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shtanga之路不寻常
年1月11日(天)不寻常 上午太多工作,今日断习。 合作会员课第二日,课前跟一位大姐聊天,听她谈自己的人生经历: 去年体重近斤,身体极度差到了濒临生的边缘。 抱一丝希望跟一位师傅和一位朋友同行,从家一路大拜到了五台山,历经一个多月的时间,回后减重40多斤,身体改善很多,如获新生。 听到嘴巴张开,眼睛睁大…… 大姐给我看手机里保存的照片和视频,讲述着路途的艰辛: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路,坦途还是崎岖泥泞,都要一步一拜,虔诚而行,日风尘,夜宿帐篷。到达五台山时,天气严寒,最低气温零下30度。 沿着山路前行叩拜,穿的军大衣被汗水湿透,结了厚厚的冰。随身带的干粮冻得像石头一般硬,啃干粮喝雪水一路维持体能。 想到了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若不是听大姐亲口说出,又看到视频照片,真觉不可想象。 我问:“您们靠什么坚持下来的?” 大姐说:“已经超越了身体极限,靠的是意志。有时候在山上走着会迷路,但逢如此就会有狐狸等小动物跑出来引路。” 也许是心诚则灵,也许是能量的召唤。 感动也很感慨,世间总有些东西会超出想象。 大姐还讲:看到我们三个人,觉得跟别人不一样,还能感觉到我们对瑜伽是发自内心的爱。 是的,也总有些东西无关名利,而是心之所向。 也总有些日子,有关内心的暖与爱,因而不同寻常…… 年1月10日(天)乐事 5:30—7:00。 追寻深柔和缓的呼吸,以此为线,把体式的珠子个个串起,闭莲花前屈上提,又一个礼物献给时光。 第一个轮式后弯时气息有阻滞,支撑时重心不均,手臂吃力。vinyasa起身站定后,几次深呼吸调整,吸气脊柱延展,呼气于舒展中深度后弯,双脚发力踩实则手臂轻松,身体妥帖舒适地安住在哪里。 下午三人同行做葛卡撒诺的会员课,与经营的姐姐聊瑜伽。 这位姐姐极具行动力,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她讲做事业: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机会来了就要牢牢把握。这样的推力冲力,如此敏锐稳准。 看她忙到分秒必争的状态,感慨:所有的光彩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隐忍与付出。 遇到这样的有经历阅历的朋友,坐下来聊聊,也是成长。 来时随处转了转,看到了三个大书架摆满了书,有绿植流水,束扎着纱帘的大玻璃窗勾勒意境,临窗的餐桌上摆着一盆绽放紫色的花,顿觉时光美好,心舒神怡。 瑜伽是一条线,把各个机缘串联。 如此,生活乐事之一: 就是遇到书,遇到茶,遇到花,遇到有满满能量的人。 然后坐下来喝喝茶—— 聊聊未来, 聊聊梦想, 聊聊瑜伽…… 年1月9日(天)随谈 5:30—7:00。 教培课间,一起探讨体式要领、遇到的疑问及近两个月的收获心得。 直到十一点半下课才意犹未尽告一段落。 都是同路人,不同的只是走上Yoga之路的时间点不同,时间长短不同而已。 无所谓师与生,彼此之间只是一种分享。自己走过的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讲给别人去听,最真实也最有味道。 教培课还有一周结束,除了不舍,也看到了些许面对自我练习的茫然。 真正的Yoga修习,独行是必须的。 守的时间短,未从原轨道上完全切换过来,自然会置疑坚持,会担心一个人的能量不够持续。 持守两年多,自己更能深刻地体会坚持的意义,也遇到并越过了坚持路上所遇到的阻力。迷茫时唯有问心随心,与其违心地活在别人的判断标准中,不如活在自己认可的世界里。 坚持需要勇气,需要内心在黑夜的无助颤抖中慢慢强大,然后从容地站在阳光里,终能以内心之光驱逐阴霾。 艺兰谈到七八岁的儿子居然问出这样的问题:“妈妈,怎样才能收获的无比幸福?” 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他的疑问,他的价值观映射了整个社会环境对于他的影响。 