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摔一跤,1岁宝宝窒息身亡,孩子吃饭时
图片来源:网络 8月7日,苏州男童皓皓和家人外出游玩,全家人酒足饭饱后,就在酒店房间里玩耍。 快1岁的皓皓突然开发了新技能,学会了第一次独立行走,他兴奋不已。 图片来源:网络 谁知在踉踉跄跄行走的过程中,皓皓不小心摔了一跤,这一摔,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图片来源:网络 家人一时间不知所措,医院。 可惜,医生已经无力回天。 家人准备好了很多“抓周”的物品,皓皓再也用不上了。 孩子吃饭这件小事,看似无关紧要,其实“暗藏杀机”。 皓皓是因为刚吃完饭不久,摔倒后一哭导致食物反呛,迅速堵住了气管引发窒息。 孩子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做这几件事。 吃饭时不要嬉戏打闹 每个家庭开始教导宝宝吃饭时,都会反复强调不要嬉戏打闹,不过强调归强调,有些时候很多家庭还是做不到禁止。 图片来源:网络 今年4月份,一名3岁半男童吃完饭后,拿着筷子和姐姐奔跑打闹,结果不小心摔倒,面部着地,筷子直接从嘴部经鼻腔插入颅内5厘米深。 经过5个多小时的抢救,才把颅内断掉的筷子取出。 图片来源:网络 年,3岁女童吃饭时手拿筷子在客厅奔跑,跌倒后导致筷子从口腔插入颅脑内10厘米。 图片来源:网络 年,孩子不想吃饭,嘴里含着筷子到处跑,家长追着孩子喂饭,结果一不小心追到了手术室,筷子插入体内12厘米。 图片来源:网络 这样的意外原本可以避免,但现实是这类悲剧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孩子在吃饭的时候追逐打闹,还很容易造成食物残渣被误吸入气管,导致呼吸系统感染,甚至窒息。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不要让孩子养成吃饭时追逐打闹的坏习惯,更不能追着孩子喂饭。 吃饭时剧烈运动,不仅对孩子的肠胃不好,还有可能引起食物反呛、发生窒息的危险。 古人告诉我们,食不言寝不语,不仅是一种餐桌礼仪,还是出于安全的角度。 吃饭时逗笑、看电子设备 宝宝吃饭时,不少家长喜欢逗宝宝笑。 图片来源:网络 比如:抢宝宝食物、敲筷子、讲笑话等等,逗的宝宝哈哈大笑。 气氛看上去很愉悦,但也是非常有危险的哦。 孩子年龄小,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在餐桌上和他逗笑玩乐,孩子很容易被食物呛到,甚至会导致食物进入气管! 还有的宝宝习惯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家长感觉这样挺好的,不闹不吵的自己也可吃个安顿饭。 宝宝边看电视边吃饭的危害有很多。 比如:孩子吃饭注意力不集中,不仅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胃部功能紊乱,甚至还有可能发生意外。 边看电视边吃饭,还会导致宝宝进食太多造成肥胖。这对宝宝的身高增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孩子吃太多,还会导致脑疲劳。吃得越多,胃肠需要血液越多,脑供血越少,不利于大脑的健康发育。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和孩子一起吃饭时,家长不但要教育孩子“好好吃饭”,自己也要学会安静,不要在餐桌上和孩子逗笑玩乐,最好也不要打开电视。 乱喂孩子东西 年2月1日,大连一名2岁半的孩子随妈妈参加家庭聚会,被亲友喂食开心果,结果呛入了气管。医院并接受了气管切开手术,可惜当天下午便不治身亡。 年7月14日,深圳一名10个月大的男婴被家人喂了一整颗葡萄,噎住后没有抢救回来。 年7月27日,盐城一名18个月大的男童吃果冻时卡住,经医院一个小时的抢救,仍未挽回性命。 年9月7日,漳州一名2岁半的男孩,吃龙眼时噎着,因家长不懂施救方法,耽误最佳抢救时间,男孩最终死亡。 图片来源:网络 触目惊心的新闻背后,是当事人家庭无尽的悔恨和泪水。 因为异物噎住导致的窒息身亡已经太多太多,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放松警惕。 人民日报列出过容易让儿童卡喉的“黑名单”,一定要切记: 图片来源:网络 像花生、瓜子、核桃等坚果,还有软糖硬糖、果冻、麻花、大肉块、长面条,以及樱桃、龙眼、葡萄等,都不建议小朋友食用。 如果非要食用的话,一定要给孩子碾成碎块或 糊状,方便孩子吞咽。 比赛吃饭 这个游戏很多小朋友都玩过,看似没有什么危险,其实也是隐藏着“杀机”的。 有些妈妈总在餐桌旁不停地督促宝宝:“快点吃!看看咱俩谁吃的更快!” 培养宝宝有竞争意识没错,但千万不要在吃饭上比拼。 因为食物消化有个完整的链条,首先要经过口腔牙齿咀嚼,将食物切碎,通过胃酸等物质再把食物打散、磨碎,这样才利于吸收利用。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进食过快没有充分咀嚼,大块食物直接进到胃里将会增加胃的负担,易患胃病,或者导致营养不良。 一日三餐是宝宝吸收营养的最重要途径,进餐时间最好能保证20-30分钟。 救命方法,务必掌握 成年人异物堵塞气管的黄金抢救时间是5分钟,儿童只有3分钟。 这么宝贵的时间,不要被错误的办法耽误了。 除了预防孩子被呛,每一位看护人还必须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一岁以下: 图片来源:网络 ①让宝宝俯卧在大人腿上,呈头朝下、头低臀高的姿势; ②家长双手的手掌根部放在宝宝肩膀中间,一手支撑头颈部,另一只手叩击宝宝背部5次; ③接着将宝宝仰卧,用食指和中指按压宝宝胸部5次; ④重复这两个动作:背部拍击+胸部冲击,直至异物排出。 ◆1岁以上: 图片来源:网络 ①施救者跪在或坐在宝宝身后,然后从背后搂住宝宝的腹部; ②一手握拳,拳眼对准患儿上腹部,肚脐上方两指位置,另一只手握住拳; ③然后用力向后上方冲击宝宝的腹部,直到吐出堵塞物为止。 这两个动作一定要熟练掌握和操作,否则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就会惊慌失措,忘记如何正确施救。 我们当然希望一辈子都不要用到这个方法,可我们更希望,万一用到的时候,不要束手无策。 我们家长多一分小心谨慎,宝宝的生命健康就多一分保障,你说呢? -END- *文章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mj/4792.html
- 上一篇文章: 采风视野
- 下一篇文章: 春夏天宝宝长高黄金期,最科学最全面长高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