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视野
北京白癜风医院专家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微刊 第27期 总第35期 张家口采风学会主办 目录 文化资讯 中国文联讯今日头条讯 山河诗画 薛稳发齐梅鹿项见闻 贾国强杜立宪 天地华章 王丽娟 远史回声 宋国兴贾海燕 凯阔?经宇 马兵 没有大山,却爱鹰击长空。没有大海,心中常有风帆。 做一艘航船叫凯阔,请一位船长叫经宇,于是,凯阔集团拔地而起。 风吹过亚麻花的蓝,我知道,康巴诺尔的汉子播种了希望。遗鸥飞起的时候,又飘来了亚油酸的芳香。一股健康油的溢出,记录了凯阔与农民的豪放。 总觉得错过太多,但并不遗憾才认识了你。咱们是亲人,有汗水黄土的血脉,有好客直爽的情怀。问你一声张总你好,曾听说你扶贫家乡十分慷慨。你支持过我们的父母,赞助过失学的孩童……你时时刻刻在报答着乡亲故土。 活了五十多岁,常听说坝上的亚麻油好吃,却第一次感觉我们的胡麻花,如你,那么美丽,那么神奇! ☆中国文联:中国文联近日举办网络培训工作推进会。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出席会议并讲话。李屹强调,做好文联系统网络培训工作,需要大家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抓好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化危为机,积极开辟新的工作领域和工作手段,充分发挥网络培训优势,用好网络培训这一新载体,推动文联事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今日头条:年9月13日上午,张家口威尼斯大酒店四楼宴会厅高朋满座,蓬荜生辉。来自北京、山西、内蒙、河北石家庄、邯郸及张家口市文化曲艺界人士和各界名流近百位嘉宾,出席著名艺术家、河北省采风学会张家口分会顾问朱凤翔收徒暨李超、武威、王建中拜师仪式。朱凤翔十九岁师从相声艺术家李如刚,为侯宝林大师再传弟子。他先后历任四届21年张家口市曲协主席。经他培养带动的许多徒弟,已成为当今中国曲艺界的中坚力量。 《采风视野》首批签约艺术家薛稳发 齐梅鹿 康保采风组诗 ★康保采风 咏华带团康保行,此行不负脚下尘。 凯阔集团凯于世,老张莜面香在心! ★张经宇赞 经天纬宇张家男,闯世不惧身微寒。 闹事试得身手后,回乡创业富家园! ★大孝张经宇 二十四孝皆小孝,只把父母当亲人。 大孝且看张经宇,全村父老皆萱椿! ★康保抒情 康巴虽是边远地,一片绿色惹人羡。 诺尔片片照金日,喜映明日新地天! ★我看康保 北有康保南广宗,世人眼里最贫穷。 “圣人无弃”看经宇,穷富辩证瞳仁中! ★韩咏华 招手湖海来波浪,迈步大地响铿锵。 德若配得才华位,何事不遂君心肠! ★赠张秀梅 百年老店要断根,擎旗自有后来人。 柔弱女子张秀梅,再令莜面四海闻! ★康巴诺尔 一湖碧水映蓝天,康巴诺尔美名传。 更有遗鸥蹁跹舞,游人无酒亦酡颜! ★草原白云 坝上草原多白云,抟棉堆雪饰碧空。 为报老天独宠意,为猪作狗献媚容! ★疯一把 你疯我狂他撒野,来到草原天地阔。 名利场上千般事,且向脑后退三舍! ★再忆康保 至今难忘康保行,再掂平仄唱诗声。 原野羊群有诗意,丘凹野花含笑容。 张库大道穿南北,二人台歌响西东。 康巴诺尔一池水,万里遗鸥来慕名! ★赞韩咏华 有妹韩家善咏华,才德赢得太守夸。 虽是纤弱一女子,麾下男儿百千家。 