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老师指导宝宝肌张力高家长就误以为是患上了脑瘫,到底宝宝肌张力高一定是脑瘫吗,什么是肌张力?肌张力高有哪些危害?有什么表现?如何判断肌张力高低?具体的方法有哪些?肌张力高挂哪科?宝宝患肌张力高型脑瘫的症状是什么呢?有效的康复推拿方法怎么操作?此素材解读一些关于肌张力的问题,希望为各位新手妈妈们排忧解难,明明白白、科学的养育宝宝!可设为家长学校必修课,用于准姥姥、奶奶训练营,人气超高,到课率爆棚!

有宝妈发现,宝宝抬头不是很好,并且不会翻身,还有一部分宝宝容易受惊吓,洗澡时拳头不易掰开等等,这就有可能是关系到小儿肌张力的表现,肌张力高或者低都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

小儿时期容易出现肌张力高的情况,而肌张力高会影响到小儿的正常生活,例如,小儿换尿布时两腿不易分开,下肢呈剪刀状等,对肌张力高的情况要及时的治疗,那如何判断宝宝肌张力高低?

什么是小儿肌张力?

小儿肌张力是指被动拉长或牵拉肌肉时所遇到的阻力,或者说肌张力是指被动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时所感觉到的阻力。

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例如在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的张力,称为运动性肌张力,是保证肌肉运动连续、平滑(无颤抖、抽搐、痉挛)的重要因素。肌张力每个人都会有,只是正常与否。

宝宝肌张力高的危害

宝宝肌张力高对患者危害很大,患儿易激惹,闻声惊吓,持续哭叫,入睡困难,穿衣时难以将其手臂插入袖内,换尿布时不易把两腿分开,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当下肢刚触及浴盆或水面时,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势,对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如果宝宝肌张力高比较严重的话,就会导致走路姿势异常,如内八字或X腿,甚至撅屁股走路,这对宝宝以后的运动发展影响非常大。所以,肌张力异常的应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一般宝宝3个月应能体检发现,4个月以内的治疗成为早期干预,最晚应在一岁半以前予以纠正治疗。

宝宝张力高的具体危害:

视觉障碍:约20%的肌张力高儿童有眼的障碍。

智能、情绪问题:并发智能低下率极高,情绪不稳,智商测定困难。

语言障碍:小儿肌张力高因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等因素造成。小儿难听程度从高音到低音障碍种种不一,需要引起家长重视。

听觉障碍:健康和体力障碍:肌张力高儿童一般身长较正常儿童矮,营养亦差,常伴有呼吸障碍,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

姿势异常:影响其成人后的运动能力,例如,患侧上肢用力屈曲或伸展时,引起对侧上肢的强烈屈曲或伸展。患侧上肢用力屈曲,引起同侧下肢强直性伸展。

宝宝肌张力高或低的表现:

1、肌张力高

小孩站的时候,起初都是脚尖着地,但一般小孩会慢慢将脚放平;但肌张力高的小孩一直会那样踮着,就算你用手往下按也不一定能将他的脚放平。

肌张力高的小孩,肌肉比一般小孩紧,活动比较僵硬。

换尿布时一般的小孩两腿应该可以张开到度,肌张力高的小孩则张不开。

四个多月的小孩让他站在大人肚皮上时会跳跃,但肌张力高的小孩只会直直地站着,且用脚趾使劲的陷进大人肉里。

一、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状。脚腕经常呈内扣状,脚趾下扣,呈剪刀状。手扶婴儿站立硬的平面,脚一直内扣和踮脚。

二、闻声惊吓,持续哭叫,入睡困难。

三、手经常呈握拳状,拇指内扣。按摩其手背仍不易使小手张开。穿衣时难以将其手臂插入袖内,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

四、牵拉婴儿的四肢时,感觉抵抗力强,很难拉开或活动,如拉动手臂前伸、上举均困难或拉不直,胸前交叉困难。

五、触摸腿肌肉,往往大腿小腿肌肉生长粗细不均匀,肌肉较硬,容易被误认为老年人常说的结实。

六、洗澡时难将拳头掰开,当下肢刚触及浴盆或水面时,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势。

2、肌张力低

孩子抱起来很软,感觉不会使劲,主动运动很少,或动起来动作比较慢。

面朝下用手托着孩子的胸部,头和四肢都下垂,像一个倒着的U型。

用手拉着孩子的手腕向对侧拉,肘关节很容易就过了身体的一半(肘关节越过了中线)。

孩子平躺,双手握着孩子的膝部劈横叉(向两侧拉,既检查股角)很容易就达到度角,或者超过了度。

推踝关节,脚面和小腿之间的角度小于60度。

宝宝肌张力高一定是脑瘫吗?

