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年度托幼管理科职工岗位练兵”活动在我园展开。活医院儿科主任张琪、儿科护士长王亚男来园为老师们做幼儿急救知识培训。

幼儿园是一个温馨快乐的大家庭,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但如果幼儿在园期间发生突发情况,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的技术练兵活动,老师们可以使用正确的急救方法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为幼儿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因此我园保教老师十分珍惜此次岗位练兵的机会,认真踏实的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并做好相关笔记。

医院儿科张琪主任正在讲解幼儿气道梗塞急救方法

医院儿科护士长王亚男为我园教职人员讲解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通过此次的岗位练兵活动,老师们不仅学习了急救方面的理论知识,也运用所学进行了操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益匪浅。

下面我们一同分享一下儿童发热及热性惊厥的处理办法以及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办法。

儿童发热及热性惊厥处理

一、发热:   临床分度: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发热本身是机体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的表现之一,是身体抗病的过程。除非高热以及患者严重不适、强烈要求外,通常可不急于使用解热药等药物。发热处置体温38.5℃,物理降温1、切记“捂汗”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尽量给孩子少穿衣服,利于散热,鼓励患儿多饮水,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休息。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擦干汗液,更换潮湿衣物。夏天环境温度高时,可开空调,调节至舒适温度利于降温。2、冷敷,用20-30℃的水将毛巾浸湿,折叠后置于宝宝前额或枕部大血管部位,每隔3-5分钟更换一次。或用退热贴敷于前额,待无冰凉感后揭去。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酌情给予温水擦拭宝宝头颈部、腋下、四肢、腹股沟部位,或用低于体温3-4℃的温水洗澡,多擦洗皮肤以助散热。体温38.5℃,安全使用退热药,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口服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任何退烧药均需间隔4-6小时以上使用。应用退热药后4小时内发热可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不要反复用药,以免药物过量,给患儿造成不良影响。如发现孩子有惊厥、烦医院就医。   二、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既往又称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是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患病率为3%~5%。热性惊厥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考虑主要系小儿脑发育未成熟、发热、遗传易感性三方面因素交互作用所致。诊断三要点:1、年龄:6个月至5岁之间,6岁以后少见2、发热:一般是由于感冒初的急性发热,惊厥大都发生在体温骤升达到38.5℃至39.5℃时,发作前患儿一般都好的。3、发作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双眼凝视、斜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唇乃至面部发青,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可伴随二便失禁。三、热性惊厥处置1、因为大多数多为短暂的自限性发作,应镇定,将患儿予侧卧位或平卧位但头一定要偏向一侧,防止口腔异物、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导致堵住气道,这可就有生命危险了。2、一般抽搐时人的舌肌肉也是收缩的,患儿不会咬住舌头,不要拿筷子、勺等硬撬孩子的牙齿,要是撬掉牙齿也有堵住气道的危险。3、这时不应刺激患儿,不要试图按住患儿阻止发作,这样有导致小儿骨折的危险;这些需要大家注意的。但如若发作超过5min或发作后意识不清需尽快就医。

小儿鼻出血

鼻出血较为简单的处理方法是:1.叮嘱患儿身体向前倾,头低下。2.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或将出血侧鼻翼压向鼻中隔10~15分钟,给予压迫止血;3.或在颈部、额头冷敷,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止血。4.出血量大时,应及时就医治疗。注意:不能躺下,要坐立起来,身体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到头部,刺激咳嗽、误吸;或咽下刺激胃导致呕吐。用纸塞住鼻孔不正确,要用柔软、吸水纸巾或棉纱填塞,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烫伤

烫伤较为简单的处理方法是:

1.快速降温:立即予烫伤部位在水龙头下冲水,冲20~30分钟,让烫伤的部位尽快散热,避免皮肤、皮下组织进一步损伤,之后再就医。2.保护创面,避免感染:用一条干净的棉布包扎起来,尤其不要涂抹任何东西在烫伤的部位,马上就医。

外伤

外伤较为简单的处理方法是:

1.软组织扭伤、挫伤,也就是没破皮的外伤,早期给予冷敷降温以减轻出血、肿胀、疼痛,大约1-2天后受伤部位伤口已经凝结,再改用热敷,以促进淤血吸收,加速其愈合。同时还可选外用膏药贴敷局部,也能帮助症状缓解。2.皮肤破损的出血性外伤,一般的小伤口,无明显污染,可用创可贴贴敷;出血多的,用干净的布加压包扎止血、防污染,医院;污染伤口,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也可白开水加些食盐冲洗伤口。若有备医药箱,可碘酒消毒、酒精脱碘,沿着伤口的边缘由里向外擦,不要把碘酒、酒精涂入伤口内。