项见闻 诗歌 康巴诺尔湖 大隐隐于市,康巴诺尔隐于康保城 时间之上,风声讲述历史 康保人,讲述康巴诺尔湖的神秘 千百年来,湖水只涨不降 像这个古老城市,不老的传说 遗鸥是这个湖流传甚广的名片 全世界尚存一万多只 有六千多只在这里栖息 它们似一只只银灰色的精灵 成为这个湖的守护神 除了遗鸥,还有几百种水鸟 观景台的望远镜里 湖畔密密麻麻,一只挨着一只 如同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 彼此并不熟悉,却能和谐共处 想来,万物皆有灵性 一个地方水美人好 连鸟儿也愿意留恋不走 贾国强 诗歌 心中的康保 这个季节 是八月的秋 不是二月的春 向北向北向北 你的眼睛 不知道 是要看前方的路 还是看天上的云 一条长路通天际 碧草繁花舞缤纷 欢声笑语说康保 遗鸥之乡话祥云 这个时候 是聚焦的眼 不是分散的神 快看快看快看 你的心里 不知道 是在看天上的景 还是看面前的人 五色霞光呈异彩 万里蓝天不染尘 黄花已待心结籽 遥望天边牧马人 这个康保 是笔下的乾坤 也是艺术的根 一幅两幅三幅 你的面前 已经不是落下的墨 而是掏出的心 红豆相思连经宇 草原苍松战寒贫 康巴诺尔清如许 更筑塞外党旗魂 这个世界 是初心的坚守 更是未来的创新 十步百步千步 你的明天 可以预见的是 东方屹立的中国人 凯歌高唱逐心路 阔步前行开福门 食为政首安天下 品高德厚业为勤 再见康保 这里有 天上的云 还有心中的人 杜立宪 快板 把根留住 在坝上康保县某移民村断壁前的叨叨(山东快板词)坝上行,天朗气清热情高,两眼大睁忙拍照, 只嫌镜头短来时间少,拍了牛羊拉了个女姓回头的笑。哎,移民村前留个影,俺把采风团中的名人考一一 您瞧那:泥河湾大使高处站,小嘴红红叉着个腰, 地方方言相声大师好有派儿,带着个女徒嗓门高; 凯阔公司老大沉思状,望着万亩亚麻心里笑; 百年饸饹老店店主是个女同志,曲线优雅秀旗袍; 众乡土作家目光煜,指端的茧子磨得高, 省采风团的代表话不多,照相时爱把断柱抱。 哎,再看这“二人台”的小夫妻脸碰脸,台上嗓门冲云霄; 蒙古舞者背后看,花甲之年似大鸟。张家口的根啊有多深,史家,艺家,教授最知晓; 张家口的血脉有多远啊,神州学者书中聊。 俺含热泪脸贴那土窗窗,仿佛听见这房东的心儿跳, 屋中的灶台犹飘香,房顶的炊烟仍在心头冒…… 此时多想当个雕塑家,把村里的乡亲挨个儿捏一遭; 此时多想哼一曲,昨天才学会的坝上调儿。 张家口的根啊坝上的情,传统文化根深叶还茂; 张家口的文化像个宝葫芦,相对的封闭让它味儿没跑。 张家口的文化名片百十张,好似彩旗风中飘; 张家口的文化名人排排站,新人的大旗老将的刀。 移民村前合个影,坚定不移的是创造; 移民村前留个念,把根留住情自豪; 人到中年挑重担,八仙过海喜浪高, 八仙之神七个俊啊,可恨俺梦中当了个张果老。 王丽娟 散文 这群人 原想,五六天时间总会把澎湃的心平静成溪,梳理出循规蹈矩的文章。拿起笔才知道,康巴诺尔的遗鸥;牛羊拱着的坝上草原;追着汽车捉迷藏还会七十二变的云;或哭笑或拥抱,或唱跳或泼墨的一群人,依然扑棱棱翻腾在心。也罢,让文字在笔尖任性,我踮脚拎裙,紧跟着…… (一) 无野不草原,扑进满眼绿色,大家就狂了。不会走路只会跳,眉毛,脚步一起跳,笑闹声更是像长了翅膀,在风中张牙舞爪。恍然,觉得有几束炽烈柔情的目光在跟踪着我们,扭头看,竟然真的是被几个草原汉子锁进了眼眸。哈哈,真是一群疯子,把威武豪情的草原汉子都吸引了,迎着目光抬起头,他们竟然瞬间脸红,躲闪起我们来。海霞姐漂亮热情,大喊:帅哥,来,我们一起拍张照。他们更是一个个搓手低头像做错事的孩子。还好,我们够真诚够执着,拉着拽着他们,最终清流交融,成功留下了一张干净的大合影。 (二) 是的,是干净。这次康保笔会上所有的感动都来自于干净。咏华姐,张家口采风学会会长,这次笔会的主要组织者,她振臂一呼,千里之外的好多老师都来了。咏华姐说:在离天很近的地方,每个人的身心都会褪却世俗的负累,变得轻盈与圣洁。我更相信,干净的人组织的活动一定也是干净的。