宝宝肌张力高不一定是脑瘫,像是三个月以内的宝宝,肌张力轻微较高完全是正常的,因为这个阶段宝宝神经发育还不完善,家长只需多给宝宝做抚触和被动操,慢慢就会恢复正常的。

而年龄大一点的宝宝,患肌张力高型脑瘫的可能性就大一点,如果宝宝有明显的肌张力高的表现,那么可能是痉挛型脑瘫或强直型脑瘫,肌张力高型脑瘫主要是痉挛型脑瘫的程度严重表现期。

痉挛型在小儿脑瘫各种类型中发病率最高,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上肢常表现为屈肌张力增高,下肢大腿内收。而强直型脑瘫比较少见,由于全身肌张力显着增高,肢体僵硬,活动减少,被动运动其四肢时,主动肌和拮抗肌都有持续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建议医院确诊治疗。

宝宝患肌张力高型脑瘫的症状

根据专家指出,肌张力高型脑瘫主要症状分为一下几种:

1、非对称的颈部伸展使得头部上扬,造成患者目光向上和用面部肌肉群辅助。还可能用舌后缩和下颌伸展来辅助。

2、躯干上部和肩胛带间紧张,造成上肢总是紧贴身体,下部无法离开;肋骨持续被抬高,形成胸椎屈曲。肩胛骨和肩胛带被抬高,造成肩胛带的外展和上旋。肩部被伸展和内旋,伸肘,腕,指屈曲,前臂内旋向下和腕关节尺偏。

3、腰凸出伴有轻度髋部屈曲。腹外斜肌和臀大肌无法作用。常常可见不对称导致髋关节半脱位。有髋关节内受、内旋,膝关节屈曲和踝关节跖屈的趋势。

4、混合型此型约占脑瘫的10%。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类型的特点。病因和病变部位和相应的脑瘫类型相似。临床表现不一。常以痉挛型及手足徐动型两者混合型多见。

总之,一旦发现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以上异常情况时,家长一定要提医院接受检查。因为肌张力高型脑瘫患儿若能得到早期诊治,如在出生后0-6个月或9个月前早发现、早诊断并早治疗,则90%以上者可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其各项肢体功能能可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有效提升;若是延误治疗,就会大大增加治疗难度。

如何判断宝宝肌张力高低?

当肌张力异常时,可导致姿势及运动异常。当肌张力高时躯干和肢体很僵硬,关节活动度小;肌张力低时身体很软,有抱不住的感觉,关节活动度过大;

一般来说,在孩子一岁前,肌张力异常就能有明显表现。月龄不同,肌张力会有不同,也会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要判断肌张力高低,需在孩子清醒、自然、放松的状态下检查,可通过触摸孩子的关节活动度、肌肉的硬度来判断

1、可以通过“抱”的姿势检查:

通过抱起婴儿的手感,可以初步了解患儿肌张力的情况。肌张力低下的患儿,抱起时会感到困难,有下沉的感觉,患儿易从测试者手中滑下。而痉挛的婴儿,抱起时会有强直感和抵抗感。

2、通过对身体姿势检查:

超过3个月的正常婴儿,如把他放置于仰卧位,他会自然躺着,并不断地对抗重力进行运动,自如地保持一定体位和姿势。而肌张力低下的软瘫患儿,如被放置于仰卧位,上下肢常屈曲、外展,缺乏主动运动。肌张力亢进的痉挛患儿,若被放置于仰卧位,往往出现不对称的异常姿势,主动运动少,动作显得刻板。肌张力越高,主动运动就越少。原始反射就越强烈,姿势异常越严重。

3、通过对患儿的身体的“触摸”:

测试者可以通过用手触摸患儿上肢及下肢的肌肉(上肢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下肢的腓肠肌、股四头肌),来感受肌肉组织的紧张度。若患儿肌张力低下,那么手感柔软、松弛,对手指的按压较少有抵抗。若肌张力正常,触摸时手感柔软适中,结实而富有弹性。若肌张力高,则手感紧张,对手指的按压有比较强的抵抗。

