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的世界,除了尽头,没有尽头,酷寒,是
北京好皮炎专科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53545/ 黑白的世界,除了尽头,没有尽头。酷寒,极冷,是漠河给人的印象。距离哈尔滨公里,火车慢慢靠近中国最北的地平线。崔健的《假行僧》听过了无数次,可是此时此刻特别想起其中一段歌词: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凌晨时分,一位睡在中铺的大妈靠站。火车左右摇摆,她摸黑的沿着梯子缓缓下去。突然,车厢激烈的摆动了一下,大妈瞬间失去重心,整个屁股的跌坐到下铺的位置上。一把年轻人惨痛的尖叫声,划破了寂静的空气。下铺的妹子昨夜调了个位置睡觉,在酣睡的时候,两团巨大的异物往面上最柔软的肌肉挤压,刹那间反应不过来,惊慌失措。 醒过来的时候,天已亮。我看着窗外的景色,和电影院的放映片一样,一幕幕的闪过眼前。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幕是什么,是高原、湖泊、原野、老屯子。经过整夜白雪的覆盖下,脚下的每寸土地在苍茫中移动。 漠河 漠河 北风卷走了尘世的浮华,飞雪静静的铺展着全白的世界,我爱上如此洁白的大地。车厢里温度特别温暖,而出行的旅人心情特别愉悦宽敞。我们提着酒杯,与刚认识的大妈们,为生死不渝的友谊干杯。 链接车厢之间侧门的窗户,已经冻成冰。 下午三点三十分,天色全黑。 晚上九点,我们成功抵达漠河。经过漫漫“长夜”,感觉上已经像半夜十二点。出门前,定了“北北青年国际旅舍”的房间。出站后,写着各种名字的牌子高举着,这里大部分的宾馆都提供免费接站服务。别人说东北人特别仗义,浓浓的人情味儿温暖了冰冷的城市,让陌生的旅人不感觉寒冷。我的目光在文字中快速扫描,轻而易举的就找到我家的开车师傅。 北北距离火车站四公里路程,我们很快的就抵达青旅。今天第一次入住东北火炕,传说中的火炕。我一直都认为火炕是人类历史上智慧的发明物。它简化了毡房生火各种困难,有效的把能量传达到房子的各个角落。火炕的温度刚刚好,不冷也不太热。明天一早我们打算到客运站,乘搭的班车前往北极村去。北北距离客运站仅仅一公里的距离,却奇葩的搭不到车。在没有把握行走在零下三十多度下,包车是唯一的选择。这时候,北北的老板娘粉墨登场。她不断游说我们包她家的车,也许方式过于激进,没有留下好的印象。出发前找了一些资料,打了几通电话,发现李总很豪爽,答应我们提出的各种条件,最后决定x鱼旅游包车公司。可是,隔天来接待我们的不是李总本人。在相处的几天里,司机绞尽脑汁坑你没商量,搞得我对东北人的好感全失! 早上醒得特别早。从今以后,我们每天都得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去全副武装,厚厚的袜裤、衣裙、外套,一件件的往身上套。整装待发后,特地到外头转转。对眼前新鲜的一切感到异常兴奋,一看就知道是从城市进乡的大乡里!八点,一辆黑色的四人轿车抵达青旅门口。司机姓李,我们都称呼他为李师傅,50来岁人,东北大爷,原来修路的。 早上的漠河,格外安静。如果不是我亲身来过,我很难想象这幅定格在宁静中的画面,寥无一人。这么寒冷的天气,当地人除了出门办事之外,一般只留在屋子里。河边已冻成厚厚冰。我曾经对冬天抱着各种幻想。在电影各种情节的催眠下,我以为冬天是浪漫的。事实上,在这么酷寒的冰天雪地里,情人的双手是放进口袋取暖的,更别说啥牵手拥抱。人们巴不得马上进入温暖的房子里,所以欧巴桑根本不会任性的消耗能量,在零下把你拥入怀中,然后深情款款的呼唤你说:恩熙。我天真期待自己躺在一望无际的雪地吹泡泡。普通的饮用水放在包包两旁几分钟结成冰块,雪地泡泡满天起舞只是一个假幻想。