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当天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终于在这一天,你等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天使。如果是男宝宝,身高在48~51.8cm、体重2.5~4.4kg;如果是女宝宝,身高在47.3~51cm,体重2.8~4.2kg。健康的新生儿肌肤红润,富于弹性;哭声响亮,手脚活动自如。新生儿几乎始终处于睡眠状态,当他受到惊吓的时候,会做出拱背和屈腿的动作并会伸出手臂,还能发出“嗯嗯,啊啊”的声音。

1天

婴儿从出生到出生后1个月,这是婴儿脱离母体,来到人世的第一阶段。宝宝出生后,应尽早进行哺乳。母乳营养价值高,含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对各种细菌、病毒有抵抗作用,它也是妈妈送给宝宝最珍贵的礼物。尽早给宝宝喂奶,不仅可以促进妈妈的乳汁分泌,也能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

2天

新生宝宝在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他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为了让宝宝以后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在宝宝出生24小时之内必须注射乙肝、卡介苗等疫苗。乙肝疫苗的注射时间为24小时内打第一针,满月后打一针,6个月后再打一针,共三针。卡介苗是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凡是足月新生宝宝均应在出生后24--72小时内完成卡介苗的接种。

3天

在宝宝出生前,妈妈一定已经给小宝贝准备了一个温馨的育儿房迎接宝宝的到来。育儿房要选择阳光充足、干燥的朝南的房间,保持屋内的干净,每天要打扫房间,以免积聚尘土影响宝宝的呼吸系统。要经常开门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不要直接把风对着宝宝。每天开窗换气时可以将宝宝抱到另外一个房间,等通风后再抱回来。

4天

妈妈分泌的乳汁会因为时间先后,其中的营养素会发生变化。宝宝最先吮吸的乳汁脂肪含量低,蛋白质较高,而最后分泌的乳汁则刚好相反,脂肪含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为了保证宝宝每一次吮吸都能获得全部丰富的营养物质,妈妈在喂奶时要保证宝宝吸空一侧乳房,如果不够再换另一侧。千万不要还没喂完一侧就换另一侧。

5天

宝宝的第一次排便与真正意义上的排泄物不同。因为这些物质是宝宝还在准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存在的东西,只是到出生后,由于宝宝肠道蠕动正常了,便将这些黑绿色的东西排出体外。通常在宝宝出生24小时内,胎便差不多就排干净了,接下来的两三天宝宝的大便颜色是带有暗绿色调的黄色,并且很稀软,有时还会含有黏液,不用担心,这都是正常的。

6天

大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6小时内就会排尿,少数宝宝会到第二天才排尿,但如果宝宝出生后24小时不排尿,家长就应引起注意;如出生后48小时仍不排尿,要进行检查寻找原因。新生儿在出生的头几天,液体摄入量比较少,而自身所需水分较多,所以每日尿量较少,排尿仅4~5次。大约1周以后,随着液体摄入的增多,而膀胱容量较小,每日排尿可达20次左右,尿量为~毫升。

7天

当宝宝平躺在床上时,可以一只手轻轻地放在宝宝的头下,用手掌包住宝宝整个头部和颈部,稳当地撑起宝宝的小脑袋。等宝宝的小脑袋平稳地支撑住后,把另一只手伸到宝宝的小屁股下面,尽量用手托住宝宝的小屁股,两只手要同时用力,然后用腰部和手部的力量把躺在床上的宝宝抱起,注意始终要保证一只手托着宝宝的头和颈部,一只托着他的小屁股。

8天

与抱起宝宝相反,最先抱起的是脑袋,放下宝宝时,最先放下的是宝宝的屁股。妈妈稍微弯下腰,绷紧手臂,做好放下宝宝的准备。再用双手支撑住宝宝,将自己的身体和宝宝分开,先将宝宝的小屁股轻轻地放在床上,然后再慢慢放下宝宝的脑袋,轻轻调整好宝宝的头部位置,然后再把手从宝宝身下抽出。

9天

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眼睑处都有一些微小的出血点,这是因为新生儿皮肤接触干燥空气引起的,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消失,妈妈不必担心。新生儿的眼睛发育尚不成熟,一般会有一个生理性远视的过程。大多数宝宝的眼球运动也不协调,常有生理性斜视的现象,不过这种情况一般会在2--4周后消失。