之所以孩子会问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身边有太多大人在做同样的追寻:高目标,快速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敢妄言。 但自己却是固执的特例:喜欢慢节奏,喜欢纯手工,喜欢传统制作;喜欢付出的过程,喜欢时间的打磨,坚守着认为值得的东西。更坚信人生只有经过岁月打磨,注入情感,投入精力,才会有质感和命力。也许正式因为如此,才会有幸被瑜伽选择留下来。 身边持守的朋友,都是固执的特例,所以能有幸一路同行。 就如今日,盘坐下来如此畅聊,是能量的传递和汇集。 今日将远,而明日将至。 Yoga打开了一扇门,会遇到种种不曾设想。 幸于此生,不再是今日复明日…… 年1月8日(天)本然 5:30--7:10。 一场Ashtanga伴随着太阳升起,将瑜伽融入生活,是一种独特的仪式感…… 吃饭很少拍照,今天中午的一顿餐,却有了想拍照留念一下的想法。 一家倡导药食同源的会所做出的营养餐,大托盘托着十几碟造型各异的小盘,盛放不同的菜品。 上菜的妹妹端上桌,大家都有惊叹:被这样的精心打动到。 拙朴的碗碟,简约的摆盘,至简的日式禅风。 进食顺序也是有讲究,如此,满满的仪式感。 慢慢吃,细细品,秋葵的脆糯,西兰的清爽,蘑菇的醇香,鱼肉的鲜美,木耳浸润过的柠檬香…… 小心翼翼去吃,唯恐辜负了这意境。 就想:同样的食材,若是混到一起做熟,再和盘托出,当然也能饱腹,却全然没了这样的仪式感和意境。 生命,不也是如此吗? 等长的时光,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是混乱的庞杂,还是精心的调搭? 本是过来聊瑜伽的,看来感觉是对了。 这家的食疗餐倡导药食同源,开启人体自愈能力。 瑜伽也是如此,《阿育吠陀》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天地造人,本自俱足,无须外寻;如同这些食材,真味足够,若借助各种添加放纵口腹之欲,反而有害无益。 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在Yoga的世界里,所有的雕饰都是余赘,本真本然才是生命最佳的呈现。 在日日修行中,涤去凡尘,真香自逸,本然自现…… 年1月7日(天)慷慨 5:30--7:00。 方寸之间的挥洒,又奉出一份献给生命的礼物。 悠季同学芳前几天在群里讲到,她突然开始厌倦练习。 因为知道我习Ashtanga,所以在群里问我如下:“我有个瑜伽教练朋友,当教练有十年了。今天聊天说起我对瑜伽提不起精神,疲惫感很强。她说她之前练习哈他、艾扬格,也是一样的症状,但由于是瑜伽老师,就一直坚持着。近一年她开始练习Ashtanga,感觉才是练对了。” 我回答:不同习练方式应该讲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适合不适合。 Ashtanga的固定化练习如行云流水,让头脑更专注于呼吸,而不用去想着下一个体式是什么,从而可以提高专注力,所以规范化的练习有助于控制心念。 遇到适合自己的练习,并且持守下去,是福报。 练习何种瑜伽,可我们选择, 最终能走多远,是我们被瑜伽选择。 老罗跨年演讲: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年01月07日—— 属于今天的日子,走了就不再回来, 唯有把握好现在,慷慨地活。 年1月6日(天)养花 5:40--7:35。 周日时间宽裕,未断习。 习完再看万年历才知道又是新月日,腊月初一。 每一次的前屈扭转后弯倒立,都是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自己对话。练习状态反映心境,在垫子上什么样子,走下垫子的生活就是什么样子。同时习练也能改变行为模式,进而改变心境。 自幼喜欢养花,会在院子里垦出小小一方花田,撒下种子,洒水灌溉,看着种子一点点发芽,芽苗长大开花。 经常会在阳光下,在习习微风中侧立许久,看亲手撒播下的美,妙不可言。 而于每天的习练,也是在养花,养一朵心之莲花。 这里的种子是千古流传的先哲智慧,阳光雨露要在我们心里营造。 坚持,韧性,平稳,坚定……所有这些是最好的养分。 