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小宝贝常常发出咿咿喔喔的声音,也常不断挥舞小手小脚,其实这些都是他们在「说话」的表现,想知道他们在表达什么吗?

婴儿常见的12种表现

饿了想喝奶、吃辅食

6个月以前宝宝如果有「饿」的感觉,通常会轻微躁动,手脚乱晃、反复吐舌、吸吮手脚;部分宝宝还会不停用脸磨蹭所有接触的物品身体试图寻找食物。6个月以后,开始会用声音表达「我饿了」,例如「neinei」声,每个宝宝发出的声音会有所不同。如果饿的感觉一直无法被满足,最终会发出生气的哭泣。

累了想休息、睡觉

想睡觉的宝宝会不停打哈欠、揉眼睛、伸懒腰,眼神变得呆滞,不理会外界刺激,面对喜欢的玩具、爱吃的食物也兴趣缺缺。此时如果不哄睡继续让宝宝活动,宝宝会出现「用力握拳」、「脚伸直」等生气的表现,到最后大哭大闹。

尿尿或便便

宝宝排泄时有可能维持原本的动作,或用力抿嘴、手脚蜷缩往身体中心用力,要看宝宝当下的心情跟身体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从亲喂改成瓶喂、从母乳改成配方奶,或从配方奶改成副食品初期,有可能因为便秘出现憋气、脸涨红、快速蹬脚等与以往不同的排便表现。尿布疹的宝宝因为一动屁股就会痛,会不停哭闹、间断性地舞动手脚。

想玩游戏、玩玩具

宝宝会持续注视想玩的物品,一边拍手/挥舞双手,一边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并透过他觉得「舒服」、「可以掌控」的动作发出想玩的讯号,例如吸手指、拍桌子、丢东西,这些「舒服」、「可掌控」的动作通常是宝宝新学会的动作。

吸引大人注意

当宝宝有需求时,会利用各种行为提醒大人「赶快来帮我」或「赶快注意我」。小一点的宝宝会发出5~6秒间断性的哭声;大一点的宝宝可能会丢东西。如果宝宝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zl/10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