从正定奔赴而往,是签约一份作家的责任,更是追逐心底一场莲开的芬芳,我神圣而虔诚。 (三) 如果把汗水泪水堆积着,就算身价千万也不会有感恩之心,只有过滤得失,清澈灵魂,乡音乡土的滋养才会奔涌血脉,让回报故土升华为必须的责任。这正是咏华姐率作家艺术家走进康保,选定和凯阔集团老总张经宇文企联姻的理由。 十七岁背起行囊独闯天涯,从建筑队小工起步,到十六年后自己的建筑集团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展开讲述就是一部励志剧,事业成功了,故事收尾了,挺圆满。但,他却觉得自己刚长大,终于有力量回报家乡了。 朝着美丽却贫穷的大草原,朝着贫穷却暖心的父老乡亲,三十二岁的他,张开了双臂。 以五千万资金注册,凯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康保大地落地了,散落的亚麻以爱为根,生长的有方向更有力量。 看看宋国兴老师的罗列表吧— 年,凯阔为合作农户免费发放亚麻良种40吨,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亚麻规模种植; 年,凯阔为合作农户发放种植补贴28万元; 年,为种植农户发放回购亚麻籽款43万元; 这一年,凯阔公司在石家庄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 年至年,凯阔给所帮扶的贫困户共计分红万元; 其中,年,凯阔完成了4个乡镇户、人、5万多亩的土地流转。并以每斤高出市场价1元的价格,回收贫困户每人不少于斤的亚麻籽,确保每个贫困户户均增收——元。 数字彰显力度,自然迎风矗立。文字承载责任,自然散云开路。 (四) 咏华姐的用心我懂,我们都懂。干净的一群人聚在一起,用手中的笔扬心中的善,和脱贫攻坚,美丽家乡的坝上英雄一起握拳向前,是文人该有的样子,最美的样子啊! (五) 遗鸥,正在回巢,窝里,有牵挂; 白云,正在俯身,黄土,有深情; 莲心,正在碰撞,胸中,涌江河…… 我知道,再长的时间也不能把澎湃的心平静成溪了。 也罢,让文字在笔尖任性,我,不,是我们,因爱而聚的一大群人,踮脚拎裙,高挽裤脚,呼啦啦,紧跟着…… 宋国兴 散文 康保情 一片水土给过你恩惠,这块地方就会深深地筑进你的心里,让你难以忘怀。 保便是这样一块叫我魂牵梦绕的热土。那还是40多年前的年。 这是知识青年下乡运动接近尾声的阶段。我的老弟弟就是在这期间下乡插队的。这之前,我是在沽源下乡,又从沽源参军。此时我已复员进了一家央企工作。这家企业有一支文艺宣传队,我是文艺兵复原,自然就成了文艺队的成员。 年8月,我们文艺队赴坝上慰问知识青年,从沽源一直巡回演出到内蒙古的正蓝旗。一路上,我心心念念惦记着自己的老兄弟。因为自己当年就是下乡知青,对贫穷的乡村生活有着切肤的体会。老兄弟插队的康保县当时的经济条件还不如沽源,这就让我更惦念他了。 正蓝旗毗邻河北坝上,下一站就是到康保县演出。越是临近转赴康保,越急切地想尽快见到老兄弟。想起自己插队时窘迫的情景,仿佛看到从没离开过家、刚刚成人的弟弟也正在窘困中盼着亲人。 终于熬到了转场康保的日子。大轿车载着我们朝康保驶去。我坐在车上望着窗外遥念着弟弟。眼前的景物不断闪过,却没有什么能映入我的眼帘。我就那样痴痴地望着远方,计算着接近康保的距离。 进入了康保县境内。开进了县革委会的院里。领队宣布下车休息,准备晚上和县领导共进晚餐。 晚餐!这是个让人一听就垂涎欲滴的巨大诱惑。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能饱吃一顿炒菜、炖肉和白面做的主食,对普通百姓来说实在是不敢奢望的。这对于生活在乡村的人们、对于初尝艰辛的知青,更是可望不可及的梦想。那时,日子虽贫苦,但我们所到之处各市县还是勉为其难地用美餐尽着地主之谊。