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莉的话:新年的第一天,本想来点甜蜜的寄语,不料一起床看到的就是让人心痛的悲剧。本文是小莉综合了果壳网和“医生妈妈欧茜”微博的部分内容,给大家参考。

幸福需要一点点的积攒,不幸却让人猝不及防。还能照常看到太阳升起的我们,年到了,如果你愿意,让我们一起同行,惟愿这一路不拥挤,不慌忙,我们携手从容走过。

………正文分割线…………

一月一日只是普通的一天。

很遗憾的是,在这普通的一天的清晨,我要写下这样一段文字。

踩踏,是一种极其原始的事故。每年东非大迁徙的过程中都有很多食草动物死于同类的蹄子之下。而人群的踩踏事故更是在史书上画下一个又一个血点。人类是天性爱群居的动物,人群就像磁铁一样对个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一旦人群聚集,并被街道、房屋、楼梯、栏杆压缩,危险就出现了。原本有序移动的人群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诱因而瞬间崩溃,这个诱因可能是一只断掉的高跟鞋、洒在光滑地面上的一杯饮料、一股气味、一句话甚至不需要什么明确的诱因。

人毕竟不是椋鸟和沙丁鱼,我们并没有进化出有效组织大规模人群有序运动的能力。

世俗和宗教节日、体育比赛、音乐会、逃难、赶地铁、学校下课,这些都可能成为踩踏事故的发生条件。

下图是虽然不是损失最大,但是最有影响力的踩踏事件之一——年4月15日的英国希尔斯堡球场惨案,96人被活活挤死。

有记载死亡千人的踩踏事故包括:

年6月6日由于日军空袭造成恐慌,上千名重庆市民在涌入防空洞时因踩踏丧生。

年7月2日,沙特阿拉伯麦加,朝圣人群在通过一个地下通道时发生踩踏,人丧生。

年8月31日,参加宗教活动的人群在通过伊拉克一座大桥时,恐怖袭击的传言导致人群失控,约人死亡。

拥挤的人群有多大的能量?如果你被汹涌的人潮挤在一个不可压缩的物体上,比如一面砖墙、地面或者一群倒下的人身上,背后七八个人的推挤产生的压力就可能达到一吨以上。实际上在踩踏事故中,遇难者大多并不是真的死于踩踏,他们的死因更多的是挤压性窒息——人的胸腔被挤压的没有空间扩张。在最极端的踩踏事故中,人在遇难时甚至可以保持站立的姿态。

在这种情况下,急救手段显得爱莫能助,医护人员无法及时抵达现场,互救也几乎不可能。

年2月10日发生在印度阿拉巴德(Allahabad)踩踏事故的遇难者,丈夫想要保护妻子,但根本无力阻挡人群的力量。这起事件造成36人身亡。图片来自(APPHOT/KevinFrayer)

如何在踩踏事故中脱身

任何时候去人流密集的地方,都应当观察周围,记住出口的位置,提前在大脑中规划撤离方案。

一旦你发现已经被人流裹挟,无法自主控制前进方向的时候,切记不要停下,也不要硬挤,而是要一边顺着人流同步前进,一边向前进方向的侧方移动,直至移出人群。

双手握拳架在胸前,就像拳击手的防守姿势,这样可以尽量保证胸腔不被挤扁。

注意脚下,千万不要被绊倒。

一旦摔倒,赶紧站起来。如果身边同伴摔倒,立即把ta拉起来。如果身边是儿童,把他们举过肩。

如果摔倒了没法站起,爬也要跟着人群前进的方向。如果无法移动,用手护住头部,蜷缩膝盖至胸前。不要俯卧和仰卧。

关于儿童安全教育的建议

1.安全教育永不停止,要结合时事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比如本次上海外滩事故后,及时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

2.用讲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跟孩子讲解踩踏事件可能发生的因素,让孩子从小形成危险意识,自觉远离人多拥挤的地方,减少踩踏发生的几率。

3.教育孩子要熟悉所赴区域内所有的安全出口。

4.发生踩踏事故后,孩子大多会产生恐惧,没有安全感;少部分会产生自责和内疚。这时候,父母一定要在孩子身边,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

5.倾听及理解孩子的感受,包括意识形态、情绪和行为等;让孩子确认自己目前安全,增加安全感。

6.教孩子勇敢面对,告诉孩子人生有很多事不可知,更不可控;鼓励孩子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可以用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宠物陪伴。

7.避免对孩子过多的干扰,包括采访探视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心理专家的参与下,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

8.但不要百依百顺,以免产生继发性获益。(爱读童书妈妈小莉综合)

英文经典故事回顾(更多英文故事







































上海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zl/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