这是我第一次在白雪皑皑的雪地上看日出。在东北整整一个月的日子里,当地人不会在冬天看日出或看日落的。所以,这一大片的野地属于我们的。奈何,我也忍受不了多久。你根本无法想象外头有多冻,耳朵冻红了,手指脚趾冻麻了。 漠河 从漠河县城到北极村的高速很好走。道路两旁都是一排排瘦长的松林。在漠河这种高纬度生态极端脆弱的环境,只能适合耐寒树种,既是生长缓慢却材质优良的品种,所以这里的树木和热带雨林的绝然不同。当然,这么瘦小的树木估计也很年轻。年某个夏天,大兴安岭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火灾。一根无意间被扔下的烟头,点燃了持续21天的大火,最后烧毁了森林资源万公顷。树木一旦被毁坏,要想恢复,比热带雨林地区要花更长时间。 路旁的积雪很厚,一脚踩下去积雪竟然深过膝盖!好像中了埋伏一样,整个人沉了下去。 在北红村的分岔口,我们来到鄂克温族部落的驯鹿场。 鄂温克族是历史上有名的“使鹿部落”。在没有汽车的久远年代里,驯鹿是鄂温克人转场搬家的好助手,像是童话里戴着铃铛的鹿拉车一样,铃声响彻整个大兴安岭。随着现代生活静悄悄的走进他们的原始生活,鄂温克族在年里经历了三次大迁徙::从贝加尔湖迁至额尔古纳河流域,年再从额尔古纳河流域搬至根河市敖鲁古雅乡,年再次告别幽静的山林,迁至根河市郊区三车间。如今,驯鹿发展为旅游业的一部分,可是它们依然不太习惯人群。去年,鄂温克族在漠河另开了一家驯鹿场。有幸的是,我们是第一批抵达的游客。当有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公鹿竟然逃到远远的,仿佛抗议它已经厌倦了这个喧嚣的世界。 驯鹿的寿命在14年左右。由于新开的缘故,这唯一的公鹿很年轻,才4岁。 北极村,原名漠河村。因为陈升的《家在北极村》所以认识北极村。现在北极村已经发展成一个旅游景区。据说村民已经上缴土地给政府开发旅游业,然后再每个月给村民发工资。所以现在进村必须买入门票,60元。 入住五十三度半青旅,这是我住过最不像青旅的青旅。青旅的各种硬件和软件都灰常好,连地板也是烤得暖暖的。从漠河来的班车直接停靠在门口,旁边就是北邮局和超市。超市里售卖各种蓝莓果汁,5元一瓶,餐馆卖13元一瓶 。 办好入住手续,已经是午饭时间了。李师傅推荐我们到一家饭店用餐,我们没有拒绝。进入餐馆后,发现菜单上的价钱很不一般,素菜价格60元左右,肉类皆上百以上。到北极村之前就看见网友说地理位置偏远,蔬菜都外面运进去的,运输费贵等等所以吃饭价钱昂贵。其实这些都不是真相。 我们午饭后到村里走走,发现有其他价格比较接地气的餐馆,有个还有套餐。俺吃素的,但我们其实也不想让师傅陪我们吃素。选好了餐馆,李师傅嫌店面太小,不肯进去!他一意孤行进去隔壁的饭店,倒霉的是饭店没有米饭,只有大饼。隔天我们想吃东北饺子,李师傅还是不愿意。结果同伴生气了直接踏入饺子馆。 这家饺子馆的服务非常好,咱们点的菜缺货了,老板娘马上到菜市里采购,一点都不像李师傅推荐的餐馆啥菜都没有。李师傅还挨家投诉我们不让他吃肉,只给他吃大饼让他饿了一整个晚上扯远了,可是这样的经历真的让人不愉快,好像每顿饭都等着被宰似的。 北极沙洲--传说中寻北的地方。 北极村 北极村 对面就是俄罗斯了。据说,黑龙江变成冰河的时候,连坦克车也可以行驶在江面上。 有些事,当下的时候并没有特别感受。回国一个月后,看小李的获奖电影TheRevenant,感觉莫名的亲切感,甚至似曾相识。 你若有徒步越境的决心,还必须要有承担冻死在半路的勇气。在冰河上淘冰的哥儿们。 马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古时候出远行做生意的商人,走得累的时候,它拉你;农人干活的时候,它帮你;在日异月新的当今社会,主人搞旅游业的时候,它任劳任怨的成全你! 