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时,祖母大约64岁,还是个有力气的年轻阿嬷。我长大后,她最爱说的故事是,我自小在她裙子上跳跳跳,连裙子都给跳破了。我想,被那样宠爱着,一定是生命的至喜经验—被爱与欢乐环绕着,并且深信自己的存在是珍贵的。于是我也这样哄孩子,尤其是当孩子情绪低落时。

树上小学五年级时已经长到厘米,我已无法轻易把他抱在怀里。他在低潮或踢球极度疲惫的时候,会跑来跟我说:“妈妈,帮我按摩好吗?”“妈妈,摸摸我。”这时候,我会先调整自己,让自己平静,让他躺在我身边,一只手放在他的髋骨上(身体重心位置的侧面),以髋骨为支点用手推并轻轻摇晃。有时自己也想躺着休息,就用脚推。这动作类似摇哄婴儿,轻轻地、缓慢地,像柔和的海浪在拍打沙滩。当他侧躺时,轻轻摇晃,就会有舒适的感受,这会让他与婴儿时期被摇哄、被轻轻拍屁股安抚的记忆产生连接。另一种适合青少年的碰触是,顺顺他的头发,有规律地从上到下,用梳子或用手抚触头皮,规律而深情地梳理头发。

深情的意思是专注,什么都不想,在梳理或抚触时,脑袋只有这个感官知觉,别无其他。他会很快得到一种安定感,进而快速睡去。

另外,还有一种触碰的方式能支持孩子敞开心胸,适合他心情沉闷时使用。让孩子趴着,将两手交叠在后背的中央(大约肩胛骨下方的高度),两手同时以喷泉状往外划出,一次又一次顺出去……这动作同时会滋养我,因为当孩子被这样顺抚之后,他们心中爱的能量就会打开,连我都能分享到。当然,拥抱依然是最简单的方法,树会在需要的时候,来跟我要抱抱。几秒之后,他就满足了。

身为青少年的母亲,我开始知觉身体界限。因为树是如此让人舒服的孩子,又是男孩,假设我想主动抱他,或想抱他的频率太密,我会觉察:“抱抱,是谁的需要?是我想抱人,还是孩子有被抱的需要?”若是我有需要被抱,我会去找别人给我,不会从树身上来寻求满足。尤其当他进入青春期后,我会留意亲情拥抱与亲密拥抱的差别。

对于旦旦,我与她之间还处于各种肢体游戏的黄金期。体重20公斤、身高厘米的她还很轻盈,我能轻易抱起她做任何动作。这些年来我给她的各种酬赏或安慰的礼物,从来不是糖果,也很少是买来的礼物,有些时候是写在纸上或画在纸上的小卡片,更多时候是各种肢体游戏。

旦旦7岁时,仍很喜欢被垂直抱起。她站着,我从她的胳肢窝下方用两手撑起,直接垂直抱起来,越快越好,手能撑多高就撑多高。在她体重15公斤时,我会将两手撑直把她高高撑起,再落下来,两手抱个满怀,两人哈哈大笑。后来,她长高、变重了,我们就得喊“一二三”,当我喊到“三”的时候,她会率先跳起来,把握住她跳起的瞬间,我顺势把她撑起来……渐渐地,我的手臂只能撑到半高,现在,我只能把她抱住,抱到怀里。这样的动作我俩不知做过几百次了,即使没有抱起来,喊个“一二三”,以及我作势要抱她的动作,都会让两人开心得哈哈大笑。很多心情的挫折或沉闷,经常在开怀大笑中就散开了。

旦旦有时会很拗,连自己都搞不定自己。当她不开心的状态还很轻微时,我说:“来,妈妈抱抱。”她还能移动身体。这时若我坐着,就能把她抱在腿上,摇晃一阵子。然而,如果她很不开心,这就不是好方法了。需要看情势,若她准备好要从执拗中出来,我需要轻轻碰她,问她肯不肯玩“抱抱,吓一跳”的游戏,也就是抱着她,再忽然把她身体平放,用手撑着她的脖子,她会吓一跳,若时机对了,她会哈哈大笑,整个人心情就好了;若时机不对,她吓一跳之后,会偷笑一秒,然后,“哼!”假装生气,过一会儿才高兴起来。

“抱抱,吓一跳”,这方法是让旦旦在生闷气时舒展的最好方法。我通常站着抱住她,然后忽然作势要松开手,让她掉到一半,才接住她。她会自然而然大口呼吸,憋着气的情绪被打断,呼吸顺畅起来,情绪就会好很多。

这个办法很好用,然而,得尊重孩子需要待在坏情绪的时间。若时机抓得准,当孩子闷够了准备要出来时,这是临门一脚;若孩子还需要闷一下,使用这方法则会让孩子有被侵犯或强迫的不舒服感。

旦旦是个热爱欢呼的女孩。有一次,我们开车出游,一路上晴空万里,忽然看到前方有一道大大的彩虹,大家都惊呼:“彩虹!”旦旦却说:“不行,这样的彩虹,这种欢呼不够,要像我这样尖叫!跟我一起做!”她兴奋地握拳、跳跃(坐在车子里当然不能跳太高),带领我们尖叫,树和我觉得好玩,跟她一起尖叫、欢呼……于是,快乐就被放大了。

因此,当生活里发生很欢乐的事情时,当我觉得身体强壮,有信心即使转圈头晕也不怕时,我就说:“来,旦旦,我们来庆祝!”然后抱起她,原地快速转圈。她的身体很轻盈,很快就飞了起来,她抬头看着我,两人眼睛相对,表情逗趣,开心极了。转了几圈之后,我会逆着方向再转一次……最后,两人一起克服头晕眼花的后遗症,小心地站稳,然后很有默契地发出像是“成功了”的欢呼声,荡漾彼此的心灵。

本文节选自《妈妈,你慢慢来:信任孩子的尺度》王理书著。

孩子教给我们的,远比我们教会他的要多。在这本书里,你看不到权威式的教导,也没有批判式的指责,有的是源自亲子间相处的吉光片羽。所有让你烦躁、焦虑和愤怒的时刻,都有你不曾看到的孩子的心:失落、担心、沮丧和无助……在他的世界,只有你。在每一个似曾相识的画面中,找回“松绑”孩子的力量。告诉自己慢慢来,只需静待花开。

特别声明:所有内容均获博雅光华授权连载,其他平台及个人不得转载。

孩子不好好吃饭、爱咬人打人、吸吮手指、顽皮好动、哭闹任性、撒娇黏人···爸妈怎么制止、斥责、威胁,都解决不了问题!其实我们都错了!只要读懂孩子,教育就会简单而美好!育儿心理,唤醒您和孩子的心有灵犀!育儿心理(yuerxinli)最值得







































北京中医医院治疗白癜风用什么方法
女性白癜风好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xx/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