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弟弟。 如果今晚弟弟能赶到县城来这是让人多欣慰的事!一则兄弟相见一了相思之苦;再则让正食不果腹的弟弟也能和自己一起吃顿像样的饱饭! 可是,这行吗?先说这本身就是个给接待单位增添麻烦的非分想法。再说当时的乡村一没公路,二少公交。就说通讯,也只有通到大队的手摇电话。自己的弟弟苦不苦,和人家有啥关系。很可能我的请求一提出来,就会被人家用各种理由客气地婉拒。 我忽而决心下定,忽而又犹豫不决。既企盼心想事成,又担心事与愿违。就在这明知难以如愿却又终不死心的忐忑中,我向负责接待我们的康保县的同志表达了我想见见弟弟的请求。 这位县办公室的同志是个朴实憨厚的中年汉子。他听明白我的意思后,先没说话,只是盯着地面不住地眨着眼,眉毛也一会儿皱起,一会儿又舒展开。我一看这情景,心里一凉,揣测着此事要泡汤,便主动圆场说,我就是这么一想,不好办就算了,别给县里添麻烦了。 我的话把他惊了一下,他这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赶忙解释道,噢,你别着急,我才刚是思谋这事咋办哩。嗯,这么根儿吧——俺这就给你兄弟他们李家地公社民太大队通个电话,让你兄弟找谁借个自行车赶紧往咱们县里赶。天气还早,俺约莫他能赶上饭。让他好好吃顿饭。孩儿们在村里可熬苦了。唉,不容易啊。说着,他咂咂嘴,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神情。 他的善良厚道让我感动,我连连向他表示着感谢。他却不以为然地说,咳,这有甚的谢哩。谁家没个亲的热的。他一摆手返身就走,刚迈了两步,又转过身说,你就歇心吧,今儿准让你跟你兄弟见上面!说完,他快步走向办公室。我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反复念叨着,康保、康保!谢谢康保! 就在晚饭刚进行了一半的时候,我的弟弟赶来了。餐桌上的饭菜都还没动了多少。同事们给我弟弟搬来个凳子,让他坐下,又添了碗筷让他快吃。弟弟左右看了看我的同事,笑意里既带着羞涩,又藏着急切。他抿了抿干燥的嘴唇,慢慢捏起筷子,侧脸看了我一眼。我点点头,示意他开吃。弟弟轻舒了一口气,像是下决心似的,将筷头儿在盘子里蹾了蹾,照准一个菜就夹了上去。第一口菜还在嚼着,他的筷子已经又夹着菜等在嘴边儿了。紧接着他拿起了一个馒头,三口两口就吃进了肚里。 我见大家都在看他,就小声提醒他说,别急,慢慢吃,我等着你。弟弟停下筷子,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噢,我……我三天没吃饭了。同事们一听,先是面面相觑,紧接着这个给弟弟夹菜,那个给弟弟端汤,都让他慢慢吃,多吃点儿,止住些饥饿感的弟弟开始放慢了吃的速度。边慢慢吃着,边告诉我说,他的口粮吃完了,和生产队也借过了,同学们也帮过了。都不富余,也不能总找别人啊。前几天粮食彻底断了顿,只好就干饿着。到今天已经整整三天没吃饭了。饿着肚子也没劲干活,就在炕上躺了三天。今儿要不是遇着你们,真就够呛了! 在弟弟述说的当中,那位帮着我和大队通电话的县办公室的同志,也过来关照弟弟,让他吃好。听了弟弟的情况,他红了眼圈儿,边搓着手边咂咂嘴,叹了口气说,唉,孩子们受苦寒了。咱们康保穷,让你们吃苦了。这东西,咱不敢想往白面大米,就莜面山药,多会儿能让人们吃饱,那就谢天谢地了!他摁摁弟弟的肩膀,叮嘱道,老兄弟,今儿你放开了吃。不够了俺给你让灶上再做。碰上这么一回不易,你可千万吃饱啊! 弟弟的境况让我心痛,县里同志的善良厚道令我感动。我忍着泪,看着弟弟大口小口地吃着。他那种饥不择食的样子让在座的人们都没了话题,全都若有所思地看着弟弟发着长吁短叹的感慨。 