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小儿脑瘫
医院 年12月29日--年1月4日 授课专家:吴中朝教授 授课内容: (1)吴中朝教授临床常用腧穴精准定位经验传承班 (2)吴中朝教授传授灸材与灸效临证经验传承班 ()吴中朝教授临床常用针法传承班 (4)吴中朝教授临床常用罐法传承班 -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胎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大脑在尚未成熟阶段受到损害或损伤而引起的以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和姿势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疾病。其基本表现为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或头软无力、不能竖头,手无力,不能握拳,下肢痿弱,口唇软而无力,不能咬咀,皮肤松缓,肌肉软而不长或为头项硬,手硬,足硬,口硬,肌肉硬等;它是西医病名,在中医学科中还没有专有病名,属于中医学中“五迟”、“五软”、“五硬”的范畴。 一.病因病机(一)中医病机 传统医学认为,脑瘫多由于先天不足、肝肾亏损,精髓不足,最终出现“骨软”症状;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乏源,后天失养,肌肉萎缩或皮肤松弛;或出生后肝血肾精不足,筋骨失养而痿弱;最终脑失所养,终成脑瘫。正如《景岳全书》所述:“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诸症从生。”故本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先天肝肾不足以及后天的脾胃亏虚。 1.先天不足 肝肾亏虚,筋脉失养。肝主筋而约束诸骨,肝血亏损,则筋骨失养,关节萎弱无力;肾主骨生髓,肾气不充,则髓生成不足,故骨不得养,使行走不能。故《巢源·卷四十八·数岁不能行候》说:“骨是髓之所养,若生血气不足者,即髓不充强,故其骨不即成,而数岁不能行也。”如再感受外来风寒风热等,则筋骨不能相互协调,就会产生“五软”或“五迟”。肝肾同源,相互影响,故“五迟”、“五软”常兼有。 2.后天失调 脾胃亏虚,气血生成不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根本,脾胃亏虚则气血生化乏源,筋骨得不到营养,血脉不能收摄,肌肉皮肤松弛而不能用,若再被外邪侵袭,则筋脉痉挛收缩,活动不利,或先天阳气不足,不能温暖肢体,如再受邪气侵袭,血液运行不畅,发为脑瘫。 (二)西医病机 研究发现,脑瘫的发病是一种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常见的西医病因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产前因素。包括先天畸形、先兆流产致脑乏氧以及妊娠毒血症等,以上情况易发生胎盘栓塞以及供血不足,影响胎儿脑组织供氧,导致脑瘫的发生。 2.产时因素。如分娩时胎儿发生缺氧(脐带下垂、脐带绕颈、扭曲,造成脐带血运阻断)、难产、早产儿、未成熟儿或低体重儿(有资料表明,约40%脑瘫儿出生时体重低于g)。 .产后因素。新生儿发生的多种病症都有可能导致脑瘫:颅脑损伤及癫痫抽搐,影响脑组织供血、供氧;高胆红素血症,如新生儿溶血症造成核黄疸,脑组织细胞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作用发生障碍,脑细胞能量产生不足而变性坏死,最终造成小儿脑瘫。 4.后天性脑瘫。目前临床上仍有后天性脑瘫的诊断,指小儿出生超过1个月后因某些疾病损害脑组织,出现脑瘫的表现,如脑动脉血栓、颅内脓肿、侧窦静脉血栓、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造成的小儿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5.遗传因素。某些脑瘫儿可追溯出家族遗传病史,在同辈或上辈的母系及父系家族中有脑瘫、智力障碍或先天畸形等。 通过明确以上病因,以及观察患儿的综合体质可以大致判断诊治的疗效,确定治疗的方案以及明了患儿的预后情况。 二.治疗方法中医强调整体治疗,也强调综合治疗,中医药的优势,不但在治疗脑瘫的本身,也体现在脑瘫儿合并症状的治疗、体质的调整等方面。 (一)辨证论治 脑瘫的分型论治,古人没有系统的论述,根据起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证型。 1.肾虚髓亏 证候:智能低下,反应迟钝,目无神采,动作发育落后,翻身、坐、爬、立、行等均迟于正常同龄儿童。舌质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补肾生精,填髓益脑 方药:补肾地黄丸加减。