北极村马夫说,太阳快下山,我们也得撤了 我们来早了,北极村广场旁所有的冰雕,还在建设中。 北极村的另一侧,最北哨所、洋房和对岸的俄罗斯小村庄。 中国最北哨所:信手一拍,果然照虚了,效果不好,请原谅。 在东北这段日子,我们天天惬意的生活着。每逢太阳就落山,吃完晚饭看部电影就差不多六点,感觉像南方的10点钟一样。晚上可以躲在被窝里面开始冬眠。早上户外活动少,晚上睡得好。又是一个睡到自然醒的早晨,整个街道上覆盖着薄薄的雪。我随手捉了件羽绒服,乘着雪地还未被清理赶紧冲下楼照相。除了我一个孤身作战的身影,和一些扫雪的工人外,街道上一如既往的--还未在宁静中苏醒过来。 北极村 好有爱的邮政局,据说三百六十五天都装扮成这副模样。 我很喜欢这种安静。吃过早餐,决定到村里逛逛。 北极村 不小心闯入一条小巷,路上还有厚厚的积雪。 冰棍、雪糕随便卖。雪糕化开后还能放进天然大冰箱里继续冰镇。 吃过午餐后,马上就要离开北极村了。 前往北红村的时候,在景区门口意外发现一个小山坡看全景。台阶都被大雪覆盖,完全看不清楚楼梯的轮廓,手脚并用爬着上去,然后滚着下来。 在小山坡玩了差不多半个小时,耽误了到北红村的时间。半途中,太阳已经下山...一路上都是这样的路况,百多公里的路程,几乎渺无人烟,车子在马路中间行走。偶尔对面有车开过来才往旁边靠,直到对方车子过去后再重归正道。 抵达北红村时候,天色已暗。李师傅替我们安排到香香的农家院。房子很干净,女主人好客。内蒙古人千里迢迢嫁过来的这里,已经三年没有回家了。北红村没有饭店,一般住在哪里就哪吃饭,每家客栈都能做饭。老板娘的手艺不咋滴,不过人品不错,按顾客要求做饭,也给足份量。 回来已经一段日子,我依然很喜欢北红村。我迷念这片辽阔的雪海,我喜欢这里的一望无际,我喜欢这里窒息的宁静。这里没有北极村大兴土木的建设。她朴素、淳朴、原始。整个村庄L字形被黑龙江保护着,只有百户人家紧紧挨在水泥街道两旁。这里是中国最北村庄,年才开始通电。 天亮以后,温暖的阳光洒下来,无论大地是如何苍白,它总要大地的镀上充满生命力的色彩。我独自走在街上,遇见一个背着书包,踏着轻快脚步上学的孩子,头上戴了顶雷锋帽,跟随着他的步伐的汪汪小狗,江边上寥寥无几的游客,还有几个快疾的擦肩而过的马拉爬犁,以及一头从牛棚里一跃而出的乳牛。除此以外,我再也看不见其他的生物。 各家各户的烟囱都升起了袅袅炊烟,城市人的浮躁在冷空气中飘散。 冰封了的渔船。 东北早餐。 吃过早饭后,我们启程到第一湾、乌苏里浅滩和白桦林。从北红村到黑龙江差不多两个小时的路程。一路上都是白雪覆盖的马路,还有两旁的白桦林。 穿越原始森林,第一湾与我们慢慢的靠近。这片阳光抵达不到的地方,整片都是白银色的树挂,非常壮观。 为了等待足够的阳光照射,我们在第一湾逗留的时间比较长。嗯,我穿得有点单薄,勇气可嘉但是底气不足。这时候,姐的抗寒能力还很强。 从这里开始,登多台阶攻顶!下车时候太兴奋忘记了戴上口罩。妈呀,爬到一半的时候整个鼻子又辣又呛! 就是这个小圆点吗? 小小的人影,成就了她的磅礴大气! 我们一直等待太阳爬过后面的山头,结果冬天的太阳公公比我还懒:( 雪花飘... 再高一点!再升高一点! 逗留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寒风侵肌,于是我们抱着遗憾下山。下去的台阶很滑,许多游客都摔了几跤。我被后面的哥儿踢了一脚,直接滚下山,宝宝哭成泪人。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 北红村 黑龙江第一湾和乌苏里浅滩必须买套票,共50元。乌苏里浅滩,这里是中国真正的最北点。冬天的乌苏里江已经冰冻,雪卧原野。以河为中界,对面山就是俄罗斯了。 冬天的白天很短,我们每天都和太阳赛跑。参观了乌苏里浅滩,回到北红村,吃过晚饭后,已经天暗。