消化道异物

异物绝大多数是吞入的,好发生在婴幼儿。吞入的异物种类繁多,不胜枚举,最常见者当为别针、缝针、发夹、钱币、纽扣、圆钉、螺丝钉、小玩具、义齿、钢笔、竹筷、体温表、硅橡胶管、牙刷、钥匙、果核、小刀、吸铁石、鸡骨等。   消化道异物多无临床症状。食管异物可引起吞咽疼痛或困难、呕吐。胃肠内异物多无明显症状,或有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或可引起幽门梗阻、产生痉挛性疼痛、呕吐。穿孔后则有腹膜炎征象,有持续性腹痛、腹胀、压痛、肌紧张、反跳痛等表现。异物长期嵌顿在某部可引起溃疡出血,尖形异物则可直接刺破黏膜引起明显出血,病人便血或呕血。   一般地说,凡能通过食管、贲门的异物,大都也可以通过整个胃肠道,多能通过肛门自行排出,但也有些病人因异物排出困难或有并发症则需要手术治疗。但据统计约有5%的异物会在胃肠道的某个部分被嵌住,特别是幽门、十二指肠及回肠末端等处。消化道异物处理:不要喝水、奶等,不要吃任何东西,医院。早期也可借助内窥镜取出。医生会会根据吞入东西的大小、理化性质等给予处理方案。注意:强调锐器、干电池、吸铁石等玩具东西造成损害大,需尽快就医。

气管异物吸入

  突发气道异物吸入导致紧急窒息,常常见于小孩和虚弱的老人,这是临床上最最紧急的一种窒息,严重时4~6分钟内患者就会发生意识障碍和心跳骤停,导致死亡,甚至根本没有机会送医就诊。这时旁人应该为患者立刻进行海姆利克手法帮助排出异物,若为婴儿因为肝脏肋缘下可触及,按压时有可能造成损失,故采用背部叩击-胸部按压法。一旦发生意识丧失、可疑心跳骤停,还需要立即行心肺复苏。导致儿童吸入异物的原因最易引起气管阻塞的异物以花生、豆子、开心果、瓜子等最为常见。孩子吃坚果时突然哭闹、摔倒、嬉笑,特别容易将异物吸进气管。家长要有防范意识,所谓“病从口入”,多数气管异物是可以预防的。家长喂食时尽量将坚硬的食物弄碎再给小儿食用,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要逗玩、嬉笑,也不要斥责、吓唬孩子,避免孩子哭闹、跑跳,以免呛着。   提醒家长,孩子四岁前最好不要吃果冻。果冻是胶状物,滑软而有弹性的食品,不易破碎又不易溶化。而幼儿因年龄小,长牙期间,咀嚼功能尚在发育中,不易粉碎果冻,一旦吸食进去,极易造成软滑的果冻吸入气管。进入气管后,柔软的果冻可随气管舒缩而变化形状,不易被排出,形成阻塞引起窒息死亡。气道梗塞表现1.吸入异物后,会突然出现刺激性咳嗽、反射性呕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2.病人常常不由自主地以一手呈“V”字状地紧贴于颈部,以示痛苦和求救。3.重者大孩子不能说话,小婴儿突然不哭了,没声音了,不能咳嗽,不能呼吸,面色灰暗,紫绀,失去知觉。   当异物吸入时,家长千万不要慌张,对有意识的患儿马上询问,“你窒息、噎着了吗”,他有可能有点头应答,应该立刻进行抢救,同时拨打。

消化道异物与气管异物区别

气管异物阻塞会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不能发音等,而食道异物没有这些症状,患者可能只感觉食道有异感,严重的会恶心。

儿童吸入异物的处理

(1)用手指抠催吐,把手指伸到宝宝的喉咙深处,按压舌根来催吐。

(2)叩击宝宝背部,大人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跷起二郎腿,让宝宝俯卧趴在腿上,头低一点,膝盖顶着宝宝的胃,用空心拳从下往上快速叩击宝宝背部两侧,一分钟次左右。注意避开脊柱和腰两侧的肾区。

(3)坐站式处理法,如果宝宝在3岁以上,能独立站稳,还可以采取站姿。让宝宝上身略向前倾,大人用双臂从身后将宝宝拦腰抱住,同时右手握拳,左手则按压在右拳上,两个大拇指顶住胃,猛烈而迅速地往上顶。

(4)倒提拎住大腿,拍后背,1岁以内的宝宝,可以直接倒提拎住他的双腿,用空心拳拍后背。家里如果有2个人,一个人紧急处理,另一个人拨打。一般卡得不深的气管异物在家里拍拍背就咳出来了。如果3分钟还不见效,需立即就医。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我们愿用心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药物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hukb.com/wqbbtp/2644.html