什么是坚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是坚持,就这么简单,却又这么难。 以前读到说到坚持,觉得就是一个词,一种精神。 现在觉得,它更是一种力量,一种途径。 一种可以触及梦想的力量,一条可以到达彼岸的途径。 闻花香自然心旷神怡,但更为倾心沉浸的是养一朵花的过程。 自然之花有花期,到时自然绽放,过时亦会凋零。 而心之花,花期不可预知,可一旦盛开,却可不败。 于所有的习练,交付花开…… 年1月5日(天)由己 5:30--7:00。 小寒节气: 踏雪寻梅时,更待一分春。 陪女儿看动画影片《蜘蛛侠》,不同影片都有着相同的套路:善恶分明,两不相立,历经艰难惊险、上风辗转的争斗,结局却总是善必胜恶,这是世人信奉的因果。 每每都知道结局走向,却次次都为正义一方握拳捏腕,恨不得拔剑相助,一旦字幕滚动,灯光打亮又马上回到当下,却得甚是好笑:知道在看戏,却总会入戏。 回时路上车多,没耐心的司机就会频按喇叭。想不明白,急什么,急又何用:再多按几次,车还在那里,人还是那些,又如何? 记得有次下班逢骤雨,又没携伞,好在叫到一辆车。一路堵到盛况空前,寸行维艰,干脆隔着玻璃欣赏雨景,等到离家一公里左右,三个路口翻来又回去,半小时竟没走近一百米,我当时写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骤雨天,离家一公里…… 终于到家付费,司机都很惊讶:多年行车,这么点距离,最大的一单。 现在想想都觉得是难得得经历: 无非是烟,无非是雾,无非是云,无非是雨,随它去吧。 万事随缘,尽心尽力,心由自己。 年1月4日(天)冬藏 5:30—6:40。 深冬的天气,走在路上,万物萧瑟,八方凛冽。 却不觉一丝荒凉,反倒让人肃然敬畏。 厚重磅礴的萧瑟背后,在蓬勃孕育,孕育着博大的生机。 仿若听闻到种子在地下吱吱破壳,在黑暗中向上萌发。 凋零到只剩枝丫的树木,隐藏的能量却如暗潮涌动,枝枝待发。 严冬之于暖春,犹如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所有都处于蓄势待发,一切都在韬光隐晦,于生机酝酿的气象中,万物归于自然。 冬藏,为了更好的春生夏长,终归于秋收。 《道德经》云: 人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世间真理,宇宙法则。人生于万物之中,亦须循此道。 因缘和合,因果循回,周而复始。 经历了春夏秋,必要回归冬藏,蛰伏蓄能,积累集聚,方能春来萌生。 一九腊月, 凝眸颔首, 归于冬藏。 年1月3日(天)谨行 5:30--6:30。 上午对比老师、苏姐我们三个人的字,谈到了性情。 果真字如其人,貌似三种不同的笔体,仔细看但却蕴含了一样的风骨,横是横,竖是竖,方向清晰分明。所以三人性情好多相似,甚是有趣。 中午老师引见他的一位同学进餐聊天。这位姐姐活得洒脱,思维敏捷,见识丰富,分析当前现状,委婉而中要害,句句入理。是的,做事情要有道有术,强大不仅是不受干扰,不仅是吸引同频者,更需要去调频,让步同频的人慢慢产生共振,才是真正有能量。 调整明确方向,能入世能出世,才是真正的瑜伽。 《瑜伽之路》的封皮终于设计好,是想要的意境,云、水、禅、心,云水禅心也是最爱的一首筝曲,百听而不厌。 莲花沾清泉 涟漪叠心间 心若能定心本然 透空凡尘烟 找图片的时候看到一张旧照,初习阿汤时莲花盘坐,结智慧手印闭目调息的照片。 当时还是在老师的办公室,跟几位姐姐一起习练。很感慨,历经几百个日夜,几位姐姐已经远离了Yoga,而许久未见。 庆幸自己被瑜伽选择,守了下来。 路远谨行,Namaste! 年1月2日(天)众行远 5:05--6:45。 新年第一场Ashtanga习练,于温柔缓慢的呼吸中,去寻找稳定的舒适。 曾推荐悠季的同修读《传承》,一位思维缜密,做事及其细心的工程师,修起瑜伽来同样时时处处求甚解。 今天他聊读后感:瑜伽不愧为过去几千年的Yogi们,用以探索生命奥秘、提升生命质量的工具之一。《传承》里面的很多Jois的西方弟子,都感谢老师帮助他们/她们开启了生命的宝库,说得极对。 然后问我:近二十年的练习下来,是否能收获有文中描述的感受。