10天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宝宝的口腔内牙床上或上腭(天花板)两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状白色颗粒,数目不一,看上去很像刚长出的小牙。其实,这并不是牙齿,而是在牙齿发育过程中,口腔内上皮细胞剩余堆积形成的灰白色小颗粒,俗称“马牙”。它会慢慢随着宝宝进食、吸吮的摩擦而自行脱落,妈妈不需要进行任何处理,千万不要用针挑以免造成感染。

11天

当宝宝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微微高出黏膜面,刚开始时呈小片状,后来逐渐融合成大片,看起来像奶块,但不易擦掉,如果强行擦拭,局部黏膜潮红粗糙,还伴有出血。这就说明宝宝可能感染了鹅口疮,它可能是因为宝宝接触了被白色念珠菌污染的生活用具如奶嘴、毛巾等而导致的。因此,父母一定要做好清洁工作,勤洗手,消毒奶瓶等,如果需要服用抗真菌性药物,一定要遵循医嘱。

12天

刚出生的宝宝脊柱是平直的,头和后脑勺是在同一平面上的。如果平躺时枕枕头,颈部被抬高,颈部和背部肌肉就会处于紧张状态。而侧卧时枕枕头,则容易使宝宝颈部弯曲,有时还会引起呼吸困难,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如果宝宝经常溢奶或吐奶需要垫高宝宝的头部,妈妈可以用折叠好的毛巾垫在宝宝头下,但毛巾不宜折得太厚。

13天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为宝宝准备衣服一定要注意选择纯棉材质的,这种布料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强,容易清洗。衣服最好选择浅色,因为深色染料会刺激皮肤,浅色也便于发现污物。宝宝的衣服应宽松,以免宝宝四肢活动受限制,最好选择外侧系带子的衣服,以免扣子或拉链设计硌伤宝宝,衣服里侧最好不要有针脚,以免线头过长勒到宝宝。

14天

宝宝刚刚出生时就有握持反射、觅食反射、踏步反射、惊吓反射等反射功能。当妈妈将手指放在新生宝宝掌心时,他会紧紧攥住手指;如果妈妈用手指轻轻地挠一挠宝宝的脸颊,他就会把脸转向这边,并且会做出吮吸动作;如果把他直立抱起来,宝宝的脚接触到一个平面,他就会做出原始的踏步动作;如果宝宝受到惊吓,会不自觉地张开双臂和双腿。

15天

新生儿的触觉比视觉和听觉发育的都要快,而且很多无条件反射都是和触觉相联系的,他们靠着触觉来认识和感知世界。当大人用手抚摸宝宝时,宝宝立刻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且身体不同部位受到刺激时,反应也不同。刺激手掌,小手就会抓握;刺激脚掌,脚趾紧缩,出现收缩反应;刺激脸颊,宝宝会立即做出吮吸的动作;摸摸宝宝的小胳膊、小腿,宝宝会流露出非常舒适的表情。

16天

新生宝宝虽然身体很柔弱,但是他一刻不停地在成长在学习新本领。有时候,他能够悄悄调整姿势了。当宝宝俯卧时,他会微微抬起双脚并且弯曲膝盖;当宝宝仰卧时,他会把头偏向他喜欢的一侧;当他被竖着抱起的时候,甚至可以晃动、扭动身体,双脚做出踩、踏等动作;如果让宝宝的头轻轻靠在妈妈肩膀上时,他还会试图猛地抬起头;当试着把他放下的时候,他会蜷起双腿,就像在妈妈子宫里一样。

17天

新生儿脐部是一个细菌容易繁殖的地方,如果护理不当,宝宝很容易感染,严重时还会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父母在新生儿脐带脱落前,必须每天检查宝宝脐部,观察脐带残端有无出血、渗血、渗液等情况。用消毒棉签蘸75%的酒精涂擦脐部,由内向外做环形消毒。勤换尿布,并要避免尿布直接覆盖在脐上,保证脐部皮肤处于透气状态。

18天

宝宝处于深睡眠状态时会躺着不动;如果宝宝睡眠中偶尔运动,容易被噪声惊醒,这就说明宝宝处于浅睡眠状态;如果宝宝眼睛会一闭一合打盹,这就是入眠状态;如果宝宝眼睛是睁开的,但身体不动,处于平静而警觉状态;活动而警觉,眼睛睁开,表情明朗,面部和身体活动;哭泣状态即宝宝大声哭泣。随着宝宝的成长,宝宝的认知状态会越来越丰富。

