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有这么一个热门话题,“你们的父母平时都是怎么称呼你的?”回答是千奇百怪,有人说是小名,有人说是外号,还有直接喊全名的,不过有一个回答让我眼前一亮。

“怎么称呼倒是无所谓,关键在于在什么地方称呼?”

他所说的意思我可以理解,这让我想起一个朋友,因为他名字里面带一个铁字,在家排行老二,不知道从什么开始,家里人开始喊他“二铁”。

平时在家也无所谓,毕竟他哥叫“大铁”,可到了外面,让人实在太尴尬了。朋友的母亲本身就是个大嗓门,脾气还比较急,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第一反应不是打电话,而是站在原地直接喊。

朋友讲,有一次他去火车站,临时去上了个厕所,手机、钱包啥的都放在母亲那里看着,就在他方便完往回走的时候,母亲熟悉的声音传来:“二铁,二铁,电话响了!”她一边喊一边朝朋友招手。

朋友能明显看到一大片人转头看他,当时臊得脸通红,连忙小碎步加速,事后他跟母亲说:“电话响了你接一下不就好了,这里这多人,你也注意一下影响啊!”

母亲一脸无所谓,“我喊我儿子,关他们什么事?”此言一出,朋友赶紧无话可讲,这再辩论下去肯定要吵起来。

称呼不仅是一种代表,它还关乎名誉

相信很多人都遇见过类似的状况,母亲不分场合的胡乱喊孩子的小名或者外号,在她们看来,这是稀疏平常的事情,自己怎么称呼孩子,也别人无关,实际上却给孩子造成很大困扰。

哲学家尼采说过这么一句话,称呼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代表,它还是荣耀、名誉的支撑。

母亲要是不注意这一点,很容易闹出大问题:

1、破坏亲子关系

在《儿童心理学》中早有介绍,其实在宝宝2岁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有了自尊心,也许孩子并不清楚什么叫“面子”,可他们能体会到那种感觉。

很多孩子的小名或者外号都不是很好听,母亲要是不分场合乱喊,很有可能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感觉周围人都在嘲笑自己。孩子肯定不会怼陌生人,所有的不满情绪只能发泄在家人身上,因此,很多时候妈妈会成为唯一的“受气包”。

有人说,这是孩子不懂事,为了几句称呼问题,就向妈妈发火,很明显是三观出现了问题。道理是没错,孩子确实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问题是,妈妈明知道这么做会让孩子生气,为什么还要坚持如此行事呢?

改变一下称呼又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就是直接喊全名,也比随便乱喊要好很多。

亲子关系的维护,不能全靠宝宝懂事,妈妈也得注意自己的言行,互相尊重方能走得长远。

2、造成孩子心理扭曲

有些妈妈相对比较强势,当孩子对称呼提出异议时,她们会很强硬地表示:“不要废话!”孩子被一吓,直接怂了,从此不敢多提。这种处理方式看似解决了问题,其实埋下大隐患,在家长看不到的心理层面,已经出现了扭曲现象。

严格意义上,这种方式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侮辱”,明明知道孩子不喜欢妈妈在公开场合那样称呼自己,却不顾他们的感受,一意孤行。

设身处地想一下,是不是能感受到那种发自内心的“鄙视”?就算是跟普通朋友相处,只要情商正常的人,相信他们都不会这样做,很明显,妈妈并没有将孩子放在一个相对平等的位置上。

当孩子习惯这种模式之后,他们会慢慢变得自卑而胆怯,就算面对不公,也不会选择去反抗,以为忍耐就能解决一切。

高情商的妈妈,会选择这么做

在家的时候,不管怎么喊孩子都行,没太大讲究,但是到了外面,妈妈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称呼问题。

很多家长习惯喊孩子宝宝,有一次带孩子去参加一个集团活动。有个妈妈想让孩子喝水,就喊了一声宝宝,结果很多孩子回头看这个妈妈,都是以为在喊自己。

最理想、最保险的肯定是直接喊全名,哪怕名字原本就不好听,也不会让孩子怀恨在心,毕竟用了这么多年,他们应该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要实在不习惯,直接喊“儿子”也行,相当一部分家庭就是这么称呼孩子的,别人听了也不会觉得奇怪。

这个问题在熟人较多的场合尤其需要注意,比如在学校,家长千万不要小看学生起哄的能力,他们成天学习,原本就缺乏乐趣,要是一旦有了突破口,会在很短时间内衍生出非常多的版本。

好一点的情况,孩子的同学会将妈妈对宝宝的称号直接拿过去用,从此无人再喊名字,糟糕的就是“起外号”,拿孩子小名开玩笑,并且以此为乐。很多孩子正是因为外号问题,才一蹶不振,甚至出现心理阴影,所以说,妈妈一定要重视起来。

归根究底,说白了还是“尊重”问题,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

孩子是晚辈,却应该有自己的地位

樊登说过,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作为独立存在,应该有自己的性格与待遇。

中国式家长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孩子是自己生的,他们就是晚辈,而晚辈是没有权利要求父母做出改变的,他们理应听话,否则就是坏孩子。

就算父母做错了事情,也得父母自己去改正,而不是孩子要求父母改正,那样的话尊卑顺序就错了,不符合“父父子子”的文化概念,要是较真的话,这就是“不孝”。

在这种心态下,孩子们的不满会日益加重,家长也别觉得无所谓,今天他们所做的一切,在未来都必然有结果。

矛盾的累加会延长孩子叛逆期的时间与程度,他们会变得暴躁而无理,可父母又不可能不管,最后到底谁吃苦,父母自己心里才清楚。

总之,孩子的要求又不高,只是希望妈妈稍微注意一下称呼问题,如此简单的要求,家长完全可以满足,何必跟孩子抬杠,闹出其他问题呢?

孩子名字幼儿园小孩子防走丢标记姓名字学生用东方图衣服印章防水洗不褪色淘宝¥39.8购买

聪明的父母都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mj/10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