因为没有收获的话,真正能坚持下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如实回答:相比二十年的深修者,刚入阿汤大门而已,不敢妄言。 但我相信持守下去,一切都会到来。瑜伽只是一种身心修行的工具,应该用包容的心态去看,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 于我喜欢Ashtanga的固定流畅和力量,也有人更喜欢传统哈他的舒缓丰富,还有人喜欢艾扬格的严谨精准。…… 可以去接触学习,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的练习。 他理解的也很深刻:确实,作为习练者,这种包容的态度亦更为重要。流派都是平等的,只是适合不同人群的工具,只有适合不适合,没有这高那低、此厚彼薄之分。习练者对待不同流派的态度应该是开放和包容的。听说有些人练了阿汤之后,反而变得固执、自满与自我了,若是这样那就有违大师的初衷,亦得不到真实的利益了。 听后举手称赞,只是我不太认同利益这个说法,目的性太强,习练不应该有任何目的,所有获得都是礼物。 如此,Yoga路上走,独行近,众行远,三人行而有我师。 同行同频同修,也是乐事。 年1月1日(天)无问西东 新年第一天。 昨晚家里来了客人,宿到厅里,早起不便打扰。 本想一场阿汤开启新篇,那就周日不断,下午哈他体式习练,也是Yoga。 上午有人约体验课,彬彬有礼而文弱的高知男生。 他说自己睡眠从小一直都不好,心念很多,想控制却不能沉静下来。想通过冥想释放获得沉静,减少心念。看他属于心思缜密的人,自然容易多思多虑。 老师先带他进入诵钵音疗,诵钵敲击,声音浑厚圣洁,有一种莫名的震慑力,心瞬间臣服而净化。几分钟后,看他身体开始大幅起伏,呼吸加速。片刻后钵声慢慢收回,而情绪却难以平复,引导他缓慢仰卧,静休几分钟后才慢慢平静下来。 起身后沟通,他讲听到钵声,深藏的情绪突然被调动释放了出来。我很是理解,之前OM唱诵也曾经莫名而安静地流眼泪,也愈加敬畏源自尼泊尔的先人智慧, 所谓: 闻钟声,智慧增, 烦恼少,菩提升。 下午教培课,互道着新年好开始习练。所有付出都会外现,大家的体式越来越规范从容,于俯仰展侧中逐渐看到了能量的流动。 脊柱式抓拍,洪虹做得很是从容淡定,那是专属瑜伽人的风姿。 如老师讲:云淡风轻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持守——这就是新年第一天的我们。 晴耕雨读…… 新年第一天,钵声敲击如暮鼓晨钟,声声唤人醒: 坚信持守,坚信珍贵。 爱我所爱,行我所行, 听从我心,无问西东。 年12月31日(天)前行 断习第三日。 今天的日子,对日月山川,花虫草木来说,或许寻常。 太阳依旧东升西落,草木依旧冬藏待春长。 而与我们,或许不同。 公元年的最后一天,一个时间的节点。 晨曦中睁开眼睛,又微微闭上,听—— 是谁在渐行渐远,又是谁越行越近? 钟表的指针,转了一圈有一圈又,周而复始,孜孜不倦…… 而人生,却是一条线,有起点,有终点。 无常为有常,而又有什么,能够亘古不变? 真理,智慧,爱,圆满…… 每逢这种起点,有仪式感的日子,我们都喜欢许下心愿,立下目标。 憧憬着零点一过,马上会获得一个全新的自我。事实上,哪有那么简单。 若是这样。这样人生的改变不需要任何的行动,只需要坐看时钟转圈圈就行了。 今天见到一位妹妹,她曾经跟我谈到过想突破现状的困惑,想要内心的丰富,想要优雅的谈吐,想要更好的自己。 我建议她先去多读书,并且给她发了一些书单。 今天她谈到了自己的改变:读书从一开始的浮躁无味到慢慢开始享受,心越来越能沉静下来,周边的人都在称赞她的变化。 “原来看着别人表面光鲜亮丽,却不知人家在背后付出了多少。”——这是接触多次,听她说过得最深刻有智慧的话。 她讲自己还是会经常羞怯,我问:“你觉得原因在哪里呢?”她说是不愿突破加懒惰。 敢于这样直面当下的自己,已经是很有勇气了,这是人生路上的成长。 即将的明年,所有的明天,都是希冀之光。 抬头可以望到梦想,迈步脚下坚实有路,这样的年华才不会虚度。 人生路,于持守成长中从容前行,直到——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年12月30日(天)表白 断习第二日。 终于将我的瑜伽之路定稿。 完美综合症,总算心里过得去了。 