19天

新生宝宝早期就会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有些宝宝觉醒的时候喜欢与大人互动,性格活泼;有的宝宝比较胆小,很容易被惊吓;有的宝宝性格相对沉稳,面对新环境时适应能力强,安全感强。作为家长,从宝宝一出生就应该仔细观察宝宝对待事情的反应,然后按照宝宝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养育方式。

20天

当宝宝睡觉时,腹部一鼓一鼓的,其实那是宝宝在呼吸,妈妈不用担心。这是因为宝宝鼻道狭窄,呼吸肌发育不完善,肺不能充分扩张、通气、换气,呼吸时胸廓活动范围小,膈肌上下移动明显,一般为腹式呼吸,所以腹部会有明显的动静。一般来说宝宝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这是因为宝宝呼吸中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所以还会出现呼吸节律不齐现象。

21天

新生儿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要有外界足够的感官刺激,各种功能才会渐渐发达,刺激得越多,发展得也越快。而眼睛是大脑的外延,我们大脑所摄取的外界信息中,有83%都来自于视觉,眼睛是婴幼儿接收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促进婴幼儿视觉神经系统发育完善,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时期可以给宝宝看对比强烈的黑白卡片,激发宝宝对物体的视觉意识,促进视觉通路的发育。

22天

按需哺乳是一种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的喂养方式,刚出生的宝宝吃奶没有什么规律,一天可能会吃很多次。因为新生宝宝的胃每3小时左右会排空一次,所以最好能保证每3小时吃一次奶,而且每次都要保证宝宝吃饱,即至少吃空一侧乳房。如果宝宝吃着吃着睡着了,要把宝宝弄醒,让他继续吸吮。如果一次哺乳过后宝宝睡觉超过3小时,也应该唤醒宝宝,让他吃奶。

23天

斜颈患儿在出生后一个月内,一侧颈部长有实性的、软骨样的圆形包块。而且头常常偏于有包块的一侧,下巴指向对侧,头部的活动稍受限制。当你发现宝宝平躺时总将头倾向同一侧,竖抱甚至坐姿时头也固定转向一边,而且宝宝头颈部转动有困难,这时应该怀疑宝宝可能有斜颈症,医院进行治疗。

24天

有地方风俗说宝宝满月要剃个“满月头”,这样宝宝的头发才会越长越浓密。其实这毫无科学依据。头发长得快与慢、细与粗、多与少与宝宝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遗传等有关,与剃不剃胎毛并无直接关系。而且宝宝头皮薄、嫩、抵抗力弱,剃刮容易损伤皮肤,并引起皮肤感染,反而得不偿失。因此“满月头”还是不剃为好。

25天

宝宝这时无法随意运动,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差,动作多为无意识而无规则、不协调的。当宝宝仰卧时,头大多转向一侧,同一侧的上下肢伸直,而另一侧的上下肢屈曲。当宝宝俯卧时,宝宝很喜欢这个动作,手臂微微撑起,双膝关节屈曲,双腿蜷缩,头转向一侧,脸贴在床面上。如果将宝宝手臂放在胸下不动,两腿有时会做交替蠕动动作。

26天

宝宝的小手常常呈现握拳状,如果用玩具触碰宝宝手掌时,他会紧紧握拳。清醒的时候,宝宝喜欢双手握拳,拇指放在其他手指外面。这个时期,妈妈可以用手指触碰宝宝的手掌,让宝宝紧紧握住,也可以把玩具放进宝宝手心,让宝宝练习小手的抓握能力。当宝宝状态好时,还可以让宝宝自由挥拳,引导他看自己的手,增进宝宝手部触觉和活动能力,扩展手的活动范围。

27天

当宝宝处于仰卧状态时,如果物体从距离宝宝脚上方10-15厘米处向宝宝头部移动,至脸上25-30厘米时,宝宝会对进入视野的物体跟踪注视。如果将物体从宝宝头一侧慢慢移动到另一侧时,当物体移动到脸部正中间时,宝宝的两眼会追视物体,但是由于宝宝眼睛发育并不完善,追视范围小于90度。刚出生的宝宝已经能对周围环境有所反应,听到微小声音会皱眉,撇嘴。