弟弟终于吃饱了。我掏出身上仅有的一点儿钱,又和旁边的同事借了二十几元,一起给了弟弟,让他买些粮食救急。弟弟带着些许欣慰返身离去。他刚一走远,我的眼泪一下子随着抽泣就流个不止。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光景、这样的窘困何时才是个头儿?!贫穷的康保大地难以让人生存的无奈、善良的康保人民待人的淳朴真诚,这些给我的心灵震撼,让我从此对康保这块土地有了一份深深的惦念。 四十多年过去了。从常常打探康保的讯息,到不时在网上查阅康保的资讯,康保渐渐发生的变化使我再赴康保的心愿日益强烈。 终于盼来了天赐良机!初秋时分,突然接到了《“畅享草原风.笔抒凯阔情”》康保文化采风活动的邀请,我即刻从北京赶回了家乡。带着欣喜和迫切,随采风团一行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康保。 简直就是一场带着色彩的巨变! 想起四十多年前的康保之行,再置身今天的康保大地,极像是从黑白空间来到了一个彩色世界。 那时的康保仿佛一切都是灰蒙蒙的。那种没有生机活力的土灰色,将人们的心境也染成了灰暗。放眼今天的康保,完全就是一幅以绿色做底衬,展现着各种色彩的五彩斑斓的壮美画图! 不必形容草原的茂盛辽阔,不必描绘康巴诺尔的碧水蓝天,不必惊奇村民们集体住上了崭新的楼房,不必感叹成群的遗鸥偏偏眷恋康保大地,这个曾因是脱贫工作落后成了全国典型的穷县,在习总书记批示的激励下,如今以知耻后勇的干劲,一跃又成为扭转颓势的样板。今天康保大草原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一展她旧貌换新颜的脱胎换骨! 大巴车载着采风团,带着新康保带给人们的喜悦,一路欢歌笑语在绿色的海洋中穿行。沿途的美丽风光、旅游景区惹得人们不时发出啧啧赞叹。 车行至一座废弃了的村子,旧日留下的破败房屋,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四十多年前弟弟在这里插队的时光。 一间间完全用泥土造成的低矮小屋,四面透风。在这冬日滴水成冰的高寒地区,当年的人们取暖只能依靠牛粪和麦秸烧出的那点儿热。更穷的人家,甚而只能在地上挖坑当房。所谓“地窨子”就是加了顶盖的地坑。这便是一家人的住房。祖祖辈辈的村民就是这样蜷缩着苟活。 我的弟弟当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境地里。眼前的情景一下子勾起了我四十多年前在康保和弟弟相逢的回忆。那位好心的县办公室的同志已经无从找寻了。他留给我的感动让我相信,康保人天性就是这样的质朴善良。 我的判断果然得到了证明。证明了我的判断的,就是一位从康保大地长起来的中年汉子。 他叫张经宇。 瘦瘦高高的张经宇并不魁梧。看那气质倒像个乡村教师。只看他的身板儿,不会相信一副文弱书生气的他有多大力量。他的力量发自心底。这是他心底的大海涌动起的浪涛发出的力量。 那是一波波的时代后浪。 今年刚刚四十出头儿的张经宇,在康保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出生、成长。贫苦的日子无法给他丰足的脂肪,却给了他一身坚硬的骨头。骨头硬,志气就大。不服天生就是穷命的张经宇,刚到17岁,就一跺脚离开康保到外地打工。这是命运转折的开始。 这个转折是一个苦累艰难、忍辱负重、吞咽眼泪、自舔伤口的修炼过程。农民工干的什么活儿,住的什么地儿,吃的什么食,受的什么气,这已是世人皆知的了。一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早早就泡在这冰冷与灼热的熬煎中,如同被淬火的铁,一次次被烧热,又一次次被激冷,直到将他折磨、锻打得愈来愈硬。 