中间烦劳老师数次修改转换格式细节,最后一次是要改一个标点符号——由句号改为省略号。 句号是完结,而省略号代表着希望的延伸,更喜欢后者的寓意。 封面设计也在灵感一现中重新定格,所有的都要己悦才够。 上午跟女儿参加她的English新年Party,跟她同学的妈妈聊。 一位高校的编辑,有段时间不见,看她很疲惫的样子。 她讲到工作和生活种种综合到一起带来的压力:本来很喜欢文字编辑类的工作,真正作为职业的时候发现没有想象地那般美好,成了一种谋生的工具,所以会累。 这让我想到了生命的源动力,它究竟来自哪里? 没有源动力,所有所为之事都是一种耗,因而会活的越来越无力。若找到了源动力,生命之力则可源源而不断,那是心之流…… 因所做之事而累,或许是不够爱,之前曾有过多次这样的尝试和经历。 做真正所爱之事,是生命的源动力之一。 年末岁尾,于Yoga的表白: 还好遇到你,感恩遇到你…… 年12月29日(天)丈量 三日断习。 教培课后大家聚餐,几乎天天相见,却聊到好像许久不见。 众人聊天时,更喜欢做安静的倾听者。 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本无可替代的自传体小说,情节截然不同,但是都会有起伏跌宕,有暗潮低谷。 而我们几个,更多了他人所没有的桥段——幸遇有瑜伽后的柳暗花明。 小时候看故事读小说,觉得那是作家富有想象力的创作。 现在觉得,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作家,就是生活。 我们都是从年少青涩中走来,一路跌跌撞撞,甚至仓皇失措…… 记得小时候特别喜欢穿着妈妈的高跟鞋,站在穿衣镜前打量,以为穿上高跟鞋之后,人生的高度就会不同。 殊不知,等脚丫不再长大,等穿了好多双高跟鞋之后,才明白:鞋跟的高度远远不足以支撑人生的高度。 人生路,需要迈开步,用脚去丈量…… 如苏姐讲,原以为物质可以给予人生所有的幸福,等拥有之后,却发现根本没有得到想要幸福。是的,再丰裕的物质也不足以搭建幸福的宫殿,因为物质无法触及到心灵,而幸福是来自心灵的春风化雨,是人间四月天。 虹姐讲到了她身边几位女性的可悲,嫁给了财富,唯恐失去安稳和家庭,唯一的招数就是用尽各种方法留住美貌,抵御时时处处潜存的危机。 活生生罗子君的前半生的现实版本——把幸福嫁接到财富,日日忐忑惶恐无助,再漂亮的外表终究抵不住岁月,而灵魂的丰富却能成就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自我。 遇到Yoga之后,就遇到了智慧,也就开始活向了通透。 回头望,终于寻到了生命的轨迹。 而之前的岁月,恰如春梦了无痕…… 读《我不》—— 这个世界,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而那些人,大都曾隐忍过你尚未经历的挫折。 顾城说:我从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在别人的回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 感恩生命中所有的波折低谷,柳暗花明。 感恩遇到Yoga:有光芒相伴,生命可绽放如花,独立而优雅。 年12月28日(天)换位 5:30——7:00。 轮式中觉知带到大腿,充分舒展开腿根部,手臂支撑力减少,轻松不少。 听一个实习的孩子讲工作感受:起初激情满怀,后来发现自己的很多想法都没有得到认可,没有办法实施,满腔热情受到了打击,所以就学会了接受现实。 听得出来,他所说的“接受”,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退让,是一种热情的消退。 后来看他写的论文,找到了症结所在。 这是一个很聪明,也很善于思考的孩子,论文里面好多创新点。但是所有创新的出发点都是他自己的认知,自我的想当然,而不是站在全局发展的角度。 这是一个战略与战术的问题,也就是道与术的问题。 不明其道,而妄论其术,再新颖的想法也可能背离大方向,导致南辕北辙,自然不被认可。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都易犯这样的错误,凡事从自己角度出发而不去换位思考。这是一种狭隘,也是小我的过度放大。 