28天

哭是新生儿的一种特殊语言,他用哭来表达饿了,难受等一些不愉快的体验。宝宝能自动发出各种细小的喉音,当大人与宝宝说话时,他会注视大人的面孔,哭泣的时候会停止哭泣。从表情上看,没有直接的注意能力,面部没有什么表情。从出生起就就可以多和宝宝说话,让宝宝保持心情愉快,培养宝宝的注意力和愉快的情绪,刺激宝宝语言能力的发展。

29天

宝宝对人脸特别感兴趣,当妈妈俯下身时,宝宝会睁开眼睛和妈妈对视。在宝宝出生大约15个小时候,他就能很快区分妈妈和别的女性了。他特别喜欢拥抱,喜欢在妈妈的怀抱中伴随心跳感受安全和温暖。宝宝平时清醒时,喜欢毫无目的地呆视四周,有时能明确地注视某个目标,但是不能持久,大部分时间都在不明确地凝视四周。

30天

新生儿的触觉比视觉和听觉发育的都要快,而且很多无条件反射都是和触觉相联系的,他们靠着触觉来认识和感知世界。当大人用手抚摸宝宝时,宝宝立刻会作出相应的反应,而且身体不同部位受到刺激时,反应也不同。刺激手掌,小手就会抓握;刺激脚掌,脚趾紧缩,出现收缩反应;刺激脸颊,宝宝会立即做出吮吸的动作;摸摸宝宝的小胳膊、小腿,宝宝会流露出非常舒适的表情。

1个月

宝宝满月后,表情越来越丰富,会因为喜悦而咧着小嘴笑,也会因为不满而皱眉撇嘴,会用不同的哭声表达不同需求。他们的大脑发育正在发生一个大的飞跃,对外部世界更加敏感和好奇,喜欢听周围的人讲话,有了和成人交流的愿望。妈妈的亲吻,笑容,拥抱,都是鼓励宝宝的最好方式,这能让他感到温暖和安全。

1个月1天

俯卧抬头,将宝宝取俯卧位平放在床上,妈妈拿着玩具(会发出声响的玩具,如摇铃,铃鼓,塑料响声玩具等(,让玩具发出响声,使得宝宝努力抬头寻找声音,这样宝宝不仅能抬起头部,而且下颌也能短时间离开床面,双肩也随着抬了起来。这样可以强化颈部和背部的肌肉,锻炼颈部和背部肌力,扩大视觉范围。

1个月2天

在这个时期,宝宝的睡眠比新生儿期比在逐渐减少,并开始懂得分辨昼夜了,刚开始宝宝会因为肚子饿而醒过来,等喂完奶后又睡着了,等他睡足后,又会慢慢地醒来。晚上睡眠时间会相对延长一些,大约要睡10小时。因此,妈妈应当使宝宝养成白天清醒,夜间睡觉的生活习惯。

1个月3天

有的妈妈喂养婴儿不定时,宝宝什么时间哭就什么时间喂。特别是夜间,妈妈躺着喂奶,而宝宝就含着乳头睡着了,这种情况很危险,妈妈一定要避免让宝宝边含着乳头边睡觉。因为当宝宝处于深度睡眠时,吞咽反应差,进入咽喉的乳汁就会引起呛咳,严重时还会吸入气管,发生吸入性肺炎或窒息。而如果妈妈睡着后,乳房也会压住宝宝的口鼻,影响宝宝呼吸,容易发生窒息。

1个月4天

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差,宝宝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因此,妈妈每次给宝宝喂的奶量不宜过多,间隔不宜过密。喂奶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左右的倾斜状态,喂完奶后,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入胃里的空气,然后再把宝宝放到床上。

1个月5天

宝宝头发一般长得慢,但有的孩子头发长得很快,特别是耳朵边的头发会让宝宝觉得痒痒,常会用手去挠耳朵,所以妈妈需要帮宝宝把过长的头发剪掉。此时宝宝头皮非常娇嫩,不能用剃刀,避免弄伤头皮,造成细菌感染,直接用剪刀就行。理发时间控制在3~5分钟,可以用宝宝感兴趣的玩具转移宝宝注意力,或者干脆选择在宝宝睡觉时。

1个月6天

如果宝宝在吃奶时,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听到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就说明宝宝吃饱了,如果时间过长则说明妈妈奶水不足。如果发现宝宝大便变稀、发绿、次数增加,吃完奶后情绪不好,不能安睡2~3个小时或者玩耍,很快又因饥饿而哭闹,并且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没有达到相应阶段正常值等,那就说明宝宝没有吃