4、对患儿被动运动的检查:

测试者对肢体作被动屈伸运动,若肌张力低下,则会感到沉重,无抵抗力,肢体无自我控制能力。若肌张力高,测试者则会感到明显的抵抗,而且这种抵抗力往往在运动开始时大于运动结束时。肌张力正常的肢体在作被动运动时,既可作出抵抗,又可作出协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测试者手感既不像低肌张力的肢体那样沉重,也不像高肌胀力肢体那样有很大的抵抗力。

具体而简单的判断肌张力高低的方法:

“首先,观察孩子的关节活动度,活动度小,说明肌张力增高,活动度过大,说明肌张力过低。

1、肩、肘关节活动度观察

让孩子的头颈保持在身子的正中线,将宝宝的手拉向对侧肩部(如图),当肌张力低下时,其上肢很软像围巾样围住自己的颈,所以又叫围巾征,当肌张力增高时,肘关节往往不能到身体中线,孩子吃手困难。

2、踝关节足背屈角

家长扶住孩子的腿伸直(可以直接轻按膝盖),使孩子的脚背屈向小腿(用手掌紧贴孩子足底向小腿方向压去),足背和小腿前侧形成的角度就是足背屈角(如图),做的时候注意别硬压,当遇到孩子也使劲抵抗你的手掌劲时,停住,这时候的角度是正确的,正常值为60°-70°,当小腿的肌张力增高时,足背屈角就增大,站立式出现尖足的异常姿势。

3、膝关节腘角

平卧,孩子屁股不要离开地面,膝盖弯曲,固定膝关节在腹部两侧,然后举起小腿,小腿和大腿的夹角为腘窝角(如图)。正常小儿0-3个月为80°-°,4-6个月时为90°-°,7-9个月时为°-°,9-12个月时为°-°。度数达不到,可能说明肌张力过高,度数超出较大,可能说明肌张力低。如果膝关节紧张患儿站立时常呈蹲伏位,即屈膝屈髋位。

4、髋关节股角

让孩子躺着平卧,腿伸直,轻轻的尽可能的拉开双腿,注意,膝盖不要弯曲,直到拉不动受到较大抵抗时,测量两腿夹角(如图)。正常小儿0-3个月为40°-80°,4-6个月时为70°-°,7-9个月时为°-°,10-12个月时为°-°。如果股角小说明股内侧肌肉张力高,患儿站立时出现并脚,迈步时出现交叉步。如果股角大,说明肌张力可能过低。

其次,通过触摸感觉孩子肌肉的硬度与坚实度,肌张力增高时,肌肉硬度增加,反之,触之松软。

在家里,家属们可以按照上述的方法帮着孩子测试,注意所有的测试应该对称进行,如果一边正常,一边不正常,可能说明一侧肌张力异常,也需要及时就诊。但也不要担心,毕竟家庭自测只是一个前提条件,发现异常医院请专业大夫进一步检查。

宝宝肌张力高有四种类型

(1)遗传变性病伴发的肌张力障碍

是由脑部变性疾病引起的肌张力障碍,如肝豆状核变性病人伴发的肌张力障碍。

(2)肌张力障碍变异型

表现为肌张力障碍合并其他改变,包括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及肌阵挛性肌张力障碍。

(3)继发性肌张力障碍

是由脑代谢和构造异常引起的,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基底节壳核、苍白球及丘脑的后核或内侧核。

(4)原发性肌张力障碍

该类病人没有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构造异常,表现为全身性异常如特发性扭转痉挛或局灶性异常如书写痉挛、眼睑痉挛和痉挛性斜颈等,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最为常见。

看宝宝肌张力高低该挂什么科?

宝宝肌张力高一般是缺氧或者脑发育不良而导致,需要进一步的康复训练加上药物治疗,所以是儿科的范畴,医院大的话儿科可以分科很细,有儿童康复科和儿童生长发育科,去医院建议就挂着两个科。

医院不是很大,没有儿童康应该复科这种,也可以直接挂神经内科,让医生仔细检查,对孩子的智力和运动进行全面的筛查,可以做头颅ct,看是否有颅内疾病引起的,根据病因再进行治疗。最好是在挂号的地方,问一下导诊护士更明确一点,这样就不会挂错号。

要知道,肌张力是否过高,是没有客观仪器可以测量的,完全凭借医生的手感和经验,有时宝宝不配合就可能会错判为肌张力高的表现,所以一医院做检查,比如检查的时候,宝宝不愿意,腿绷得直直的,大多会考虑为肌张力高,其实宝宝紧张也会这样,所以正确的判断非常重要。

若确定宝宝肌张力高,那么建议打营养针,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一般通过康复治疗会痊愈,而且越早越好。虽然治疗时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是几个月后就会有效果,一定要坚持。

新生儿体检之肌张力高怎么康复?

