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实录如何应对宝宝鼻炎
一、讲座目录回顾 二、宝宝鼻炎危害 儿童鼻炎除鼻塞、多脓涕外,可有发热咳嗽、精神萎靡、烦躁不安,也可伴发中耳炎、鼻出血和关节痛,较大儿童会有头痛现象。形成慢性鼻炎后,出现闭塞性鼻音和张口呼吸,粘液性鼻涕“取之不尽。长期鼻阻塞和张口呼吸会影响面部和胸部的发育,亦可对小儿语言、学习、智力、性格等产生不良影响。作为家长就要多加注意。本次讲座主要同大家讲解鼻渊及鼻窒两种鼻部疾病。 三、鼻渊、鼻窒定义及病因病机 (一)鼻渊定义 又名“脑漏”,“脑渊”,是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并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窦区疼痛,或眩晕等症状。西医称鼻窦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与反复感冒有关,起病急,浓涕多,症状重,但多数能自愈,仅约5%转为慢性鼻窦炎,表现为长期流涕,头昏,头痛和健忘等,可对小儿语言、学习、智力、性格等产生不良影响。鼻窦是颅骨内的含气空腔,人体较大的鼻窦有额窦,筛窦和上颌窦。 (二)鼻渊的病因病机 中医上 基本病机:热毒蒸腾,化腐化浊。 初期,或外感邪毒,或湿热内生,热毒上蒸,化腐化浊而成本病。如《杂病源流犀烛·鼻病》谓:“由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而成。”《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如急性期失治误治,病邪未除;正气先衰,肺脾两虚,无力托毒,邪气,痰浊,淤血日久,化腐化浊亦成本病。 西医上 西医称鼻窦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化脓性鼻窦炎与反复感冒有关。 (三)鼻窒定义 鼻窒,古病名。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曰:“窒,塞也”,并认为“侧卧则上窍通利而下窍闭塞”乃“阳明之脉左右相交”。鼻窒是一种以长期鼻塞不通、流涕不止为特征的鼻病,其鼻塞具有交替性,间歇性和持续性。 鼻炎有急慢性之分,急性多归属于“伤风”、“感冒”范畴,“鼻窒”则强调主要临床症状为鼻塞不通,并持续一段时间。 小儿鼻炎很普遍,发病率>12℅,常可诱发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腺样体肥大等,近40℅鼻炎患儿存在咳嗽和哮喘,甚至影响小儿记忆力、智力、性情和学习。 (四)鼻窒的病因病机 中医上 基本病机:邪气侵袭,鼻窍不利。 鼻为呼吸之门户,最先感知外界气候变化。外界之风邪、雾霾、粉尘、花粉、皮毛等异物,以及温差变化等总最先由鼻感知。他们是外邪,从外而入,作用于发育不完善的小儿鼻腔,使肺气闭郁,从而引发鼻塞、流涕、喷嚏等鼻窒症状。也只有通过鼻塞,流涕和喷嚏,小儿自身才能排出邪气,鼻腔才能更好发育。 西医上 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慢性鼻炎,为鼻粘膜和黏膜下组织发炎,其病理过程符合炎症一般规律,即局部黏膜充血、水肿,或肥厚,萎缩。 四、推拿基本方 (一)鼻渊推拿基本方 01 清补肺经,清补脾经(各3-5分钟) 肺经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脾经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或拇指桡侧缘。 操作:由指尖推向指根,为补;指根推向指尖,为清。 02 捏挤板门与掐揉四横纹各10遍 板门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或手掌大鱼际平面中点。 操作:捏挤板门10遍。 四横纹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横纹。 操作:拇指掐揉四横纹。 03 退六腑(3-5分钟) 位置:前臂尺侧缘,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从肘横纹推向腕横纹。 04 清天河水(3-5分钟)、运内外八卦 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到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运内八卦 内八卦位置:以手掌中心(内劳宫)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根距离2/3为半径之圆周。外八卦在手背与之相对应。 操作:顺时针反复做环形移动。或逆时针反复做环形移动。 