由于出发前预定了房间,我们只在香香农家乐过了一夜,今天我们搬到翠花阿姨家住。翠花房子的空间比较小,可是也不会太差。令我意外的是,我们没有包她家的司机,她还免费提供司机住宿和车库。我目送着工作人员领着司机到火炕间,条件和我们一模一样的,才放心回房。谁知道,隔天东北大爷还跟我们要房费,原因是昨晚他独自回香香家过夜了。大爷说翠花家条件太差,他睡不惯。当然我们是不会答应付费的,他静悄悄溜走没有通知一声。 北红村的星空干净得很彻底,可是拍夜空也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第二天晚上,我们还冒着刺骨的寒风到空地上放孔明灯。那夜,我已经忘了外面零下多少度,火柴摩擦的热量不敌外面的冷空气,连打火机也用不上。凛冽的北风,风刀霜剑,像刀子一样一刀一刀的割在你的脸上。然后冻僵了双手,怎么在衣袋里紧握拳头还是躲不过那股北风的力量。 到漠河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冬捕。包车的第一天我已经请教司机了,他说看缘分。后来问马拉爬犁阔不阔以一起安排看冬捕,他说看缘分。最后从第一湾回来,天色已经黑了,东北大爷说:没缘分。其实我们已经在翠花家看到马拉爬犁加看冬捕的配套,价钱是北极村的三分之一在讨论着要不要隔天一大早再次坐马拉爬犁,然后到江面上看冬捕。结果被翠花阿姨听到了。她劝我们别坐,反正坐过了就不用坐,然后直接帮我们安排看冬捕的渔民,一组50元(不限人数),半小时内能看见下网和收网。 马拉爬犁没啥好坐的,真的想体会马拉爬犁的盆友建议坐翠花阿姨家的,可以同时安排看冬捕。千万别让司机安排,价钱贵服务又不好。于是,我们邀请了一位广东妹子参与我们的团队,广东妹子不好意思于是又请我们吃午饭。点餐的时候,翠花阿姨不断提醒我们东北菜份量比较大,够吃就好,吃不完浪费食物就不好了。翠花阿姨的贴心真令我感动。一路走来,我们每次为了吃饭和司机闹得不太愉快。我们的司机还说按东北风俗,点餐不能单点,要点双数。四个人吃四份东北菜真的好吗? 冬捕,是漠河保存下来的传统捕鱼方式。渔民首先在江面上凿一个冰窟窿,穿杆引线把网从这个洞穿到远处的另一个洞,用木楔子固定好渔网,几天后再收网。在火车上听当地人说,小时候常吃到大鱼,不过现在漠河捕的皆是小鱼,已经没有大鱼了。湿漉漉的鱼群一汇上岸,马上结冰。 那天晚上,x鱼老板李总过来看我们。下面是李总带来的雪糕、冻梨子和冻柿子。 离开的那个早上,我想多留在北红村逛逛,打算午饭后才开车,于是不走九曲十八弯那段远路。从北红村返北极村,再走高速直接回漠河县城,差不多两个半小时的路程。李师傅听了灰常愉快。这个时候,我们认识了虎哥,女汉纸一枚。我们行侠仗义的让虎哥搭顺风车回县城,虎哥很是高兴,马上刷屏预防回哈尔滨火车票。 后来我们跟李师傅说,我们带上一位老盆友,一起回县城,司机笑不拢嘴。后来听到是免费的,就开始有意见,说是职业操守问题,不能接。后来虎哥耍了各种杀手锏,软硬兼施。最后虎哥愿意付车费,奈何东北大爷面子搁不下。我们人在车上了,行李也放上车了,李师傅迅雷不及掩耳的出了一招狠招,把车钥匙摘下,宣布罢工!由于我们赶回县城上火车,虎哥也不想害耽误我们的时间,逼不得把行李搁下,把火车票改签。 赶在火车出发前抵达漠河,街上一路既往的安静。 坐落在县城里的原始森林--松苑。年的大火摧毁了多顷地森林和房子,却没有殃及松苑。后来,这片森林被视为神奇一般的存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zl/10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男女宝宝起名大全有创意的男宝宝女宝宝名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