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家长在怀孕的时候,就给肚子里的宝宝起好了小名,有的叫“宝贝”、“小心肝儿”、“豆豆”,叫着亲昵,等出生后再起个大名,上户口用,在家里一般还是唤乳名的多一些。

小红家也是这种情况,小红给宝宝起名叫“皮皮”,因为怀他的时候比较调皮,整天踢来踢去,出生后给宝宝上了户口大名叫“吕存志”,但在家都是叫皮皮。

前段时间疫苗中心通知小红给孩子打疫苗,说吕存志家长,吕存志疫苗该打了,小红说,您打错电话了。电话挂了才想起来,这还真是通知自己家孩子打疫苗,自己心大给忘了孩子的大名。

看来一直叫孩子乳名,也会出现误会,家长自己都会忘了孩子的大名,其实一直叫孩子乳名,有一些重要时刻可能会导致孩子被误会。

上幼儿园的时候

一般孩子在3岁左右入园,在此之前家长要尽量多培养叫宝宝大名的习惯,以免孩子入园后老师点名都不知道是在叫自己,闹出笑话伤害宝宝自尊心。

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大宝小班刚开始入园的时候,班主任在群里就说过这回事,点名的时候很头大,喊一个名字没人应,都是在家喊“宝宝”、“宝贝”等乳名习惯了,孩子根本不知道是在叫谁。有的孩子还直接站起来说,我叫宝宝,不叫某某某,我妈妈都是这样叫我的。

公共场所

出门叫乳名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但是大了叫“宝宝”、“宝贝”,会让别人以为是不是还没给孩子起名字?有不少老人带着孩子在楼下广场玩耍,就听见“宝贝,慢点”!“宝宝,看这里”。有些好事的妈妈不好意思凑上去问,会在一边窃窃私语,这么大了还没起名字吗?

记得有次坐地铁,一张凳子是6人座的,我坐下去明明已经刚好了,旁边那个大妈非得挤出一点点空间,口里喊着“宝宝!宝宝!快过来这边!”一抬头看见一个1.7米块头的“宝宝”,按着他妈妈的指示,毫不客气的挤在了我和大妈中间坐着。

孩子3岁以后,应叫孩子大名,这也是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需要父母的这种尊重。偶尔喊一次没什么,可一直这样喊,容易造成孩子对自己认识不清,在一些重要时刻让孩子被误会,长大后容易形成“巨婴”心理。

枕边育儿寄语:

随着孩子的社交圈逐渐增大,自我意识增强,也有了羞耻感,有些孩子开始抵触当着外人面被叫小名。此时,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公开的场合叫大名,在家里可以叫乳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tp/1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