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需要这样的教育
民国老课本·中国人逝去的慈悲与纯真 初见民国老课本,便觉得亲切,你能清晰的感觉到当下的中国人逝去的慈悲与纯真。 翻过几页民国老课本,给人感触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教材内容极为丰富:讲伦理、塑审美、育习惯,既注私德教育,也重公德培养; 二是教材编撰理念十分先进:无虚伪说教,无空洞口号,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三是文字之美远胜今天。文字清新质朴,却极具意象之美,让人感受到母语久违的自然和张力。 民国老课本立意高远,语言生动,内容精粹凝练,反映出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时期语文教学的朴实风貌。课文中的插图精美雅致,贴近生活,与文字相得益彰,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 所依据母本涉及年到年间的上百种教科书。这是最早的《蒙学读本全书》,无锡三等公学堂年出版。 当时的国语读本作为国文课的辅助读物,在编排上力求突出自己的主张和宗旨,以切合儿童心理、丰富儿童生活为先,充满了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其内容涵盖了爱国教育、修身、文艺、历史、地理、自然、卫生、新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非常全面地为儿童提供启蒙教育的养料。这些丰富的内容,在今天看来,不仅没有随着历史变迁而落伍,反而更加突出了人本主义的立场,显得熠熠生辉。 “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寥寥数语,全是白描,只是把针头线脑的字,集中起来给孩子认识,但慈母手中线的唐诗意境,却翩然跃于纸上。 “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最后一句,突然一转,那只羊就变成了哲学家,生活的审美和情趣一下流淌出来。 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力透纸背的温润、儒雅、笃定。 传统节日,均有涉及。 二十四节气,逐日呈现。 有生活场景。 有生活常识。 有勤读之功。 有浅显的道理。 有快乐的游戏。 有童年的歌谣。 有生活的片段。 有舐犊之情。 有手足之情。 呵护。 劝诫。 故事。 情景。 知识。 劳作。 逸兴。 生灵。 自然。 部分图片来自日课,月印池文化编辑整理。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mj/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五指通全身,人所有的健康秘密全都在手上
- 下一篇文章: 天气转凉宝宝咳嗽处理方法需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