第一:在训练的同时,家长要用语言来引导,因为脑瘫患儿的信息反馈慢,大量时间证明,哪位家长一边训练,一边用语言来刺激效果就很明显,同时语言、智力都能提高。康复、教育与游戏玩耍相结合。小儿时期是成长发育和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互相结合有助于身心潜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这样对于肌张力高的儿童是有帮助的。

第二:腹爬的目的是促进上下肢分离运动及身体移动的感觉获得。人体的移动是在各种功能配合的基础上完成的,正确的四爬也必须具备抬头、竖颈、四肢支撑能力、重心转移能力等,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不能单纯、刻板地进行某个动作的练习,应注意整合,如姿位的转换、体轴回旋、跪位立直等训练。以提高肌张力高的儿童综合康复能力。

第三:手部的抓捏动作是手重要的精细功能,对于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十分重要,需要积极地通过康复引导训练恢复手的精细功能。由于小儿脑瘫患儿的脑组织在发育期间受到损伤,手部功能常遭到破坏,手呈原始握拳状,手的活动常受到限制。脑瘫患儿手部抓捏动作的引导训练可以引导患儿手的正常活动,使患儿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完成各种精细动作。这样可以提高降低肌张力。缓解患儿的症状

第四:进行对指训练时,可以用语言引导配合器具的方法来完成,引导患儿拇指与示指相对,捏比较轻的物体。最后,引导患儿双手并掌,把手指并好,分开,再并好,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再松开,反复做此动作。手部活动较困难的患儿,可用手先帮助患儿完成动作,再自己强化练习。这样可以提高肌张力患儿的综合恢复能力。

宝宝肌张力高推拿具体步骤如下:

让宝宝穿一个合适的衣服,最好可以露出胳膊、腿的,下面铺一个毯子,不要太软,否则会影响抬头训练等。灯光适宜,温度25~27度左右比较适宜,湿度在40~60左右就行。

1、上肢环形按摩

属于放松训练,手呈环形捏拿上臂,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都可以,这可以让宝宝放松。

2、上腹部按摩

由胸前向上抚推到锁骨处,然后向外侧滑下到臀部,可以为宝宝放松身体的肌肉,如果初次做的时候,宝宝过度敏感,总是一碰就挺胸弓腰也没事,可以在做之前轻轻的用手指叩击颈部和胸前肌肉群做脱敏训练。

3、下肢环形按摩

同上肢一样,舒缓宝宝肌肉,让宝宝放松。

4、大腿窝放松按摩

在大腿内窝处可以摸到宝宝大腿筋,可以用大拇指轻轻点揉,达到大腿放松的目的。

5、髋关节练习

有时候宝宝髋关节打开呈现异常,不能将髋关节充分伸展放平,这时候可以做一些髋关节的训练试试,一般来说,如果宝宝髋关节不能放平,则可以在3个月后做一个髋关节B超看看是否存在髋关节发育异常,如果B超显示无异常,但仍打不开,有可能是下肢肌张力过高造成的,还是需要及时的做康复训练缓解肌张力。

6、双腿伸屈训练

双腿伸屈训练可以起到放松下肢及缓解肌张力的作用。

7、下肢伸屈回旋训练

对髋关节的发育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大腿肌张力过高有较好的效果。

8、腘窝角展开训练

让大腿向上抬起,使膝盖尽可能贴近双腰,然后抬起小腿,如果打开的吃力,角度过小,则说明肌张力有异常,需要经常做这项训练,可以在向上展开小腿后,停留30秒左右,该项训练做前做后都需要做一些放松训练。

9、足三里、阳陵泉按摩

先说下如何找足三里,双指并拢,放在膝盖上,膝盖下两指处的偏外侧,足三里的功效实在太多,对宝宝肠胃功能、脾脏功能、下肢运动神经发育等各项都有极大的好处,经常按摩次穴可以让宝宝体抗力增加。