学会了换位,也就放下了小我,学会了俯瞰全局,所以会拥有更高的智慧。 想到一个故事:在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一天,一头忠厚的老牛挣脱韁绳,强行闯入运水车必经之路。拦截车前,不肯挪动半步,最后造成了堵车。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扬起长鞭狠狠抽打瘦骨嶙峋的牛背,老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依然不肯让开。 鲜血沁红长鞭,老牛凄厉哞叫,运水战士哭而不忍,不惜违反军规取水施舍于牛。 出人意料:老牛见水不饮,而是仰天长哞,一小牛闻声跑来贪婪饮完水,老牛慈爱旁观,伸舌头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老牛的眼睛,彼此眼中都有泪水。 看完故事,眼中已有泪水…… 懂得换位,也就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 佛怜终生,那是承载芸芸众生,包纳万物的慈悲和宽容。 凡事勿往下定论,因为—— 子非鱼,子非“我”, 学换位,学宽容,更修慈悲…… 年12月27日(天)香远益清 5:20—6:50。 气温骤降,好在北方有暖气,可保持室内恒温,身体打开不受影响。 昨天中午友发图,雄安落雪,本正向往那皑皑的圣洁,不料没多久就迎接了一场纷纷洋洋的雪。 雪花如絮,翩翩撒落。 因为这飘飞的点缀,酷寒的冬日顷刻就温柔了起来。 女儿一路惊叹着,像刚出笼的小鸟,说自己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片的雪花:“妈妈,雪花也太大了吧?我都能看清楚它的形状。” 定睛去瞧落到身上的精灵,还真是,每一片的形状都能看清楚。 想到那位执着得有点“傻气”的俄罗斯男孩,用自制的一台“傻瓜相机”,追寻9年,只为拍到一朵自己喜欢的雪花…… 看过他拍的雪花图片,用惊艳两个字形容是过于肤浅的,更确切地说是顿生对自然的敬畏和臣服。就如同世界上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雪花,这种天地造物的自然大美,人工是做不出的。 上午,看到老师雅兴赋诗,也因了雪之趣: 雪近寒已远, 烹茗以待君。 梅开少人问, 君心似我心。 遂对曰: 琼花舞严冬, 烹雪煮香茗。 梅开无须问, 君心自清明。 雪之美,梅之幽香,皆因在寂寂严冬,历经了彻骨之寒。 想到了春日的桃花红梨花白杏花娇,美则美矣。只是阳春三月温暖处养成的美,独少了梅的圣洁。 就如人生,就如瑜伽的修行,只有历经孤独的守,历经岁月的寒,才能成就灵魂深处的香远益清。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于四季执守中,赴一场身心的修行…… 年12月26日(天)虹之彩 5:25--6:50,头倒立A与B间自由切换,轻松无压力,自己都不明白变化是如何发生的,都是时间成就的。 第一次见洪虹,是在老师的办公室,一起上阿斯汤加的口令课。 梳一个马尾辫,身材娇小,不是很爱言说。昂着头像一只天鹅,嘴角微微仰着,透出一丝丝倔强。 听老师讲她之前曾做过健美操教练,底子不错,好多体式能做到。随着老师的口令,在身体承受的极限处,每次都能看到她牢牢撑着直到口令结束。 那次听她讲:练完一场阿汤,手抖到回家路上都把不住汽车的方向盘。 当时就想:这个姐姐真的是骨子里透出来的倔强。 后来见面多了,慢慢熟络起来,常会聊聊对于瑜伽的喜爱,练习的感受,因为长我几岁,就一直喊姐姐。 记得特别清楚,有次习练完,她说:“为什么到了八十岁,我们就不能优雅地活着呢!” 很是认同她这个观点,我自己也有这样的信念:既便到了80岁,穿上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也要透出自信从容的法式优雅,这才是有品质的生活。 所谓目标,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意味着汗水的撒播和严格的自律。 后来各自持守,好长时间都没有见到。 直到十月份伍甄老师工作坊开班,看到她越来越有朝气和活力,聊到瑜伽聊到Ashtanga,看得出她满心满眼流露出来的都是真爱。 