05 点揉肝俞、胆俞 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旁开1.5寸, 胆俞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拇指点揉。 06 振脑门(3-5次) 位置:脑门即是风府穴。后发际正中上1寸,枕外隆突直下凹陷中。 操作:以中指或拇指点揉1分钟,以小鱼际擦之令热,另一手握拳轻扣风府数次,并就势以小鱼际向上拖住风府振之。 07 双点门(3-5分钟) 风府穴位置:后发际正中上1寸,枕外隆突直下凹陷中。 百会穴位置: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当前发际上五寸。操作:同时点揉风府与百会穴。 08 鼻部操作 ①开天门、推坎宫; 开天门:两拇指交替推向发际24次。 推坎宫: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推动64次。 ②按揉迎香穴2-3分钟 迎香穴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操作:拇指按揉。 ③按揉鼻通穴 鼻通穴位置:又名上迎香,在鼻孔两侧,鼻唇沟上。 操作:拇指按揉。 ④鼻窦体表投影处 操作:以拇指或中指指腹置于相应的鼻窦体表投影处,先揉1分钟,后振按1分钟,再以指端轻扣至局部麻木或潮红。 ⑤勾抹法 双手拇指屈曲,以桡侧缘,来回刮前额、眉弓、下眼眶、颧骨下缘等处,令局部发热。 ⑥擦鼻旁 以双手食指指腹快速擦两鼻翼旁,透热为度。 (二)鼻渊基本方方解 “清肺经清肃肺,疏风通窍,针对外感邪毒;清脾经,退六腑清泻中焦腐浊;揉肝俞、胆俞清泻肝胆;清天河水泻热透表,共同针对内热;捏挤板门,掐揉四横纹针对腐浊; 运内外八卦顺气化痰,泻浊;振脑门开窍醒脑,振动鼻窦,通利鼻窍。又补肺经实卫固表,增强适应季节变化能力;补脾经既助运化,生气血,又补土生金,配合双点门升举清阳,醒脑神,通鼻窍,托毒排脓。 全方温清并用,以清化见长。清其热,化其腐浊,适用于各种鼻渊。 (三)鼻窒基本推拿方 01 清补肺经(3-5次) 清肺经 肺经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由指尖推向指根,为补;指根推向指尖,为清。根据虚实确定比例,如鼻塞流涕、头昏头痛确定清肺经6-8、补肺经2-4;如果症状减轻,为防止反复发生,可清肺经3-5,补肺经5-7等。 02 头面四大手法(5-8分钟) 1、开天门:两拇指交替推向发际24次。 2、两拇指自眉心向两侧眉梢推动64次。 3、按揉太阳穴1~3分钟。 4、揉耳后高骨50次。 03 拿列缺(1分钟) 列缺位置:以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 操作:拇指按揉。 04 按揉外劳宫(3-5次) 外劳宫位置:手背正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可揉,可掐。 05 推“介”字(1-2分钟) 先于肺俞点揉,震颤并擦之透热,后在背部行“介”字形推法1-2分钟。 06 捏脊并拿肩井 捏脊操作:从龟尾穴从下向上提捏皮肤至大椎穴处。每捏脊3-5遍时,就势提拿肩井1次,反复操作1分钟。 07 双点门(3-5分钟) 风府穴位置:后发际正中上1寸,枕外隆突直下凹陷中。 百会穴位置: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当前发际上五寸。操作:同时点揉风府与百会穴。 08 鼻部操作 ①黄蜂入洞 操作: 以食中二指指端置于两鼻孔下揉1分钟。 ②擦鼻旁 以双手食指指腹快速擦两鼻翼旁,透热为度。 ③点穴 取治鼻穴(下关穴前1寸凹陷中,以双拇指端向鼻根方向揉动)、迎香穴、山根穴(以拇指指腹振揉),每穴点揉1分钟。 ④振揉鼻通穴 鼻通穴位置:又名上迎香,在鼻孔两侧,鼻唇沟上。 操作:拇指振揉。 ⑤扳鼻梁 两手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一侧和鼻翼部另一侧,两手同时协调用力向对侧扳动鼻梁20-30次。 ⑥熨鼻 双手搓热,以热手熨鼻。 (四)鼻窒基本方方解 “头面四大手法调阴阳,疏风邪,又因位于鼻周而通鼻窍。清肺经祛除外邪,补肺经实卫固表。拿列缺配合揉外劳宫助肺之宣散而通窍。 肺俞和“介”字推宣肺肃肺并能化痰化浊,捏脊并拿肩井升提气机、温肺散邪。双点门醒脑开窍,预防感冒。鼻局部操作为推拿特色,近治作用明显。 全方攻补兼施,祛风散邪通窍,还能增强体质和鼻的适应能力,治疗各种鼻炎有效。 五、各证型手法及食疗注意事项 (一)鼻渊肺经风热证型对应推拿手法 1 继发于感冒之后。以感冒症状减轻,热退,但鼻涕由清转黄,量增多,质变稠,兼嗅觉减退,或伴头昏,头痛,身热,恶寒,咳嗽,痰黄稠,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为特征。 2 治宜疏风散热通窍。 基本方重点清肺经,清脾经,退六腑,清天河水,双点门。 加拿风池,拿肩井各1-3分钟,按揉大椎1分钟,点揉曲池、合谷各1-2分钟,掐少商商阳穴各10次。 