阳陵泉在宝宝足三里的外侧,因为宝宝的身体较小,穴位不同于成人,很多穴位并非成人那样清晰,家长只需在大概位置用拇指按下,就可以将足三里和阳陵泉一同按住。每次大概30圈即可,双腿均做。

10、足背屈角牵拉

对于下肢肌张力过高,尤其是足背屈角检查异常的宝宝,需要经常做,最好在觉醒状态下,每小时三次,每次1~2分钟按摩,在做足背屈角牵拉的时候,呈70度左右的时候固定不要动,停止30秒左右。

做完足背屈角牵拉后,及时的轻柔按摩小腿肚上的肌肉,达到舒缓的目的。

总结

一般正常刚出生的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肌张力一般较高,1-2个月以后才逐渐减退,肢体方可自由屈伸,若持续肌张力过低,说明孩子大脑神经系统及运动发育方面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CT检查,以明确孩子是否有脑损伤,以及损害的类型和程度,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进行相应的促进脑神经细胞修复的治疗或功能康复训练,并定期检查,对以后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指导干预治疗计划方案的制定。

锻炼后只要大运动跟上了,也就不必纠结肌张力或者角度大的问题,有的宝宝可能就是天生角度大。

小孩肌张力如果持续偏高会影响其成人后的运动能力。医院的康复中心做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顺便学习手法,这种训练有益无害的。同时,也不要过于担心,关键看自己的宝宝又没有高危因素,比如早产、剖宫产、产后核黄疸、巨大儿或者低体重儿、颅内出血、缺氧、脑积水或其他脑损伤。如果有这些因素,基本可以放心了,但一定要认真训练,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应该会降下来的。婴儿期肌张力偏高也并非一定不正常,关键看度。

三个月到六个月为早期干预,宝妈们一定要抓紧这段时间,对小儿恢复健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醒:

治疗是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病做不同的治疗,每个人病情的时间长短、有无并发症的不同,同时和患者身体的健康状况以及采用的不同的治疗技术和方法有关,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具体治疗情况。建议家长医院检查,不要盲目的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推荐阅读:

1、4~24个月宝宝的98款辅食菜谱,值得每位妈妈收藏

2、50款宝宝营养粥食谱!快快来收藏!

3、检查宝宝的便便,就知道辅食添加的对不对!

4、最坑宝宝的5种辅食10个误区,你还在给娃吃吗?

5、图解4到18个月宝宝辅食添加特点

6、别再瞎喂了!一张图告诉你娃每天该吃啥、吃多少

7、各月份婴儿吃奶量是多少?

8、1-3岁宝宝饮食指南:宝宝每天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9、从6个月到2岁,宝宝饮食的8个技能点,每一步都很重要!

10、宝宝辅食过敏,是不是这种食物以后都不要吃了?

11、婴儿辅食添加的最全指南,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扩展阅读:

1、史上最萌最可爱最全的宝宝便便集(可点击查看)

2、宝宝拉绿便(清晰照片)的11种常见原因(可点击查看)

3、一分钟教你判断宝宝是攒肚还是便秘!(内含讲解与解决方法)

4、宝宝便秘了,香蕉、酸奶、益生菌都没用!这几招才是正确做法!

5、宝宝便秘、上火不消化?看这篇就够啦,这样做胜过肥皂条和开塞露

6、宝宝屁多、屁臭、屁中带屎?出现这种情况宝妈需警惕,建议这样做

7、一周不拉臭臭、拉臭臭费力怎么办?超详细动图教你减轻孩子便秘症状!

8、纸尿裤,尿满了再换?

9、纸尿裤为啥总漏尿?正确穿法,妈妈必看

10、益生菌饭前还是饭后吃,终于有答案了!

11、宝宝为啥流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背后,原来藏了这么多健康秘密

12、被臆想出来的「去胎毒」,这些年坑害了多少人!

13、超全!湿疹、热疹、尿布疹、幼儿急疹、风疹、麻疹、猩红热...一篇讲明白!

14、新生宝宝这28种情况不是病,新手爸妈不要慌!

15、维生素D与维生素AD!每天吃AD会中毒?伊X新还能给孩子吃吗?

16、关于补钙,你们想知道的、有疑问的,这里有解答

17、儿科医生:这14种情况!通通不是缺钙

18、宝宝健不健康?看看指甲就知道!教你8招看懂宝宝指甲的秘密!

想了解更多?那就赶紧来







































白癜风的症状图片初期
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xx/3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