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HelloSpring-

重视早期教育

倡导科学育儿

宝宝的环保意识,从“婴”培养

育儿观察员

大家好,我是王丽老师。从事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15年,幼儿园一级教师、优秀骨干教师、高级育婴师,具有丰富的0—6岁教育教学经验,热心于无锡市0—3岁早教公益活动,多次获得园“年度优秀教师”等称号。我愿做一片绿叶、一丝春风、一缕阳光,把温暖和爱带给最可爱的孩子们。

老师说:

老师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夜行的路;老师是一艘小船,引领我们游向知识的彼岸;老师是一位园丁,把我们浇灌成参天大树……而我,就愿意做这样一位有爱的老师,用爱心搭建与孩子理解沟通的桥梁,用耐心和细心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用真心和诚心换取家长的放心。

育儿小课堂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妈妈养育着我们人类,也养育着一切生物,“低碳、环保”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环保,不仅仅是成人的议题,也是宝宝们需要培养的,这不仅对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更是百利而无一害。我们人类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生存环境的恶化,并开始对此采取了措施,只有当我们每一个地球村的村民都懂得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自愿从我做起时,重新拥有一个清洁的地球,才会成为可能。

1.宝宝多大开始培养环保意识呢?

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工作中碰到小案例,您可以一边看,一边思考。

轩轩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是夫妻俩终于盼来的二胎小王子,生活中的样样事情都精养着,也会顺着他的心意,家里人别提有多宝贝了。轩轩的妈妈与我们吐槽说:“在轩轩一岁多时,尿不湿已经不需要全天使用了,家人也比较喜欢让宝宝接触大自然,有时在公园、有时在广场、甚至有时就在小区的草坪上。有一次,一家老小去一处大草坪玩耍,玩着玩着宝宝放了个臭臭,抱着轩轩的外婆闻到了一阵怪怪的气味,知道宝宝可能是有便意了,外公外婆就边走边帮宝宝脱下裤子,直接来到草坪的一角拉了一堆粑粑,最后就只用餐巾纸简单地一盖便离开了。不过,当时我已经跟我妈说了,宝宝不能在外面大小便,可老人就是不听,一直嘀咕着:‘宝宝还小,才多大呀懂什么呀,她要大小便难道还让她憋着?!’我听我妈这么一说也就没说什么了。”后来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大,问题也随之而来。轩轩的环保意识很弱,经常有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比如:当身边没有垃圾桶时,手里的纸巾便会乱扔;在户外有便意了,就直接在一旁开始尿尿。小伙伴见状,对他说:“不能随地小便的。”轩轩则会说:“我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外面的话,也是这样的。外婆说了,只要我着急了,就可以找一个角落尿尿。”

您能从这个案例中感悟到什么?

其实,轩轩“随地大小便”的行为,是家长对宝宝的过度溺爱造成的,很多家长有时爱宝宝爱到失去了原则,忽略了很多好习惯的培养。案例中的妈妈虽然劝说了一句“宝宝不能在外面大小便”,但也没有继续阻止这一行为的发生,更没有对后续的行为进行处理。这样,显然是不合适的,既污染了环境,同时,也是一种不文明的体现。育儿专家也认为,环保意识要从“婴”开始,从小事开始,引导宝宝重视环保、爱护大自然,会比唠叨更有用。越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就能越早形成环保的习惯,也是培养他们责任心的开始,也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自然探索的好奇心。

2.在家庭教育中,对宝宝环保意识的培养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祖辈欠缺环保教育的素质

首先,祖辈那一代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导致对一些观念的偏差,这也是造成他们对生态环境意识强弱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便有的祖辈文化程度高一点,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却不一定会采取实际行动,也就是说,他们的环保行为最多也就停留在意识层面。那么,爸爸妈妈可以努力创造一个干净整洁、文明温馨的家庭环境。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进餐前,可以提前在餐桌上放好垃圾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将进餐时吃到的骨头放入指定的垃圾盆里,而不是随手扔桌上,这一个简单的小动作都被宝宝看在眼里,他会逐渐懂得:原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帮“垃圾找家”呀!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垃圾入盆”的好习惯意识的培养,相信宝宝从小在这样的家庭习惯中长大,必定会是个干净、文明的小朋友。

