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治病,没病强身,要说儿童保健,我只推
导语 话说,医院对输液的管控,现在的年青的妈妈们都想学一门手艺,那就是小儿推拿,有了小儿推拿,以后小宝宝头疼感冒吃坏肚子,在手上做做按摩推拿,就可以帮助缓解病情,减轻孩子的痛苦,实在是一件很绿色的治疗方法,关键是还不疼呢。 所以蛋蛋姐今天不写老中医了,整理了一篇“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手法图以及治疗功效,年青的妈妈们(以及年青的爹地们)一定要学学,试了才知道它的神奇。央视4套曾做过一期小儿推拿的专题,疗效肯定,半小时退热,蛋蛋姐真诚推荐。 李德修先生被誉为小儿推拿三字经学派的奠基者,全国知名的小儿推拿专家,山东省继承抢救的名老中医之一。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运用时请注意穴位和治疗功效,切莫用太大力揉捏,可买一点滑石粉擦在儿童皮肤上。时间控制在每个穴位10分钟左右。 大肠穴清利肠腑,主治腹泻、便秘、积滞等。 在食指外侧,向指尖方向推为清,向虎口方向为补,来回推为清补,一般用清补法。 胃穴清脾胃积热,降气和胃,消导助运化,治肚子胀满,积食腹痛,恶心呕吐,便秘,厌食。 自大拇指下端鱼际外缘黄白皮交汇处,离心推至大拇指根部,此为清法;反之为补;一般用清法。 肺穴主治咳嗽、气喘,伤风感冒。 穴位在无名指末节掌面,从无名指指根推到指端为清法;一般用清法。 清肺法常与平肝、推天河水配合应用。起退热,治肺炎的作用。 肝穴舒肝理气,发散外邪,平肝镇惊;主治伤风感冒,惊风,夜啼,斑疹。 一般用清法,习惯称之为平肝;清法一般从食指指根推到指端。 平肝法常与清肺、推天河水配合应用。起退热,治肺炎的作用。 胆穴疏肝利胆,镇惊;主治夜哭,受惊,口舌生疮。 一般不专用,平肝连同此法一并推之。 脾穴健脾益气,调理中焦。主治腹泻、积滞、便秘、唇裂肿痛,口舌生疮,软骨病、瘫痪,虚性咳嗽。 大拇指末节外侧,离心推之为清,向心推之为补,来回推之为清补。 板门穴宽胸膈,利肠胃,主治呕吐、腹泻、幽门狭窄、痉挛、贲门松弛等。 以拇指端点住鱼际中点,左右旋揉同数。 五经穴调理五脏六腑之气,主治积滞、厌食、腹胀、便秘。 从拇指的指根一直连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根部,每指根各一穴,总名五经穴。 八卦穴行气宽中,利膈消滞。主治胸腹胀痛,咳嗽痰喘、积滞、纳呆、百日咳。 用运法,自乾宫起至兑宫止,环手掌一周,周而复始,旋转摩擦,为顺运八卦。 五脏之气不调,诱发胸膈作闷,痰火郁结,咳嗽交作,小儿百日咳等,都可用运八卦法,以宽胸利膈,开郁降气,且能助气调气,加强中气运化力量,消化食积。 大四横纹穴调理脏腑,疏通气机,主治腹胀、腹痛、积滞、纳呆、便秘、干咳少痰、泄泻。 以拇指指端从小儿手掌侧面,自食指根部推至小指根部,来回推之。 小天心穴镇惊安神,益智,主治惊风、慢惊风、斜视。 在掌根部,用捣法,上下左右捣或直捣。 分阴阳穴和气血,调阴阳,分寒热。主治寒热往来,气血不和,胸膈满闷。 分阴阳穴在小天心穴往上,掌横纹中间略上处,用拇指罗纹面从穴位中间向左右分推。 合阴阳穴胸膈痞满,气血不和。 与分阴阳相反,从两边向中间合推之。 