熟地,山药,茯苓,泽泻,山萸肉,牡丹皮,枸杞子,补骨脂,怀牛膝,鹿茸,益智仁等。 2.脾肾亏虚 证候:腰脊不举,坐立不稳,肌肉疾弱不实,行走迟缓,多卧少动,面黄形瘦,舌淡苔薄白,脉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壮骨 方药:补天大造丸。当归,龟板,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紫河车,鹿茸,枸杞子,补骨脂等。 .心血不足 证候:智力低下,神情呆滞,语言发育迟缓或见言语不清,或数岁不语,面色无华,发稀枯萎。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心 方药:菖蒲丸加减。人参,石菖蒲,麦冬,远志,当归,茯神,川芎,白芍,熟地,山萸肉,鹿角胶等。 4.痰瘀阻窍 证候:关节强硬,屈伸不利,运动落后,或下肢交叉,脚尖着地,手紧握拳,头反张,语言不利,或失聪失语,舌质暗,苔腻,脉滑。 治法:化痰活痕,开窍通络 方药:强力愈瘫片。全虫、蜈蚣、乌蛇、僵蚕、菖蒲、郁金、胆星、白附子、白芥子、川芎 沉香等。 (二)中药成药 婴幼儿由于服用中药困难,中成药在小儿脑瘫的治疗上使用更为广泛,不仅用于脑损伤、脑发育落后的治疗,更多用于脑瘫患儿体质的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的提高等。 1.脑发育落后一六味地黄丸、河车大造丸。 2.脑损伤、血液循环淤滞一丹参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川芎注射液。 .消化功能紊乱一厌食、腹泻、疳积、营养素缺乏一参苓白术散、归脾丸、婴儿素、稚儿灵颗粒、健脾生血颗粒、健儿消食口服液等。 4.免疫功能低下一反复呼感一玉屏风散、虫草制剂(金水宝、百令、至灵胶囊)、灵芝制剂(薄芝糖肽注射液)。 5.钙磷代谢失常一龙牡壮骨冲剂。 6.醒脑开窍一麝香注射液。 7.常用中成药简介 ①归脾丸 组成:党参,白术,黄芪,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甘草。 功能主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适用于脑瘫患儿有心脾气血两虚者。 ②参苓白术散 组成:党参、茯苓、白术、山药、扁豆、莲子、桔梗、甘草、薏苡仁、砂仁等。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和胃渗湿,适用于脑瘫脾胃气虚型。 ③河车大造丸 组成:紫河车,熟地黄,天冬,麦冬,杜仲(盐妙),牛膝(盐炒),黄柏(盐炒),制龟甲等。 功能主治:滋阴清热,补肾益肺。用于肺肾阴虚型脑瘫患儿。 ④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山萸肉,茯苓,泽泻,白术,山药。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适用于脑瘫患儿先天亏虚、肾精不足者。 ⑤龙牡壮骨冲剂 组成:党参、茯苓、白术、淮山药、黄芪、五味子、龙骨、牡蛎、龟板、麦冬、维生素D等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滋阴,适用于脑瘫脾胃虚弱兼阴虚者。 ⑥玉屏风散 组成:黄芪、防风、白术。 功能主治:补肺益气固表,适用于肺气虚弱型脑瘫。 ⑦复方丹参注射液 组成:每毫升相当于丹参、降香各1g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散瘀、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人体组织血流量、 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纠正血液高凝状态、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脑瘫患儿可常规应用。 用法用量:可用于穴位封闭、静脉点滴等。穴位封闭每个穴位0.1~0.5ml;静脉点滴按0.5ml/kg/d。 ⑧当归注射液 组成:中药当归提取物。 功能主治:类似复方丹参注射液。 用法用量:同复方丹参注射液。 ⑨麝香注射液 (三)推拿按摩疗法 推拿按摩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在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上可以起到缓解肌肉痉孪、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强筋壮骨、促进运动发育、疏筋通络、滑利关节、矫正姿势等作用,同时可以改善消化、提高免疫、强壮体质,是小儿脑瘫的主要康复治疗方法。 1.推拿按摩的基本治疗原则 推拿按摩疗法的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以柔克刚一对痉孪严重者,手法宜柔缓.