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再一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被戏谑为诺贝尔界的“小李子”。他在接受采访时曾透露过自己每天的“标准生活”:每晚九点入睡,清晨四点就开始工作了,一忙就是五六个小时。

研究者将这种表现称为“清晨型”睡眠者,这类人在早晨表现出更灵活的思维模式,有早睡早起的习惯;与之相反的“夜晚型”睡眠者最佳状态通常在夜间,且有晚睡晚起的习惯,这种昼夜偏好也被称为“睡眠-觉醒模式”。

不同年龄的个体昼夜偏好不同,20多岁的年轻人作息习惯更倾向于晚睡晚起,而年幼的小朋友和年长的老人更喜欢早睡早起。

昼夜偏好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

研究表明“清晨型”和“夜晚型”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就寝时间偏好不同,与其人格也有一定的关系。海德堡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

1

“清晨型”具有较好的持久性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这段话出自村上春树《我在谈跑步时谈什么》一书中,他从33岁开始坚持跑步,迄今已跑了35年。

这是非常典型的“清晨型”个性特征,这类人不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工作上,都表现得更为积极,持久性更好。他们能够更好地预估问题,并尽量减少问题,因此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工作上业务水平更好。

与“夜晚型”相比,“清晨型”的人会表现出较高的合作水平,性格上表现出直率、依从、谦虚,能够较好的信任他人。

2

“夜晚型”的创造性更强

虽然“清晨型”的人具有较好的持久性,但是“夜晚型”在“自我超越”方面的能力更强,研究者认为这与其创造性、开放性有关。

研究表明“夜晚型”更幽默,更具创意,也更聪明。这些性格特征可能与其体内较低水平的多巴胺有关,并可能成为吸烟等成瘾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

此外,“夜晚型”的外向性水平更高,他们需要消耗更多的咖啡因,而咖啡因可以更好地改善外向性个体的警觉性和外在表现,但对于“非夜晚型”的个体并无作用。

哪些因素会影响昼夜偏好?

昼夜偏好除了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季节、工作时间表、地理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可以影响我们的入睡时间。

正如古人所言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人体对于昼夜节律的调节。如白天的光照会抑制人体内松果体分泌褪黑素,从而保持清醒的状态。到了夜晚,褪黑素分泌增多,使人自然进入睡眠状态。而褪黑素被称为“生理性催眠剂”,可以调整生物钟、诱导睡眠、改善时差引起的不良反应。

而四季日照强度不同,人们作息时间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研究表明,在相同室内温度条件下,人们夏季睡眠时间最短,而冬季睡眠时间相对最长。此外,城市的光污染、电子设备蓝光等也会导致我们昼夜节律紊乱,从而影响我们的睡眠。

如何营造适合入睡的环境?

生物钟是适应光线、温度等环境因子昼夜周期性变化的一种内在机制。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更适合入睡的环境。

1

睡前关灯

光线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因此睡前最好关掉卧室的大灯,打开较暗且柔和的床头灯。电子设备会发出蓝光,在夜间,蓝光照射会扰乱睡眠节律,使人过于兴奋,难以入睡。当入睡时,最好关闭所有光源。

2

洗个热水澡

睡前1个小时洗个热水澡,水温应该控制在36℃至40℃之间,洗浴时间30分钟左右最佳。这样有助于放松肌肉,提高身体核心温度,当淋浴完毕后体温会逐渐下降,令人感到疲倦,更容易入睡。

3

调节适宜温度

此外,卧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0℃至24℃,这是人们最理想的入睡温度。当室温低于18℃时,人体会向外散热,身体温度降低不容易进入深睡状态;而当室温高于24℃时,睡眠中的身体动作和觉醒次数会增多。

4

倾听音乐放松身心

研究表明,由右脑接收到轻松愉快的音乐后会刺激脑垂体释放内啡肽,从而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浓度,缓解压力,从而促进睡眠。常用于音乐治疗的音乐为60拍/min至80拍/min的慢节奏古典音乐、摇篮曲或自然的白噪音(如春雨绵绵的声音、海浪汹涌的声音、森林鸟语等)。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中医疗法
中科获品牌影响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tp/2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