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就算是同一个妈妈生的不同宝宝,各方面也会差别很大,更别说不同妈妈生的不同宝宝了。

不过,虽然有个体差异,但每个月宝宝的发育,还是有基本规律可以参考的。

就比如刚出生第一个月的小婴儿,发育方面有一份“里程碑”,新手爸妈们可以收藏参考,对应来看看,你家宝宝这些方面的发育有没有达标?

新生儿宝宝出生后医生会给宝宝做检查,出院回家时还会告诉家长,要等满月或产后42天要带宝宝来检查。

一般检查的内容包括:基础发育指标(身高、体重、头围),动作发育、视听觉发育,新生儿原始反射的检查等,还可能问些宝宝的喂养护理问题,帮助新手妈妈正确养护宝宝。

其实,除了医生检查,第1个月宝宝的发育情况,家长也可以自己在家做初步判断,接下来就来跟着京妈学学判断方法吧,来看宝宝发育是否达标。

基础发育指标:宝宝身高体重多少算正常?

先来看看,正常足月生宝宝、满月时宝宝身高、体重、头围各多少算正常?

身高:46.9-50.4cm(男);46.4-53.2cm(女);

体重:2.58-4.18kg(男);2.54-4.1kg(女);

头围:32.1-36.8cm(男);31.6-36.4cm(女)。

身高:50.7-59cm(男);49.8-57.8cm(女);

体重:3.52-5.67kg(男);3.33-5.35kg(女);

头围:34.5-39.4cm(男);33.8-38.6cm(女)。

备注:数据来源于《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

当然,这个只是一个官方的参考标准,不同宝宝有个体差异,但是要宝宝的指标在这个范围之内就不用太担心。

第一个月宝宝“发育里程碑”,家长收藏

接下来再来看看,第一个月宝宝运动、视听觉、嗅觉和触觉方面的发育情况。

第1个月婴儿的运动发育里程碑

手臂活动不平稳、容易颤动。可以将手举至视线范围内,也可以送到嘴边。俯卧时可以将头从一侧转到另一侧。失去支撑时,头会向后仰。双手紧紧握拳。有强烈的反射行为。

刚出生的宝宝动作非常不平稳,身体可能经常颤动,突然挪动、声响等都容易让宝宝受惊,甚至吓哭。

另外由于颈背部力量不足,对头的控制能力不行,在抱起宝宝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头颈部。

在月子里的宝宝,能看到自己的手,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紧紧握着,但有时能把小手举起来或是放在嘴边,抑或是盯着小手研究。

第一个月婴儿的视觉发育里程碑

聚焦范围为20~30厘米。眼神游移,双眼偶尔会对眼。喜欢看黑白图案或形状对比强烈的图案。最喜欢看的是人脸图案。

月子里的宝宝,只能看到眼前20-30里面左右的物体,而且对强光很敏感,瞳孔会缩小,甚至还会因为强光照射而哭泣。

但随着发育,宝宝观察和辨别图案的能力会逐渐增强,喜欢看黑白图案、形状对比强烈的图案,比如棋盘格图案、条纹、简单的人脸图案等。

第一个月宝宝听觉发育里程碑

听觉完全成熟。能识别某些声音。听到熟悉地人声或其他声音时会扭头去看。

宝宝出生后会做听力筛查,这项检查一定要做,新手爸妈别不当回事儿。

第一个月的宝宝,对不同级别的噪声很敏感,经常别被吓呆或吓哭,喜欢听轻轻的摇铃声、轻柔的音乐。

新生儿的听力很好,而且能记住一些声音,比如在孕期经常听到的故事,出生后再讲给他听,会很安静的听。

第一个月婴儿的嗅觉和触觉发育里程碑

喜欢甜味。不喜欢苦味或酸味。能够辨别母亲的乳汁的味道。喜欢柔软的东西,不喜欢粗糙的东西。不喜欢被粗暴地对待。

月子里的宝宝,对味道和气味也有偏好,闻到奶味、香蕉、糖的气味会深深吸气,但闻到酒精这样的味道又会皱鼻子。

另外,对他接触的东西或爸爸妈妈对待他的方式也同样敏感,当被轻轻抚摸时会很安静,会贴近柔软的布等。

这样一分析,是不是第一个月宝宝的特点就很清晰了呢?新手家长可以对应看看,你家娃在月子期间发育是否达标。

其实,也不止第一个月,每个月宝宝都有这样的发育特点和发育里程碑,作为新手爸妈,更重要的是掌握这些“育儿密码”。

最后,京妈给新手爸妈们推荐一个一岁内宝宝的养育专栏:《0-12个月宝宝发育、喂养及护理,很详细,新手家长按月照着养娃》。

专栏有50多个视频,按月详细讲解每个月宝宝的:生长发育特点、喂养护理常见问题及注意、亲子早教重点和方法、适龄玩具和绘本的推荐等。

内容很很系统很实用,在专业的基础上讲解的通俗接接地气,就算小白家长也能轻松听明白,适合新手爸妈照着按月养娃。

新手家长可以购买一份,每个月听几节,了解当月宝宝的养育重点和注意,减少焦虑和掉坑,帮助宝宝发育的更好!

你家宝宝在月子里乖不乖呢?也欢迎来分享你的育儿经验和建议呀!

资料参考:《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相关阅读推荐一:宝宝多大就不用拍嗝了?3个月还是6个月?新妈妈别“一刀切”

相关阅读推荐二:新生宝宝出现八种情况,妈妈不要等,及时带孩子看医生,别大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tp/1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