01 拿风池 风池穴位置:在后脑勺、后枕部两侧入发际一寸的凹陷中。 操作:拇食两指置于风池处提拿1-3分钟。 02 拿肩井穴 肩井穴位置: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操作:两手拇食二指提拿肩井处1-3分钟。 03 按揉大椎穴 大椎穴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拇指或食指按揉。 04 点揉曲池、合谷,商阳和少商穴各10次 曲池穴位置:在肘部,曲肘成角当肘横纹中点连线处。 合谷穴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商阳穴位置: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少商穴位置:在拇指的桡侧指甲旁0.1寸。 3 桑叶黄豆汤(疏风清热) 1材料:冬桑叶12克,黄豆30克。 2 做法:冬桑叶洗净,黄豆浸泡30分钟。上料用清水两碗半,煎成1碗,分2次饮用。 (二)鼻渊胆经郁热证型对应推拿手法 1 以长期反复鼻流浊涕,色黄或绿色,质稠,脓性,嗅觉差,头痛,头昏,口苦咽干,耳鸣如潮,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为特征。 2 治宜清泻胆热,化浊通窍。 基本方重点清脾经,揉肝俞、胆俞,振脑门,双点门。 加清大肠,清小肠各3-5分钟,扫散头侧少阳经脉1分钟,搓摩肋胁10遍,点揉阳陵泉1-3分钟。 01 清大肠3-5分钟 大肠经位置:食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由指尖推向指根,为补;指根推向指尖,为清;来回推,为调。 02 清小肠3-5分钟 小肠经位置: 位置:小指尺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由指尖推向指根,为补;指根推向指尖,为清。以清为主。 03 扫散头侧少阳经脉1分钟 头侧少阳经脉位置:起于眼外角(瞳子醪穴),向上到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完骨穴),外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复返向耳后(风池穴)。 操作:五指从胆经头部循行部位扫散。 04 搓摩肋胁10遍 肋胁位置:从两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操作:从两腋下两胁至天枢处。用两手掌从腋下搓摩至天枢穴处。 05 点揉阳陵泉穴1-3分钟 阳陵泉位置: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点揉。 3 桑叶黄豆汤(疏风清热) 1材料:冬桑叶12克,黄豆30克。 2 做法:冬桑叶洗净,黄豆浸泡30分钟。上料用清水两碗半,煎成1碗,分2次饮用。 (三)鼻渊肺脾气虚证型对应推拿手法 1 以鼻涕粘稠,白浊,时多时少,遇冷尤甚,鼻塞,嗅觉减退,反复感冒,经常咳嗽,头昏,面色白,气短乏力,肢倦纳呆,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舌质淡,苔薄白,寸脉无力,指纹淡为特征。 2 治宜补土生金、固卫表、通鼻窍。 基本方重点补脾经,补肺经,双点门,云内外八卦。 加掐揉二扇门,推三关各1-3分钟,横擦肺俞令热。开璇玑3-5遍,摩运振揉丹田和神阙穴透热为度。 01 揉二扇门1-3分钟 二扇门位置:掌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 操作:以一手食、中二指分开,置于二扇门揉之。 02 推三关1-3分钟 三关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称推三关。 03 横擦肺俞令热 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操作:小鱼际横擦令微微微微发热。 04 开璇玑3-5遍 璇玑穴位置: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下1寸 ①双手拇指从璇玑穴处沿肋间隙自上而下向左右两旁分推。 ②从鸠尾穴向下直推至脐部。 ③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旋转推摩。 ④从脐中推至小腹。 05 摩运振揉丹田和神阙穴 位置:丹田即为宝宝关元穴处,神阙穴即为宝宝肚脐。 操作:掌振揉丹田和神阙穴,透热为度。 3 苏叶黑豆汤(疏风散寒,健脾固表) 1材料:苏叶10克,白芷3克,黑皮青豆30克,大枣3枚。 2 做法:大枣去核,黑豆慢火炒至爆腰。上料同放入锅内,用清水3碗,煎成1碗,分2次饮用。 (四)鼻窒风邪羁留证型对应推拿手法 1 多见于过敏性鼻炎。以晨起,进餐,或温差大时流涕,喷嚏,咳嗽,恶风为特征,舌脉多无变化。 2 治宜祛风散寒,通利鼻窍。 基本方重点头面四大手法,清肺经,拿列缺,揉外劳宫。 