1个月7天

手对宝宝探索世界有着创造性的意义,手是智慧的来源,手的活动会刺激大脑的发育,从而促进宝宝的智力启蒙和发育。这一时期,妈妈要多按摩宝宝的手指,增强其手部的活动。经常让宝宝学习握物或握手指,可以促使宝宝从被动握物发展到主动抓握,促进宝宝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为日后手眼脑协调发展打下基础,对大脑潜能的开发很有好处。

1个月8天

一般情况下,妈妈需要叫醒宝宝喂奶。因为年龄越小的宝宝,觉醒能力越差,而早产、低体重和体质稍弱的宝宝觉醒能力就更差了,即使宝宝在睡眠中,身体的能量和营养消耗也是非常大的,如果让宝宝一直睡下去,就有可能发生低血糖,所以,如果睡眠超过3小时,就要将宝宝叫醒,给他喂奶。当然,这也分情况,如果是后半夜,为了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就不要叫醒宝宝。

1个月9天

宝宝清醒时,妈妈可以用缓慢、柔和的语调对他说话,比如“宝宝,我是妈妈,妈妈很爱很爱你”等。给宝宝换尿布时温柔对宝宝说,宝宝,乖乖不动,妈妈给你换尿布!给宝宝洗澡时说,妈妈给宝宝洗澡,宝宝洗得干干净净,香喷喷!无时不刻,妈妈都可以和宝宝说话,你说话的声音和内容不仅能促进宝宝听觉发育,还能让宝宝感受你对他的爱,建立最初的安全感。

1个月10天

宝宝的排便情况因人而异,只要宝宝能吃能睡,体重正常增加,都属于正常状况。有的母乳喂养的宝宝,一吃奶就便便,甚至边吃边拉,便便次数也较多,粪便呈稀糊状;或者有的宝宝有可能因为消化完全,肠胃道没有残渣,也会出现多天不排便的情况;还有的宝宝吃配方奶,每天排便1~2次,粪便较硬,等等。即使有这些看似“不正常”的排便情况,只要宝宝不难受,不哭闹,并且形成自己的规律,妈妈就无需担心。

1个月11天

当宝宝被抱着的时候,肢体会自由很多,这也是宝宝一种运动,而且宝宝肠道中的气体位置会发生变化,一定程度可以缓解宝宝胀气现象;大人经常抱宝宝,宝宝的小脸、眼睛、肢体等最大程度地与大人亲近,可以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增强宝宝安全感。偏执地认为除了喂奶之外,绝对不能抱宝宝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宝宝的身心发育。

1个月12天

宝宝的大便中常常混有白色粒状物,有时带有绿色或透明的黏液。妈妈常担心这样的便便代表宝宝消化不良。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孩子,排这样的便属于正常现象,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母乳分泌很旺盛,而宝宝喝母乳的量增加而引起的疑似消化不良。只要宝宝情绪很好,体重也在持续增加,就不要对排便次数的增多、排便的颜色和性状等情况过于焦虑。

1个月13天

这个月的宝宝能偶尔拿住放在他手里的玩具。此时,可用带响声、色彩鲜艳的玩具,如摇铃、响圈儿等,训练宝宝的抓握动作。开始时,妈妈可以将玩具轻轻放在宝宝手中让他握住,慢慢地再用玩具的声音和色彩逗引他注意,同时触碰宝宝的手,吸引宝宝自己去主动抓握。每天可做多次练习,通过手的动作来发展宝宝最初的感知、认识事物的能力。

1个月14天

宝宝不会用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欲望,主要是通过本能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而且是全身性的。当妈妈爸爸走近宝宝时,宝宝全身乱动,手足不停地挥舞,面部肌肉也不断动,小嘴一张一合的,这就是泛化反应。随着月龄的增大,逐渐发展到分化反应。从全身的乱动逐渐到局部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婴儿动作的发展是从上到下的,即从头到脚发展的。

1个月15天

宝宝高兴时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虽然这还不能算是说话,却是迈向说话的第一步。这时,妈妈或爸爸要多和宝宝进行语言“交流”,面对面说话,发音口形要准确,声音要轻柔而清晰。当宝宝注视着你时,你可以慢慢地移动头的位置,并且变换不同的表情,设法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让宝宝的视线随你移动。

1个月16天

有的妈妈母乳不足很焦虑,需要添加配方奶。婴幼儿配方乳粉根据不同时期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特点而设计,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婴幼儿食用。在选择配方奶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早期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zl/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