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卖了6000万册的书,现在又屡屡被抢
寥寥数语,描出一段民国风骨; 短短几行,便是情深义长; 它的人文情怀,是一个民族千年留下的姿态。 无说教,无空洞口号,平实质朴的母语, 潜移默化中叫你懂得民国能为何辈出大师。 这便是民国影响最大的一套老课本, 也是冰心、杨绛先生小时候用的课本, 在民国时代曾发行多万册。 为寻回遗失许久的民国风范, 如今修复成整套,多次卖断货, 今日有幸得见,有幸推荐。 《共和国教科书》 值得每位国人读一读的百年老课本 一套老课本, 为什么能成就一个最有风骨的年代? 几十年后,杨绛先生还能将用过的老课本,倒背如流,称之终生受用。 冰心先生回忆说:“它是我启蒙的第一,从第一册读下去,每一课都能让人成长。” 在烽烟四起的年代,还能保持人心不乱,辈出大师。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老课本所包含的人性修为、人生道理、审美情趣,开阔眼界,向善向上,让人有善有爱有关怀和包容。 谁编写的?竟能如此有魔力? 老课本有如此高的艺术水准,和教育价值。离不开编写此书的一流民国大师们。 叶圣陶、朱自清、丰子恺、张元济……这些星光熠熠的民国范,都是参与老课本的编写者,蔡元培更是一字一字亲自审定。 将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融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娓道来。 为什么能重拾母语之美? 在网络语言泛滥的今天,读读老课本原汁原味的国文,让母语温暖当下,弥足珍贵。 全书不说教,站在孩子纯真的口吻叙述人性、修为、自然……内容浅显易懂,向善向上,写给孩子,更是写给当下的大人。 第一课,只一“人”字,但教授法阐释这一撇一捺,就有近有两千字。 父往他乡,女随母,送于门外,请父早归。 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 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 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朱熹曰,凡欲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匙箸于案。寥寥数语,温暖平实,亦或不著一字,百年前温润童稚的插图,读来内心宁静干净,除却当下的焦虑。 为什么说它十分珍贵? 修复完整的老课本,不是件容易事。旧时版本虽多,但多残缺不全,或面目全非,修复起来需要时间,更需耐心。 一页要花上6个多小时,为还原最原始的中文图书出版形式,每一本都采用纯手工一页页线装,以修复丢失已久的中国审美。 从破旧不堪到焕然一新,修复的是课本,更是民国的风骨与质朴。 一套老课本 内容极其丰富 编撰理念十分先进 文字深度与美感远胜今天 ▽ 《共和国教科书》套装 值得每位国人都读一读的百年老课本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xx/703.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宝吃手到底要不要管不同阶段不同对待
- 下一篇文章: 9首儿歌,7套常规,做好幼儿园一日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