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小手能发出健康信号,1岁前这么带娃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本文为糖果妈妈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宝宝的小手肉乎乎的,谁看了都想上去亲一下,真真是撩人的“痒痒肉”。 心灵手巧、十指连心、眼疾手快、手舞足蹈……自古以来关于手的成语和俗语就很多,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可是,围绕宝宝的小手,宝妈常常会有很多疑惑,比如“为什么睡觉总爱握拳呢?”“小手冰凉是没人疼吗?”“孩子总攥着手,累不累啊?” 虽然小宝宝还不会说话,可是通过手部发出的信号,家长也能看出宝宝的生长情况,这些细节,宝妈有特别留意过吗? 手部发展对娃的重要性,比你想象的大 ▼手指运动是精细化运动的一环 手指运动是孩子的精细化动作,从小到大,他会逐渐掌握抓、挠、扔、戳、抠、扒、捶、握等各种“小动作”。 这将是对其肌肉强度和力度的考验,身体各部位协调运作的锻炼,手眼协调也是孩子生长中很重要的一项考察指标。 可以说,人类从远古时代起就靠着双手来征服世界,改变环境,一部人类生存发展史就是“手的历史”。 ▼手是脑之母,又是脑之子 多年以前,《重庆日报》有这样一篇报道:一位中年妇女因车祸丧失了说话能力,智力降低到5岁幼童的水平。经过多次药物治疗无效,家人几度想放弃。 后来她在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了点钞,每天要点钞长达七八个小时,4年后智力恢复到原来水平,也开始说话了。 近代医学研究证实,大脑和手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手部运动能影响到大脑的多个区域,而大脑的进一步开发,也会促使手部运动更加灵活。 近年来备受推崇的蒙氏教学,很多都是围绕着开发手部来进行的。 手部的活动越复杂,投入的智力就越多,越能促进儿童的智能化发展。 1岁前宝宝手的生长规律 新生儿:宝宝在刚出生的第一个月里,你会发现他总是呈现握拳状。 此时婴儿的神经系统尚在发育中,肌肉力量还未发育,想长久地张开手还真有点“费力气”。 2~3个月的宝宝:这个阶段如果父母去牵他的小手,会明显感觉到他在紧握,流露出想要抓住的意识。 4~5个月的婴儿:这回你再去牵小手,会被宝宝抓得很紧哦。此时小娃娃已经能自由灵活地运用双手了。 也别开心的太早,没准就会趁你不注意挠你一下,妈妈常常是疼并快乐着。 6个月的宝宝:半岁后的宝宝开始“作妖”了,主要体现在撕纸和扔东西两项技能上。 宝宝开始喜欢用手去撕扯东西,不妨拿一些比较容易撕的纸给宝宝练习,防止误吞。 至于乱扔东西嘛,那是他在对自己手的能力进行探索,别制止,尽情“锻炼”就好。 8个月~1岁的宝宝:手部活动已经达到了很精细的程度,令人欣慰,也有些头疼,因为他们开始乱涂乱画了。 0~12个月的娃,锻炼抓握能力的小游戏 0~1个月的宝宝:妈妈可以轻轻地从婴儿的指尖开始抚摸,一直到手背,如此宝宝紧握的拳头就会自然分开。 握拳是这个月龄宝宝的正常现象,不必担忧,更不能硬掰! 1~2个月的宝宝:宝宝稍微有抓握的意识了,妈妈先仔细观察,看到了何种程度。然后可以和孩子玩“抓人”的游戏。 先将你的食指放在宝宝手心里,感觉到他有一定的握力后,再将手指轻轻的抽出来,看宝宝能不能稳稳地抓住。 3~6个月的宝宝:此时宝妈的衣服、头发、眼镜、佩饰,一切宝宝能抓到的东西都可能“惨遭毒手”,家长可以通过玩具来锻炼孩子的手部控制能力了。 把玩具放在宝宝身前,让他自己练习抓取,或者把玩具递给宝宝,看他能不能举起来玩。 将东西扔掉拾起,玩具倒手,撕纸,都可以。 7个月的宝宝:主要练习抓握能力,可通过抓积木来练习,双手拿玩具对击,敲击出声。