌平时是敞开的,但是人开始吞咽的时候,会厌就会关闭,不让食物进入气管。

当你呛住的时候引发的剧烈咳嗽,其实就是食物进了气管,所以气管要用气体把食物顶出去,当气管被堵死的时候,气体无法进出了,所以会慢慢窒息。

这时候,送医基本是来不及的,在孩子窒息身亡前,你有5分钟左右的时间去救你的孩子。

海姆立克急救法就是利用对肺部的压迫,导致气体涌出,顶起胸腔和腹腔之间的膈肌,然后利用气流带出异物。

具体操作办法

5次拍背

将宝宝身体搭在大人的前臂上,头部朝下,大人用手支撑宝宝头部和颈部,如下图,用另一只手在宝宝两肩胛骨间拍击5次。

海姆立克急救法

如果经过拍背依然没有排出异物,就把宝宝面朝上平卧在坚硬的地面或者床板上,或者坐好让宝宝骑在大人两大腿上,面朝外。

大人用两手的中指或者食指,置于宝宝胸廓下和肚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是力气不宜过大。

不停重复,直至宝宝将异物排出。

如果孩子稍大,大人可以站到孩子身后,握拳用大拇指一侧顶住孩子肚脐上方、胸骨中间的位置,另一只手抓住拳头用力往上挤压,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如何预防呢?

现在急救方法讲完了,该讲讲预防了。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好说的,归根结底就这么几点:

不追着孩子喂食

不在孩子笑闹或哭闹时喂食

食物最好切成小块方便孩子咀嚼吞咽

帮助孩子养成细嚼慢咽的进食习惯

也就是说,创造一个良好的喂养环境,吃饭就是吃饭,吃药就是吃药,不能又逗又闹地哄孩子进食,这样就很容易出事。

毕竟,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进食习惯,才是既安全又省心的一劳永逸的绝佳办法啊。

长按







































苯酚的性质我们该如何理解
好口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mj/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