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注意 http://pf.39.net/bdfyy/zqbdf/150416/4609706.html

开课通知:佛医堂于年7月12-18日举办“第43期《辟谷养生》禅修课”,由弘南老师主讲,欢迎扫码报名:

师兄们好,中医本来没有「病毒」之说,《黄帝内经》也只是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人体内本身就有一个避虚邪贼风,一个拒绝病毒的开关。这个开关,我们在婴儿时期就运用纯熟了,这是医家秘传的内容。

医家在正式传这个方法之前,都要先讲一番大道理,让你明白个子丑寅卯,方法你就自己会了。中医认为,人的神志活动包括五神(即神、魂、魄、意、志)和五志(即喜、怒、思、忧、恐),这五神和五志的所有精神意识活动都依靠五脏的功能调节,而且由「心」主导。

新闻有报道过,说一个人做了心脏移植手术之后发现性格与原来那个心脏的主人变得很像,西医们于是非常震惊,觉得心脏可能有「记忆」。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知道了,心脏不仅有记忆,而且还是我们“神”的“房子”呢。《黄帝内经》就有「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之说。而虚邪贼风最容易在我们「失魂落魄」的时候侵犯我们。

从古传的中医角度看,婴儿才是大丈夫!他们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丈夫本色!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儿的真气专而不散,所以无所畏惧。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不害怕,因为他们不懂。可是天下不懂而害怕的人多了去呢,别说人,连小狗都懂得害怕。其实真正的原因,在于婴儿们还掌握着人体抗病毒、御外邪的开关!这个开关在哪里呢?你有没有留意过小宝宝最有耐心做的动作是什么吗?就是两手握拳!

而且还喜欢把小手握得紧紧的。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很多小宝宝都会把大拇指掐在掌心里,如果你把他的小手掰开,他的大拇指往往正好掐在无名指的指根下面。小宝宝正是因为这么握拳,才不会「害怕」!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前面讲过「心藏神,肝藏魂」。无名指的指根,正是肝魂所藏身之处的「门户」!我接触过一位道家高人,他把这个叫做「握固」,意思是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我哈哈大笑,这不就是我们小小婴儿会的东西嘛!一、握固的人不易受到外邪的伤害小婴儿肝胆之气很足,所以就会握拳握得很紧、很自然,大人消耗大,就要很不自然地用力握了。大家看电影,人死的时候,本来握紧亲人的手就一下子松开了,为什么呢?因为魂魄走了!我们中国人形容一个人去世,会用什么成语呢?“撒手人寰”,就这个道理!

握固是道家养生修炼中常用的一种手印。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宝贝一般。为什么是无名指根部呢?古人认为,此处正是肝魂关窍之所在,中医学理论也提出「肝主握」。我们看新生的小孩子肝经气特别充足,小孩子出于自保,往往会本能地紧握拳头以「固魂」。当人的生命结束的那一瞬间,却是“肝魂尽失,撒手而去”,大拇指触不到无名指指根的,可以放在中指指根处。

二、两种握固养生方法

经常修炼此功法不但能还精补脑,改善脑供氧不足症状,如精神委靡、嗜睡等,而且对调整人体内分泌也有很好的作用。其练习方法如下:

1、盘坐,持握固手印置于膝上,舌抵上腭,微微提肛,面含微笑,养气3分钟。

2、用鼻把气吸满,直至胸腔肺叶打开,憋气,用意念把气从“会阴穴”上移至“神阙”(肚脐),意想气至肚脐内3寸。整个过程是憋气的状态,坚持9秒或者18秒。如果还能继续憋气,就想象气绕着神阙顺时针转1~3圈。

3、能憋到18秒者,可继续做第二阶段“加先天罡气”,在刚才憋气的基础上,用“咝字诀”(用嘴微微、短促地吸气,发出“咝”字音,同时腹部呈放松状态,发音时腹部鼓起。)再冲击一下。此时,用力收小腹提肛。

做不到不要勉强,练习过程中不要超过自己的极限,要循序渐进。

使吸入清新之气在头部周流,有效达到还精补脑、使大脑立刻舒适清醒的目的。

动作提示:

1、握固,把气吸满使肺部充盈,头部缓慢地后仰,后仰过程中,不断地吸气,后仰到极限。

2、然后想象吸人的气体从鼻部上行到头顶,经百会穴流向后脑(玉枕穴),再转回唇下凹处(承浆穴),回流到鼻腔旋转3圈,最后到头顶(百会穴)不动。

3、守住百会穴时,心里默念3遍:还精补脑,还精补脑,还精补脑,然后再将头部缓缓放平。

注意这个过程中吸气是不断的,即使不能再吸了,也要意想着在吸气,而不是在呼气或者憋气。每次练习最多不超过6遍,就能达到清醒头脑的效果。

握固有助于安魂定神,收摄精气。握固所作用的人体系统是肝经系统和肾经系统,大补元气,如此简单的方法大家不妨每天都练习一会,自行体会其益处。

扫码入群请遵守群规

作为佛医堂公众平台的义工编辑,希望能和各位师兄互动沟通!如您对我们有任何意见或问题,都请您在本文底部“写留言”,我们将会根据您的提问做相关编辑,以及在佛医堂的讲座中回答提问。(责任编辑/若虚)

打坐神器:

使用“佛医养生打坐垫”的倡导

“佛医打坐垫”是参照南怀瑾老师的设计,用三种不同种类的棉,以科学比例混合填充,所制成的完全符合人体力学的专业禅修打坐垫。

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非常复杂的结构,但一般的禅修打坐垫,往往设计并不符合人体力学,容易令人体脊柱疲劳,难以放松,难以令人进入禅修境界,甚至造成肌肉骨骼损伤。

而科学设计的“佛医打坐垫”充分考虑到人体在打坐时身体各部分的受力情况,非常严格地以多种棉按比例配置制成合适的厚度和弹性,使人在打坐时能充分放松,并以其独特的高度、弹性设计实现人体脊柱、腰腿健康的养生调理和禅修效果。

请购   佛医堂   佛医堂公益团队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点击“阅读原文”可到达佛医堂流通处微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bq/9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