促进孩子手-眼-耳-脑的协调发展。 8个月的宝宝:让宝宝练习用食指和拇指来捏东西,这个动作是人类所具有的精细化动作,也是宝宝“智力动作”发展的标志。 家长可带领孩子用大米花、糖豆等来练习,一定要注意安全,守护在孩子身边,以防误吞、呛噎等危险。 9~10个月的宝宝:这个阶段可以进行“套环游戏”了,将小环套入大环上,能将物品放入指定位置。 11~12个月的宝宝:先学握笔再“作画”,寻找固定纸张或画板让娃涂鸦。练习将书合上后再打开。 用瓶子喝水,尝试用勺子吃饭,玩扔球或搭积木的游戏。 婴儿睡觉为什么总喜欢“虎抱头”? 所谓“虎抱头”,是说孩子正面仰卧睡觉,会将两只小手举在头顶两侧,像是在“投降”一样。 当然了“投降”并不好听,从前的人们把婴儿的这种睡姿叫做“虎抱头”,寓意宝宝生命力顽强,采用这种姿势会睡的更香。 很多宝宝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如此睡觉的,爸爸妈妈不必刻意去纠正,这是婴儿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常用的姿势,已经习惯了,更有安全感。 而且新生儿手部的肌肉,其缩肌是强于伸肌的,就算你打开他的小手,他也会像弹簧一样很快复原,搞不好还要哭泣、闹别扭。 如果你担心宝宝这样的睡姿会着凉,那就准备好一个睡袋,将宝宝的胳膊放进去。 如此“防范”还是会伸出来的话,那就顺其自然吧,将室内温度调好即可。 新生儿睡觉要绑手吗? 老一辈人,认为孩子睡觉时手不老实,乱抓乱挠睡不好,或者胡乱伸出着了凉,因此主张给孩子的手绑上,帮助他睡个好觉。 千万不要偏信这种经验之谈,绑住手更会惊到孩子,如果捆绑过度,还会有碍孩子的身体发育,并不可取。 孩子夜间睡觉的确有惊醒之状,比如睡着睡着莫名就哭了,或者把两只小手伸出来,手臂弯曲,好像在求抱抱。 这其实是孩子的“惊吓反射”,6个月前的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 因为此时他们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会在夜间甚至白天睡觉时出现一些“惊人之举”。 这集中表现在手部动作上,并常常伴随着哭泣,即便是很小的声响,也可能吓宝宝一跳。 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儿科医生还会询问有无此现象,这竟是判断宝宝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别忽视了宝宝手上的健康信号 宝宝小手的发育过程让人惊喜,与此同时这些信号父母也要知晓。 1.指甲有白点 不少人认为宝宝指甲上有白点就是缺钙的表现,此说法目前还无科学依据可支撑。 判断宝宝是否缺钙,去做骨密度检查或者微量元素检查是最准确的,不要胡乱补钙。 2.指甲苍白 如果宝宝的指甲很苍白,没有血色,结合贫血的其他症状,建议尽快检查,判断是否严重贫血。 3.指甲易断 宝宝的指甲经常断裂的话,应考虑是否缺乏维生素。在饮食上多给宝宝吃些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动物肝脏来补充。 4.手上有倒刺 小宝宝皮肤娇嫩,喜欢吃手,还喜欢乱抓东西,并不能以此就断定孩子身体不健康,在安全上多做防护才行。 宝宝的小手多运动,小脑袋才会更聪明,以上各种技能,各位宝妈get到了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zl/10313.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宝几岁喝牛奶最好低于这个年龄,别喝太
- 下一篇文章: 宝宝早晨先吃饭还是先喝奶很多宝妈都搞错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