成人缺乏发挥环保的榜样

为了给宝宝树立良好的环保榜样作用,我们可以在多方面影响着宝宝。比如:家中可以准备几个垃圾桶,成人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虽然宝宝不懂得垃圾的种类,但我们完全可以跟宝宝一起看一看、认一认垃圾桶上不同的标记、颜色和名称,成人在投放垃圾的时候与宝宝适当讨论,并告诉宝宝正确的做法。当然,如果在宝宝模仿的过程中,成人要允许宝宝的失误或犯错,留给宝宝一定的成长空间与时间,做到多观察、多讨论、多尝试,注视着宝宝的做法,并随时准备加入。这个过程,可能让宝宝初步收获了“分类意识”,也是一种内隐的学习机制。

宝宝缺乏亲近自然的机会

生命是无法脱离大自然的,大自然与万物共生。爸爸妈妈要尊重宝宝的天性,积极创造宝宝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然而,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度的保护和要求:哎呀!泥土太脏,不要踩、宝贝,植物有粉末,不要摸、天呐!小动物身上有毛,不要碰……其实,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只要在安全的前提下,“不劝阻”应该是父母面对宝宝行动的第一态度,越是年龄小的宝宝,越是需要触摸、聆听、体验,甚至偶尔的接触病菌,提高免疫力。我们也更提倡爸爸妈妈与宝宝一起玩泥巴玩沙水、听鸟语闻花香……多分享在自然中所看到的一切,爸爸妈妈的意识和行为影响着宝宝对自然的态度,宝宝与大自然的科学相处,宝宝才会更健康茁壮的成长,才会让宝宝形成对大自然的认知和关爱。

3.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怎样正确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呢?

从亲身体验、建立兴趣开始

由于宝宝的年龄较小,环保意识比较模糊,如果爸爸妈妈在对宝宝进行环保教育时,只讲道理,无法激起宝宝情感的共鸣。只有带宝宝亲身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让宝宝在真实的环境中去参与,感受环保行动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比如:3.12植树节,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宝宝进行“呵护小树苗”的活动,你们共同培育一颗小树苗,给宝宝介绍森林资源及其作用,了解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在“爱鸟日”则给宝宝讲述大量捕捉鸟类会出现的恶果等,这样既丰富了宝宝的环保知识,又增强了宝宝的环保意识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之心。那么,爸爸妈妈们还可以这么做,与宝宝进行“熄灯一小时”的活动,给宝宝讲一讲“熄灯一小时”活动对保护我们地球家园的意义,并让宝宝亲自关灯,感受这一活动带给自己的心灵冲击,使其树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

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就是这样一些平时看似不起眼的小小举动,其实就是在告诉宝宝生命与环境的重要性。

从让其动手、积极参与开始

“变废为宝”是当今开源节流所提倡的方式。平时,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收集废纸、易拉罐,用废弃物进行DIY制作,如:将塑料瓶做成花篮、牛奶盒做成笔筒、鞋盒做成收纳箱等,在这些“环保制作”游戏中,既锻炼了宝宝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宝宝对环保材料的认知;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宝宝选择环保相关的童趣绘本或视频,通过卡通的画面熏陶宝宝。又或者,带宝宝一起去回收站卖瓶子,用换来的钱给孩子买本小图书,看起来都是些小事,但对孩子的大局观具有重要影响。

从付诸行动、养成习惯开始

环保对于宝宝来说,要在实践中轻松贯穿,宝宝就能快速地变

意识为行为。如:爸爸在公共场所不吸烟,不乱扔瓜皮果壳;在家里,听音乐、看电视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响他人的生活。此外,爸爸妈妈还可以带领宝宝给公园的小树浇水,给它们挂上警示牌……宝宝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自然地就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

我们对环境的保护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mj/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