本法与它穴配合治痰涎壅盛,其法先推肾穴,再用合阴阳法,最后推天河水,其痰即散。徐氏推各穴皆次。 肾穴益气固脱,补养肝肾,主治遗尿、脱肛、泄泻,虚劳喘嗽。 从小指端推到指根连掌处为补法,不用清法。 注意,本图操作错误,推的方向错了,应从指尖往指根推。 小横纹穴化痰止咳,清热利湿,主治咳嗽,气管炎肺炎,口疮,积滞。 让小儿握拳,点揉小指指根,如图。 天门入虎口健脾和胃,顺气和血,主治腹痛、泄痢、积滞、纳呆。 拇指内侧,由指端下推至指根。 运水入土补肾健脾,主治疳积、痢疾、腹泻、便秘等。 从小指尖沿掌边推至拇指根。 运土入水健脾补肾,主治消化不良,吐泻、痢疾。 自掌面拇指尖端沿掌边推至小指根。 后溪穴行气消滞,主治积滞、纳呆,小便赤涩不利。 从小指侧掌横纹推至坎宫处。 六腑清脏腑之实热,消积导滞,主治感冒发烧,壮热不退,便秘,积滞腹泻。 从小指侧肘横纹推至腕横纹,需将患者手臂顺正,施术者手掌呈立掌。 此为凉穴,徐氏说(清·徐谦光三字经派小儿推拿鼻祖)温毒颈肿,喉痹窒息,推此三万次愈。另外,凡虚热、疮疹痘斑,头目牙耳实火都可专用此穴。另癫痫痰迷心窍推此1.5万次有效。 天河水清心除烦,镇惊安神,退热发表,主治些感冒,惊慌不安,口舌生疮,烦躁不安,心经有热此穴清之。 由腕横纹中点推至肘横纹,直线推动,用力要均匀。 三关回阳生热,温暖下元,主治风寒感冒,下元虚寒。 将患者手臂顺正,大拇指朝上,医师用食指、中指从患者大拇指侧手臂的腕横纹推至肘横纹,用力要均匀。 五指节镇惊安神,调和气血,主治伤风感冒,积滞、泄泻。 用指端指甲揉、捻、掐小儿患者五指的各个关节,总共14个点。 外劳宫温里驱寒,止痛,主治腹痛、腹泻、胃脘疼痛。 在掌背第三四(大拇指为第一指)掌骨中间凹陷处,与内劳宫相对。 此为暖穴,主治下元虚寒。凡脏腑风寒冷痛,腹痛属寒,日久不愈者皆可用之。揉不计数,以愈为度。 一窝风温中散寒,通窍,主治风寒感冒,闭塞流涕。 在掌背,掌与前臂相连腕窝处。 阳池升清降浊,止疼痛,明目、镇惊。头部一切疾患,头痛不论寒热虚实皆可用之为效。 顺一窝风穴向腕上引直线,大人约寸许,小儿视手臂长短约计之。左右揉同数。 列缺发汗解表,醒神开窍。主治风寒感冒,头痛,鼻塞,痘疹。 用大拇指、食指、中指在腕窝两侧两穴处用力卡拿之,这就是推拿得拿法。 此为发汗、解表、通窍之穴,拿之以汗出为止。小儿“邪祟”,拿列缺出汗,痰开神清,即可得愈。 二人上马温肾阳,清虚热,主治腰膝酸软,虚劳发热,久泻不止,夜啼,遗尿等。 在掌背小指,无名指两掌骨中间凹陷处,左右揉。 大补肾中水火。虚火牙痛,耳鸣,足软不能行走,腰以下痛,一切肾虚症候,都可以用此穴补肾为治。凡肾水不足,虚火上炎,颈肿咽痛,扁桃体肿大以下午痛甚者,皆可用此穴退虚热,以愈为度。如上午痛甚则不是虚火,应以推六腑治之。 版权说明: 本文根据李先晓、王鹂《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整理。由于未能及时联系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zl/1514.html
- 上一篇文章: 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怎么办
- 下一篇文章: 如何护理宝宝的小肚子胀气便秘和腹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