加抱肚法3-5次,推上三关1-3分钟,扣拨云门中府3-6次,并沿上肢掌面桡侧顺肺经走行方向拍、揉、搓、擦令热。 01 抱肚法3-5次 家长抱患儿于大腿上,双掌叠掌放于宝宝肚子上(肚脐),轻轻地往后震颤宝宝的小腹部。 02 推三关1-3分钟 三关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称推三关。 03 扣拨云门中府穴3-6次 云门中府位置: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为中府穴。 04 顺肺经走行方向拍、揉、搓、擦 沿上肢掌面桡侧顺肺经走行方向拍、揉、搓、擦令热。 3 辛夷花苍耳子煲猪鼻(疏风散寒,上通鼻窍) 1辛夷花15克,苍耳子10克,白芷3克,防风5克,猪鼻半个。 2 做法:猪鼻切开洗净飞水,上料同放入锅内,清水4碗,煎成1碗,分2-3次饮用。 (五)鼻窒痰湿雍盛证型对应推拿手法 1 多见于肥大性鼻炎。以鼻塞重,声音嗡,涕稍稠,或伴咳嗽、气喘、痰鸣,苔腻,脉滑,指纹滞为特征。 2 治宜化痰化浊通窍。 基本方重点清补肺经,“介”字推,双点门。 加点揉三凹,运内八卦1分钟,揉膻中及乳旁乳根1-3分钟。 01 点揉三凹 一凹天突,轻柔1分钟,二凹缺盆,以食指指腹逐渐按压至患儿最大忍受度,稍停留,放开,再按,操作1分钟 02 运内八卦1分钟 内八卦位置:以手掌中心(内劳宫)为圆心,圆心至中指根距离2/3为半径之圆周。 操作:顺时针反复做环形移动。或逆时针反复做环形移动。 03 揉膻中及乳旁乳根1-3分钟 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乳根穴:在乳头下方第五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 操作:揉膻中及乳旁乳根1-3分钟。 3 桑叶黄豆汤(疏风清热) 1材料:冬桑叶12克,黄豆30克。 2 做法:冬桑叶洗净,黄豆浸泡30分钟。上料用清水两碗半,煎成1碗,分2次饮用。 (六)鼻窒气阴两虚证型对应推拿手法 1 多见于萎缩性鼻炎。以反复发作,病程长,易感冒,神疲,少气懒言,胆怯,口干,咽喉不爽,夜啼心烦,舌淡,花剥苔,脉细无力,指纹淡为特征。 2 治宜益气养阴通窍。 基本方重点补肺经,捏脊并拿肩井,“介”字推。 加清天河水、清天柱骨1-3分钟,推三关与退六腑1-3分钟(气虚多用推三关,阴伤为主多用退六腑)。 01 清天河水(3-5分钟) 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到肘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02 清天柱骨1-3分钟 天柱骨位置:颈后发际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03 推三关1-3分钟 三关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称推三关。 04 退六腑(3-5分钟) 位置:前臂尺侧缘,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从肘横纹推向腕横纹。 3 沙梨树寄生煲猪鼻(滋养肺阴,上通鼻窍) 1沙梨树寄生50克,路路通10克,猪鼻半个。 2 做法:猪鼻切开洗净飞水,上述材料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煲1-2小时,分2次饮用。 六、预防护理注意事项 “1、积极预防感冒,鼻炎,平素坚持锻炼,增强体质。保持鼻腔清洁,戒除挖鼻等不良习惯。气候恶劣,如雾霾、粉尘、油烟重时应戴防尘口罩,空调环境应随时换气保湿。 2、积极进行呼吸锻炼。较小儿童可让其学习游泳,通过换气练习改善呼吸。较大儿童,可嘱其练习屏气,或猛吸进一口气后,捏紧鼻孔,闭口,尽力鼓气,使气流对鼻窦、眼、耳、咽喉等产生压力,该法有助于排脓和活血化瘀。 3、加强身体锻炼,尤其是加强抗寒能力训练,如冷水脸、冷水浴、冬泳等。鼻局部自我按摩也是有效的防治方法,可让小孩常点揉迎香、治鼻穴、鼻通等。 !疾病重在预防哦! THEEND 遗尿、尿频的小儿推拿方 宝宝口腔疾病知多少? 看看小儿汗证 宝宝夜啼,小儿推拿如何应对? 小儿磨牙,睡不安稳,因为什么呢? 妈妈,我肚肚痛! 揭开小儿疳证的神秘面纱 宝宝感冒,妈妈如何在家轻松搞定? 宝宝呕吐知多少 小儿推拿PK宝宝厌食 宝宝便秘怎么办? 小儿推拿如何治疗腹泻? 小儿推拿如何退热 小儿推拿如何退热 爸比先生祝各位大小朋友 健康快乐每一天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mj/1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月嫂如何护理宝宝的小肚子胀气便秘和腹
- 下一篇文章: 潍坊金都南苑清华星幼儿园为教师举办幼儿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