这个过程整整经历了16年。 16年里,他从一个小工长成能干装修活儿的正经农民工。又从给别人打工干得自己有了小公司。小公司日渐壮大,直到他自己成为上市企业的知名企业家。一路走来,他终于由一块普通的铁,变成了一块优质的钢。 能量的基础决定着事业的走向。年少就不服个人命运的张经宇,此时不服的是家乡的命运。康保不应该穷、康保人不应该穷。只要拧起劲来干,就能赶跑穷! 张经宇想和乡亲们拧起劲来干。他知道这是要自讨苦吃。自己的上市公司本来已成规模,事业的另起炉灶成败未卜,绝对是一条充满风险的新路。他当然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梦里也是家乡的呼唤、乡亲们的期盼。 康保的张经宇归根到底舍不下康保。年,32岁的张经宇带着全家人回到了故土。以万元的注册资金创立了河北凯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康巴诺尔大地上,干起了亚麻籽油和生态杂粮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实业。 在向脱贫战场大进军的队伍中,张经宇领军的这支企业队伍,是康保大地上奋战贫困的一个强有力的方面军。 这次的创业是比他初次创业压力更大的一场挑战。在外地的创业,是对自身能力的一次试水。在家乡的创业,则背负着家乡父老乡亲的重托和期望。这是不容辜负的宝贵信任。 家乡的力量推动着事业的车轮。构成起步静摩擦阻力的怀疑、观望、嘲讽、揶揄也同时阻碍着前行的道路。 若没有家乡情、康保情,只一个被误解的委屈,就能让人起步即停。张经宇面对的困难太多了,都顾不上咂摸委屈是啥个滋味了。义无反顾地领着大伙干了三年,年,成立了亚蜜种植农业合作社,带动了1万多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走出了贫困的泥沼。 当张经宇的心、凯阔公司的路感召得乡亲们无不信服后,凯阔前进的马力不断加大,收获的成果逐年扩大。 这是一个令人连年欣慰的数字—— 年,凯阔为合作农户免费发放亚麻良种40吨,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亚麻规模种植: 年,凯阔为合作农户发放种植补贴28万元;年,为种植农户发放回购亚麻籽款43万元; 这一年,凯阔公司在石家庄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 年至年,凯阔给所帮扶的贫困户共计分红万元; 其中,年,凯阔完成了4个乡镇户、人、5万多亩的土地流转。并以每斤高出市场价1元的价格,回收贫困户每人不少于斤的亚麻籽,确保每个贫困户户均增收——元。 张经宇的精神、境界,凯阔公司创造的业绩感动了采风团。大家围拢着张经宇,逼着他讲讲回乡创业的经历。这个从来都笑意在脸的憨厚后生、这个如今肩负集团重任的年轻老总,虽已是市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所获荣誉繁多的企业家,面对大家的采访,却是那样腼腆羞涩。 采风团的记者、编辑、作家们的眼睛都注视着张经宇。照相机、录音笔、手机也都对准了他。他不得不开口了。 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康保长大的。这句话刚一出口,他就哽咽了。 哽咽中,他又说,我是康保人…… 贾海燕散文康湖的变迁 我出生在康保的一个名字很有诗意的小村庄——黄花洼,那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山,其实就是几座环绕村庄的小丘,水,就是村子东南面的一个小湖,说是小湖,其实就是建村不久后一个人工开挖的、用来蓄水的小水塘。