六天的工作坊,我俩的垫子一直都是紧挨着的,一起跟随老师的口令寻找内心深处的自我…… 教培课筹备期间,洪虹也是毫不犹豫地就报名参加了。 自此天天相处,越来越能感觉到她身上所散发的那种光芒。她说:“每天站到凳子上,嘴角微微上扬,美好的一天开启了。”讲这些的时候,她的眼睛闪闪发亮,流露出来的满是憧憬和希望。 看她的头还是自信地昂着,嘴角还是微微上扬,却没了一丝丝倔强,有的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很敬佩她的坦诚,大家交流中,她多次反思自己之前性格存在的问题。 是的,我们都学会了反思,好多认知的错误,判断标准的误差,性格的短板,以前我们都没有意识,只是在持续练习之后慢慢的学会了自我反思,学会了静心内观,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处理世事关系的智慧,进而才能不断地走向圆满。 之前习练的时候会互相观察纠正,一直觉得她三角式做的有点问题,却不知问题出在哪里,现在依照哈他的体系的专业严谨指导,很找到了症结所在。我们不禁感慨,用正确的方法练习是多么重要。 她也一直在讲哈他体系舒缓的渗透力,眼看她动作做得越来越舒展,身体打开得越好,心也就敞得越开。 她上课学得认真,实践课带得很娴熟,声音饱满而洪亮。 就如那次下课后雯雯所说:“虹姐,你就是我们的小太阳!”。 那天晨练,看她穿一件白色上衣,站在深灰色的垫子上,专注而投入,脖颈挺拔高昂,如一只优雅的天鹅。身上流动的能量,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 最为深刻的画面,就是那次自我习练结束,课间休息,洪虹讲到对于清晨习练的享受:寂静中,都能听到楼上小鸽子哒哒走路的声音…… 听完心一下子就柔软下来,生命如此美好。 看着她闪闪发亮的眼睛,感慨:已若美好,万物美好。 不历经风雨,何以见彩虹。 历经滴滴汗水绽放出的彩虹,不只留于瞬间,而是永恒。 虹之彩,明媚而动人…… 年12月25日(天)真相 5:30--7:00。 老师帮我把书稿转换版式,中途留言:文章中间经常会出现空行,是否有意为之? 笑曰:必是有意为之。就如瑜伽体式中间要配合呼、吸,深入阶段还会有悬吸,如此才会有流动的层次感。就如生命有了层次感才会脉络清晰,才会丰富。 喜欢空一行,还因为喜欢留白的感觉。 世事琐碎,但生命无须填得太满,更要懂得适时、适地留白…… 活到有间隙,有停留,才能游刃有余,这也是一种掌控力。 走在路上,前面一个小女孩,刚被妈妈从附近的幼儿园接出来。大概是看到或者听到了什么好奇的事情,一路不停地问着妈妈为什么,问题一个接一个,认真又执着的样子可爱至极。 小孩子都喜欢问为什么,喜欢喜欢刨根问底的追问最后的答案: “小鸟为什么会飞呀?” “因为它有翅膀呀!” “为什么小鸟会有翅膀,而我们却没有呢?” “因为我们是人类啊,我们想飞的话可以坐飞机。” “那飞机为什么又会飞呢?” 如此环环相扣的问题,生生不息…… 长大后才知道,人生没有答案,而只有真相。 我们不必去寻找,而只需去遇到,去经历,去感受就好。 《一代宗师中》,宫二说—— 人这一生, 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见了众生,明白了众生相,所以宽容; 见了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所以谦卑; 见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达。 修行,去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年12月24日(天)星之耀 周六日未断,周一断习。 前往水沐莲清的路上,看到了红星发的白癜风症状都有哪些哪家医院专业治疗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xx/2984.html
- 上一篇文章: 游龙记0707有蟜秘境
- 下一篇文章: 人民的名义中祁厅长最喜欢胜天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