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端午节,莫因一纵伤华年
岁岁端午,今又佳节。每年这个节日,吃粽子、划龙舟、看热闹,趁着小长假很多人都想好好放纵一番。 休闲和放松固然好,但要小心喜气上头疏于看管孩子,要知道:每个孩子在还未真正独立以前,他们永远是需要人保护的。 接下来,一起来看几个过节案例吧,希望各位为人父母者在开心过节之余,更要注意身边的熊孩子,不要因为一时的放纵让孩子受到伤害! 一、一纵:一“粽”卡喉 年端午节前后,厦门1岁男宝,由于家长看管疏忽,吃了桌上放的粽子,黏黏的米粒卡在喉咙里导致窒息,医院里为时已晚。 年6月。江西一2岁女宝,吃了家长给的粽子,被馅儿里的蜜枣核卡住,医院最终抢救无效,窒息身亡。 年5月30日,大连一名2岁半的孩子随妈妈参加家庭聚会,被亲友喂食粽子,结果枣壳呛入气管。医院并接受了气管切开手术,当天下午不治身亡。 …… 对于上面的案例,就不再过多介绍了,只能希望: 提高安全意识,切莫心存侥幸吧。 我是不主张3岁以下的小孩去吃粽子的,大部分粽子使用糯米制作,儿童咀嚼、吞咽能力弱,食道较小,食用粽子时没有充分的嚼碎就吞下,黏黏的糯米不会自动下滑而堵住食道,发生窒息的风险极大。 关于粽子,它里面还可能有且不止以下这些东西:鸡肉、香菇、虾米、板栗、红枣、红豆、白果。 因粽子成分复杂,而小儿咀嚼能力不强,且咽喉防御功能不健全,在进食或玩耍时口中含瓜子、花生米、枣核、大块食物或其他异物,在突然大哭或咳嗽后大口吸气时,异物可能会阻塞气道。 那么,如果发生小儿异物卡喉,会有什么表现呢? 请记住:小儿当即不能说话或说话困难,会用手伸向喉部表示哽咽窒息,表情惊恐、痛苦,几秒内嘴唇和皮肤由苍白转为青紫,之后意识丧失。 在这种情况下,若不及时解除异物,小儿会在短短几分钟内因严重缺氧、心跳骤停而死亡。即使抢救成活,也会因脑缺氧时间过长,遗留瘫痪、失语、智力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当发生异物阻塞气管,请这么做(海姆立克法): 1岁以下宝宝的急救方法: 把宝宝趴在你的腿上,45度角头朝下,一只手捏住它的颧骨两侧,手臂紧贴他的前胸,让他趴在施救者的膝盖上,用手掌根部迅速、连续地用力拍打孩子后背5次(在肩胛骨下面)。 1岁以上宝宝的急救方法: 一手握拳,将握拳的拇指放在宝宝的腹部中间,即肚脐稍上方、恰在剑突顶端下方,另一手抓住拳头,并对着宝宝腹部轻轻向上一勒。重复这个动作,直到异物吐出。动作要掌握力度,不然容易造成孩子骨折。 观察宝宝是否有异物吐出,否医院处理。 对于海姆立克法的具体操作,可以观看以下视频↓↓↓ 此外,粽子中的糯米、油分、糖分还可能加重小儿的肠胃负担,导致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表现。 二、二纵:一“水”伤生 立夏时,其实夏季还不是特别的明显,有些人还在“春捂”的状态中。如今端午已到,人们便感觉夏天真正开始了。 全球每年近45万人溺水死亡,男性多于女性,其中很大一部分为儿童。 而每年端午前后,小儿发生溺水身亡的报道更是屡见不绝。 溺水原因总的来说有:不会游泳;游泳时间过长,疲劳过度;在水中突发病尤其是心脏病;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如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这是学校和家长的事,在此不赘述,就谈谈发生溺水事件如何处置吧。 首先,进行溺水救援要先确保自身安全:别救不了人,还把自己搭上。 可以利用绳索、救生设施实行岸上救援,水中救援最好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下水。 其次,溺水者被救上岸后,观察状态。 1、清醒→拨打,防止误吸,注意保暖; 2、昏迷→有呼吸、脉搏→拨打,清理口鼻异物,让溺水者侧卧,注意保暖; 3、昏迷→无呼吸、有微弱脉搏→立刻进行人工呼吸; 4、昏迷→无呼吸、无脉搏→心肺复苏 关于溺水的抢救知识,早期网上曾有:倒挂法、腹部冲击等方法被大肆转发。 如今这些所谓的控水方法已被淘汰,甚至被认为耽误救援。 溺水后所进行的控水无益救援,溺水后肺里其实没有多少水,倒出来的水是胃里的,胃内容物反流更容易误吸,堵塞气道。 对于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的具体操作,可以观看以下视频↓↓↓ 三、三纵:一“电”封魂 端午节到了,不能带孩子去远方,总要带孩子在小区下面溜溜吧!在这里稍微提几个关于“电”的案例,一提到“电”,很多家长都会留个心眼,在家里的插座、电器上都会层层设防防止小孩碰到。 但是,千防万防,往往就会有些东西,它就是那么猝不及防。 看下图↓↓↓ 看到这张图,相信很多人依然还get不到它的重点。 所以说:魔鬼,常常就站在你面前,可你就是看不到。 年6月11日下午,郑州市福彩路一小区。5岁男孩在小区景观喷泉被电击身亡,母亲前去施救也被电晕,经救治转危为安。 年8月24日下午,山东济南市某小区,两名8岁男孩在喷水池里捉鱼玩,其中一个孩子疑触电突然倒在水中,虽被救上来,但最终经抢救无效身亡。 年5月26日傍晚,福建省福清市一小区三名儿童(2男1女)在水池旁玩耍时疑似触电不幸身亡! 每年都有景观喷泉或水池发生事故,公共场所的这些设施本就不是为了戏水而配备。 或许,我们看不到它是否有警戒线、警示牌、护栏,它是否有做到日常维护和检修也与我们无关。 但,作为成年人,尤其是孩子的家长,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让孩子靠近! 关于端午,有太多的讲不完说不尽,就比如:地方也还留存着端午喝雄黄酒,给孩子涂抹雄黄的风俗。 酒,我就不提了,如果非要给孩子喝那是您家的事儿。 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因存在一定毒性、腐蚀性,有一定杀虫、驱虫的功效,将雄黄直接涂抹在孩子皮肤上,可能灼伤孩子的皮肤,误食还可能中毒,造成肝脏伤害。 年年端午,今又佳节,如果你有常人平时不会注意的其它隐患发现,欢迎在留言下方分享。 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切记: 一年一度粽子节,莫因一纵伤华年。 作者:郭元星,普外科医生,现于医院进修,医来er趣科普作者 声明:原创作品,首发医来er趣,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禁止私自转载,转载请联系我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tx/10230.html
- 上一篇文章: 刚出生宝宝拇指内扣,属于自然规律,超过这
- 下一篇文章: 03岁婴幼儿辅食怎样添加超详细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