童年的记忆里,总有马牛悠闲地在湖边吃草,鸭子在湖里自在地游泳。每当夕阳西下,牧羊人扛着羊鞭,吆喝着,羊群会从北山坡一路俯冲下来,争着到湖边饮水……这一切,都成为童年记忆里最美的风景。小水塘,让这个村落有了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让我的童年里关于村庄的回忆有了水的灵动,因此,我所有的关于村庄和童年的记忆都是美好而温暖的。 所以,我一直认为,有水的地方才有灵气,“择水而居”是人类的天性。在这远离大海的草原,在这没有河流的地方,距离县城1.3公里的康巴诺尔湖(康湖)的存在显得尤为可贵。康巴诺尔湿地,是塞外一处离县城最近,且生态系统保护完好的天然高原湖泊湿地。“康巴诺尔”蒙语意思就是:“美丽的湖泊”,康保县名即取其谐音而成。康巴诺尔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的镶嵌在草原上。 前不久,一位江南的的友人想来坝上草原看看,问我康保哪个景点最美,我数出了康巴诺尔湖湿地公园、南天门、卧龙图草原、恋人花谷,草原天际线……朋友问,那么哪一个季节最合适到康保呢?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季节来这里看一处风景,那我建议夏天来康湖。因为这一季节的康湖,纯净简单,没有高温,没有烈日,在这万物都会唱歌的净土中,有的是身姿威武,翱翔蓝天的金雕,有的是色彩斑斓,并肩畅游的鸳鸯,有的是俏丽多姿,翩跹起舞的大天鹅,更有让康保人引以为骄傲的草原精灵——遗鸥……这一切,会让你打破以往对草原的固有的印象,享受偶尔逃离城市,坠入世外桃源的悠闲与愉悦…… 这几年,我也总喜欢在夏日的周末去康湖看看。走在康湖边,高原的阳光坦坦荡荡的撒入湖面,明丽洁净的天空总会出现展翅飞翔的遗鸥。它飞翔的翅膀是那样的舒展,那样的轻盈,展现着一种优美和力量。遗鸥安静的时候,会挺立着那高贵洁白的身子,扬起高傲的头颅四处张望,仿佛在宣誓这湿地是它们的舞台,是它们的领地,是它们生息的地方。此时的康湖,任你怎么拍,每个角度都是一幅画,即便不是专业的摄影师,也能拍出最美的艺术照片。据说,遗鸥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康保,它们已更换了一身崭新的礼服,衣服更加洁白,嘴和脚的红色变得更加鲜艳夺目,看上去仿佛是停驻人间的精灵。这身打扮为吸引异性,结成配偶而做好了准备。也就是说,我们在康保见到的遗鸥,是遗鸥最美的样子。 每次来到康湖边,我总能回忆到第一次见到康湖时的情景。虽然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过康湖的名字。但第一次去康湖是在年的春天,这次去不仅仅是因为好奇而想去看看传说中的康湖的模样,还有就是因为童年记忆中有和“湖”相关联的一种情结。那时候的康保,沙尘暴和扬沙会在整个春夏频繁来袭,记得那天黄沙漫天,我看了一眼便匆匆离开。第一次看到康湖,并没有那想象中的惊喜,也没有把它和任何美的形容词联系在一起,有的只是对这草原上的湖的一种敬畏。 第二次去康湖是在年春天,记得好友刚买了一款在当时算是最高级的智能手机,她说想出去拍风景。五月的草原,草还没有绿,能去哪里呢?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康湖。朋友是在康保县城长大的,说起康湖,她总会神采奕奕地讲述小时候的趣事:因和小伙伴一起到湖心岛找野鸭蛋而挨家长揍,往湖里投小石子看谁扔得远,谁激起的波圈大……这和我对村里那个小湖的童年记忆一样美好。