以刚制柔一对软弱无力者,手法宜重着。痉挛型一降低肌张力为主。手足徐动一缓解紧张、降低兴奋性。推拿按摩和运动疗法相结合一先推拿按摩缓解痉孪,再进行运动训练。推拿按摩和运动训练谁主谁次、时间谁长谁短,根据病情、康复的不同阶段因人而异。 2.推拿按摩的时间及疗程 手法治疗每日1~2次,每次15一45分钟。时间长短根据年龄、体质情况而定。每周治疗6天,每月为1疗程。 .推水按摩的基本手法 基本手法一循经推按、穴位点压、局部按摩、姿势矫正。强壮体质、提高免疫、促进消化吸收一捏脊、小儿推拿、传统推拿手法。 ①循经推按在经络循行部位或肌肉走行方向,使用推法和按法的复合手法,以推为主,根据部位可选指推法、掌推法。因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是人体的总控制系统,循经推按可以疏通全身的经络,加速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皮肤、肌肉的营养,能防止肌肉萎缩,促进运动,强筋壮骨。 ②穴位点压对全身各处重要穴位,使用点揉、按压复合手法,对腧穴有较强的刺激,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通过点按穴位对皮肤、肌肉关节、肌腱、神经、经络腧穴的作用,可以缓解肌肉痉孪,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调节神经功能,提高肌力。 ③异常部位肌肉按摩对患儿异常部位的肌肉采用揉、按、滚等手法,对肌张力高的部位,用柔缓手法,可缓解痉孪,降低肌张力;对肌力低下部位,用重着手法,以提高肌力。是中医推拿按摩与现代康复技术的结合,该法既应用了中医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又结合了现代康复理论中对患儿肌力、肌张力、运动功能等的评价。 ④姿势矫正采用扳法、摇法、拔伸法等手法,促进脑瘫患儿肢体、关节活动,对异常的姿势进行矫正,具有滑利关节、增强关节活动、疏筋通络等作用。 (四)针灸疗法 在脑瘫的治疗上,针灸疗法较为常用,包括体针、头针、水针(穴位封闭)、耳针、梅花针等。 1.头皮针灸 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能加快脑部血流量,改替脑瘫患儿血液循环,促进脑代谢,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提高脑瘫患儿智力、促进脑瘫患儿语言、听力发育。 头皮针主区:运动区 头皮针辅区:平衡区、语言二区、语言三区、视区等 针刺手法:选0.5~1.5寸毫针,快速进针,与头皮水平线成15度角,快速捻转后留针0分~1小时,1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个月为1疗程。 2.穴位注射疗法 又称水针疗法,是将药物注入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发挥针刺、穴位及药物的多重功效。 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及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目前临床上多选用一次性注射器)。 常用药物:水针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 中草药制剂:如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川芎、麝香、威灵仙注射液等。 维生素制剂:如维生素B6、B12注射液等。 其他常用药物:如脑活素、脑苷肌肽、神经生长因子、胞二磷胆碱等。 .体针 体针:按传统的方法取穴、针刺,年龄小者,只能点刺,不便留针,可能影响针灸的治疗效果。对于在痉挛的部位进行针刺,特别是紧张性手足徐动的肢体,目前仍存在争议,有专家认为有加重痉孪的可能。对于张力低下、肌力较弱的,效果相对较好。 三.小结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予中药、推拿按摩、针灸为一体的中医综合疗法对脑瘫具有显著作用。如何提高中医药物的临床疗效,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最基本的就是准确辨证,准确把握小儿脑瘫的中医证候特征。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刘天怡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xx/2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那些生活在表情包里的小孩现在都变成这样
- 下一篇文章: 健康宝宝呕吐怎么办,小儿推拿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