我们来到湖边,湖水变得比十年前明丽多了,风也变得轻柔了,站在湖边,湖畔的风吹乱了我的头发,在我低头抚发的一瞬,友人拍下了一张照片,这一拍歪打正着地拍出了诗意的感觉,我和朋友说,看这照片怎么让我突然想到了徐志摩《沙扬娜拉》里的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多年后,和朋友说起关于这照片的这个梗,我们还会大笑,朋友说这是她的拍照技术好,我说是这康湖的风来的恰好。现在,这照片越发显得珍贵,因为我常常拿它来发朋友圈和现在的康湖照片作一番“昔”与“今”的对比。 后来的几年,每到春天,我都会到湖边拍一些照片,经过植树造林和恢复植被,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少出现了。后来听说,遗鸥在康保也是被这些摄影师最早发现的。这些长约40厘米,嘴和脚为暗红色,前额扁平,头部纯黑,背部、肩部为淡灰色,腰部、尾羽和其它身体部位为白色的俊俏鸟儿进入了他们的镜头,经查阅资料和向专家求证,这种水鸟居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从年起,越来越多的鸟出现在康湖,青头潜鸭、黑鹳、金雕等。有人说,生态环境衡量标准就是:“看鸟往哪飞,鱼往哪游”。“良禽择木而栖”,遗鸥是一种适应性很狭窄的鸟类,尤其对繁殖地的选择更是近乎苛刻,只在干旱荒漠湖泊的湖心岛上生育后代。由于栖息环境的恶化,近几年种群数量逐渐减少。据了解,遗鸥是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迁徙物种公约》鸟种,全世界仅存0余只。为什么它们会叫做“遗鸥”呢?因为遗鸥被发现比较晚,命名就更晚了,是被人们遗忘的一种鸥,所以因此而得名。这几年因干旱,很多遗鸥的生存湿地在萎缩,在消失,导致了遗鸥的生存进一步的艰难。随着康巴诺尔湿地生态的不断改善,遗鸥在这里找到了栖息繁衍的天堂。近几年,每年4月中旬至8月底,会有多只遗鸥在湖心岛繁殖,康巴诺尔湿地成为目前全球遗鸥最大的繁殖地,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康保县“中国遗鸥之乡”称号。 年12月,康巴诺尔湿地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验收,被命名为“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康保县委、县人民政府加大力度,加强保护宣传,改善生态环境,康湖因此而变得更有魅力:“蓝天、湖水、草原、湿地,遗鸥”,光是这些关键词,就足够让人心动和向往了。更多的游客来到草原,呼吸洁净空气,欣赏草原风光、拍摄遗鸥飞翔……听人说,上世纪80年代康巴诺尔湖只有红嘴鸥和燕鸥,现在,康保诺尔草原,这个多少年来被很多人称为“鸟不拉屎”的地方,竟然成为好多鸟类的天堂,到现在已达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遗鸥、青头潜鸭、黑鹳、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小天鹅、灰鹤、衰羽鹤、黄嘴白鹭、白琵鹭、草原雕等。更多的摄影家用镜头定格美丽的康湖,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康湖,认识了康保。康保人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mj/4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她未嫁,他未娶她不想嫁他,他却想娶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